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家書話》誕生記
編輯給專欄命名往往是一件很費神的事。費神的程度不亞於給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取名。
我愛書,雖未達到“孔子周遊列國,訪書問籍;顏回簞食瓢飲,守書以達天命”的程度,從18歲算起,讀書、購書、藏書、寫書,也有30年了。我悲哀,性情浮躁,讀書不多;我苦惱,囊中羞澀,很多名著無力收藏;我慚愧,雖著書三本,惟《澤勇散文》能在朋友中流傳,但不足與外人道。可我慶幸,隨著年齡的增長,愛書之情與日俱增,常常是購得一部好書,則反複撫摸,睡一夜好覺。
讀書人最愛犯傻,己所欲,卻偏施人。於是,我就與三峽晚報副刊編輯玉泉先生商量,在《讀書》專版上開設《作家薦書》專欄,意欲倡導愛書之風。毛澤東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報紙副刊傳播文化,也是符合毛主席意願的。我心裏暗自高興,忍不住就在年末本市作家主席團會議上,提出《作家薦書》的設想。哪想到,作家的眼光就是不同,張永久、甘茂華等人紛紛發表不同意見:《作家薦書》好是好,隻是局限性大,給人的印象,像是限於推薦新書。呂誌青說:難道作家讀的舊書不行嗎?幹脆就叫《作家讀書》。呂誌青語音一落,作家們紛紛叫好,並決定市作協向全市作家發慰問信時,不忘帶上一筆:每位作家要寫讀書文章,寄給三峽晚報。
這件看來很簡單的事情總算敲定了。沒想到編輯玉泉具體組織稿件時,有些犯愁。他感到,在《讀書》專版上開設《作家讀書》專欄,其內容仍然單一,很難活躍版麵。他向我寫出書麵意見:建議取名《作家與讀書》,並談了具體設想。玉泉的話,讓我心中一動,《作家與讀書》內容和題材是寬了,但實質上說的是兩檔子事:一是作家,二是讀書。不如就叫《作家書話》。凡關於談書的散文、隨筆、序跋、書評,購書、藏書、寫書的樂趣與艱辛,都是副刊和讀者特別喜歡的東西。這既緊密了作家與讀書的關係,同時又拓寬了該欄的題材和話題。關於書話,曆來是作家寫作十分喜愛的題材。著名編輯家薑德明,曾編輯了魯迅、巴金、茅盾、孫犁、唐弢、阿英等八位大家的《書話集》。待我明確告訴玉泉《作家書話》的意圖後,玉泉連聲說:這個名兒好。
玉泉說《作家書話》這個名兒好,是消除了他編輯中的苦惱。可我高興的是,取這個名兒是長了知識。我看到唐弢有這樣一段話,算是給書話蓋棺論定:“書話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點事實,一點掌故,一點觀點,一點抒情的氣息;它給人以知識,也給人以藝術的享受。這樣,我以為書話雖然含有資料的作用,光有資料卻不等於書話。”原來,書話能在千字文中,給人以知識和文采,表達出一個愛書人的品格。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作家書話》這個名兒比原來的名兒強多了!
玉泉說:這個專欄開篇時,你寫一篇文章吧!我思忖:好吧,《作家書話》幾易其名,不就是一篇文章嗎?於是,這篇表揚與自我吹噓相結合的文字就這樣粉墨登場了。慚愧!見笑!
2004年1月6日淩晨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