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也說媼圍城
我注意到,沈渭顯館長陪同我們考察沿途,媼圍古城和索橋渡口是他言及較多的兩個地名。
從蘆陽鎮向東約10公裏,有一個村莊坐落在起伏的群山之間,它就是吊溝村。遠在西周時,這一帶主要居住著羌戎,到春秋、戰國直至秦朝,這裏又歸屬月氏。在這期間,最早的絲綢之路從陝西出發,經涇川、平涼、武威,沿河西走廊再到西域各地。秦朝末期,北部的匈奴大舉西進,大開殺戒,趕走了月氏,遂把這一帶占為牧地。大約公元前121年—110年間,漢武帝擊潰匈奴,在此地建立了通往西域的第一個重鎮——媼圍縣。
毫無疑問,媼圍古城是絲綢路北線上的一個重要驛站。《漢書·地理誌》記:西漢時武威郡轄十縣中有媼圍縣。《後漢書·郡國誌》記:東漢時武威郡轄十三縣,媼圍縣是其中之一。學者們引用較多的《水經注》中這樣記載:“媼圍縣西南有泉沅,東逕縣南,又東北入河也。”
景泰縣誌《概述》中說:“東漢、三國時,媼圍境內安定富庶。西晉及南北朝時期,社會也相當安定,經濟持續發展,佛教日益盛行。”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某種程度上是個轉折點,西北各族人民反對漢王朝的聲浪加大,地方勢力乘機割據,生產破壞,媼圍縣城逐漸衰落廢棄。不過,這裏一直是戰略防禦重地,軍事價值尚存,明萬曆年間,媼圍城一帶修築長城、屯田移民、重開絲路。
正如沈館長所說,媼圍古城周圍隨處可見到的長城殘段和諸多烽火樓台遺址,大多是明王朝所為。這一帶現已發掘的西林漢墓、教場梁漢墓、吊溝梁漢墓、城北墩漢墓等出土的大量文物,都證明了當時媼圍城的繁華。說明媼圍城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畜牧業、農業和商業肯定有過一段比較輝煌的時期,這一帶是軍事的前沿地帶和中心。
遙想昔日媼圍城,這個漢帝國通往河西的重鎮,也許曾有過巍峨的樓台殿宇,顯赫的王侯宅第,不過,對今天的吊溝而言則早已灰飛煙滅,看不到一絲當年媼圍城的榮光,曾經的繁華**然無存。
吊溝古城山口上殘留的石牆遺跡以及山梁上的城牆遺跡尚可看出清晰的輪廓,這是典型的漢城:“因山為寨”、“壘石為城”所具有的特點,學者們可據此考察研究。據說上世紀50年代,媼圍古城還留存東南、西南兩城牆的角墩,並且在城西還發現了一洞,洞內深不可測。另外,很多村民在耕地時還挖出漢磚、素麵夾陶片、古幣等。
吊溝村北倚丘陵山梁,沿山撒落著數百戶農家小院,逼窄的砂石路或土路聯係著整個村子裏家家戶戶,屋舍院落看上去大都很破舊,至於碧瓦朱門一類的大院高牆,難得一見。據說,經濟稍微猶豫一點的家戶大都遷往別處。臨近春節,村裏在外務工的人大多返鄉過年,偶有家戶殺豬宰羊的,還可聽見孩子們的鬧騰聲,顯出一年中難得的熱鬧。
西北曆史地理專家李並成教授認為:“吊溝古城的麵積不僅在其周邊高居榜首,是蘆塘古城的2.5倍,是永泰古城的2.1倍,而且在絲綢之路沿線的其他漢代縣城遺址中也是最大的。”
劉再聰教授認為:“媼圍城的存在,既可扼守渡津,保證絲路交通安全,又可作為安定郡治高平與武威郡治姑臧之間的中繼站。其西南的泉源又使這一帶形成河穀綠洲,具備良好的農業基礎,在此置縣,意義重大。”
媼圍城既是一個古老城鎮,也是重要的軍事堡壘,媼圍?其名字似乎有什麽重要的女子曾困於此地,沈渭顯館長說媼圍的“圍”,過去也曾有“女”字偏旁。馮玉雷社長推測:媼圍最初可能是這一帶遊牧的少數民族女性首領,或許是眾多傳說中的西王母原型之一。漢朝實施拓邊政策,以夷製夷,建城池並以當地部落首領命名,也在情理之中。
媼圍城的曆史興衰以及古城內還深藏著何物?它的真正容貌?媼圍城為何人所建?是少數民族女性首領嗎?看來,媼圍城需要解開的謎團依舊很多。【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