自序

從2005年12月起,我的繁雜的行政事務相對減少,可以有相對多的時間讀書了。我常常對關心我的朋友開玩笑說:如今我在上學讀書。

我們是普通人,與毛澤東讀書的目的不同。毛澤東讀書是為了治國,為了改變世界。而我們年少時讀書,純粹是為了找個好工作。說白了,就是為了功名;而中年以後讀書,則是知道養心:知天下之道,養仁者之心。

年少讀書的黃金時期,我們趕上了極左年代,尤其是遭遇無書可讀的“文革”,基本上是沒讀什麽書。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但是,人還活著,生活還得繼續,不能說年輕時沒讀書,到中年了就不讀書了。這畢竟不是最好的活法。

北大教授季羨林臨終前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世界上最快樂的事,還是讀書。這是一個活了90多歲的老者對生命的感悟。我想,世界上快樂的事情很多,諸如唱歌、舞蹈、運動、旅遊、愛情、寫作、創造發明,甚至一頓美食,都會快樂。然而,這位學貫中西、著作等身的學者,顯然是在作了眾多快樂的比較之後才得出“讀書最快樂”的人生結論。我是同意老先生的觀點的。我一旦讀書,就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煩惱。眼裏隻有先哲們前行的身影,它讓我的精神世界充滿了快慰和自由。

為了後輩子的日子更加快樂,我選擇了讀書。

讀然後知不足。從2005年至2009年,我讀了一些書,主要是中國古代經典、外國思想名著和小說經典,越讀越感到世界的奇妙、豐富與博大,深感自己的無知、淺薄和渺小,原本輕狂而狹隘的的心如今沉靜了許多,豁達了許多。

讀書讓我結識眾多先哲,我從不覺得孤獨和寂寞。這幾年,過去隻聽說過先哲的名字,如今我朝他們走近了許多,中國的如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司馬遷、唐宋八大家等,當代的如沈從文、孫犁等,外國的如達爾文、契訶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肖洛霍夫、莫泊桑、梅裏美、海明威、福克納、傑克.倫敦等,讀著他們不朽的作品,傾聽他們從良心良知發出的溫柔而高貴的聲音,我感覺到了人類最偉大的聲音。如果沒有他們,世界將不再美麗,宇宙將不再可愛。

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古人治學的經驗。如果光讀不寫,時間一久,讀過的書就會忘記了。因此,我邊讀邊思考,寫下一些文字,記錄當時所見所思所悟,其實也沒有什麽新鮮心得,隻是重複先哲書中那些充滿人類尊嚴和倫理道德詩意以及試圖影響和改變人們文化氣質的內容,聊以備忘。尤其是小說,記錄複述了一些情節,以便時間長了,還能從中窺見作家通過日常生活的敘寫所創造的“價值”和發現的“意義”。

2009年歲末,我著手編輯這個集子。考慮了兩個書名:一個是《坐冷板凳集》,意思是說,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一個是《綠園讀書記》,意思也很明白:這是一本在我“綠園書屋”裏有關讀書的集子。我怕一些讀者誤會,最終定名《綠園讀書記》。

作者

2010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