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聽蛙

“智慧帶我們進入童年。”帕斯卡爾如是說。

最早的蛙聲是從童年的記憶廢墟中飄逝過來的。天氣是否炎熱已經不重要了,關鍵在於它是我生命中的第一聲蛙。在懵懂的童年思維中,蛙聲留下一種美妙的旋律。我赤著腳丫,在小鎮西邊的一窪水邊閑坐。那窪水麵安置在稻田的中央,水麵浮著好看的花,配襯著綠的葉子,幾隻蜻蜓暢開翅膀在花葉上叼食陽光的影子。忽然就起了蛙聲,起初是一聲,其後是相連的數聲,再後來形成偌大的一片。花和葉都有節奏的顫動,遮掩了間隙的水麵。蛙聲讓風也匆匆趕來,池塘的陽光就拚命地搖**。

春天的時候,我見到的是蝌蚪。黑黑的身子,在水裏傻乎乎地搖擺。那時,我無法把它和青蛙聯係起來。以至於,後來有人告訴我青蛙是蝌蚪變的,我還半信半疑。

外婆那時在我家住著,她平時很少說話,一旦開口便讓人沒頭沒腦。譬如,她肚子餓了,便嘮嘮叨叨:神仙才不吃飯呢。人不吃飯就成神了。街上來了個收破爛的,她就自言自語:嫌我老了,把我這身子拿去賣了……她那麽瘦小,腦子裏怎麽就裝著那麽多古怪的東西?母親也納悶。有一次她對我說,怪了,你外公沒死前她還好好的,怎麽現在就成了這樣子?在我的記憶裏,外婆總是穿著一身黑衣,又裹著腳,在院子裏晃悠。童年的我常常把外婆和蝌蚪聯係在一起,產生一些怪念頭。譬如,坐在池塘邊,腦子卻在想:水裏的蝌蚪整天想著什麽?岸邊伏著的身體是我自己的麽?有那麽一會兒,我想擁有蛙的肢體,潛入池塘並入那蛙的合奏之中。

正午的時分,我坐在水潭邊的一棵樹下,樹蔭罩著我。一隻青蛙跳上了岸。那家夥碧綠的身體上布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圓鼓鼓的眼閃著晶瑩的光。奇怪,它不怕我?我瞪大眼珠,和那隻青蛙進行著精神的對峙。我俯下身子想捉住它,回去用水養起來。突然,它做了一個跳躍的姿勢,水麵上就起了一陣漣漪。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的心就如那一圈圈的漣漪,**漾開來。

這種對景物的感覺是從童年的思維中綿延流淌的。這種感知凝聚成一幅畫麵讓童年的我進入了一種無序的生命狀態。柏格森認為,宇宙的本質不是物質,而是一種“生命之流”,即一種盲目的、非理性的、永動不息的而又不知疲倦的生命衝動,它永不間歇的衝動變化著,故又稱“綿延”。那一刻我匍匐在池塘邊,讓一顆童心進入綿延的生命之流。

那幅畫麵後來就在我生命的長河中揮之不去。人一生積存著諸多煩惱、孤獨和沙漠般的空曠,影響著生命的進程,動搖著某種執著的追求,以及信念。這時我就躺在某個角落,盡力排除外部環境的幹擾,任思維自然流淌。我此刻的狀態完全進入了精神的載體,邁著舞蹈家般輕盈的步子穿過庸俗的人海,走向純精神的目的地。不經意間,童年那幅畫麵就從心海泛過,蜻蜓、蛙聲、清風、陽光,還有間隙的水麵,這些都在慰籍著結滿傷疤的心靈,呼喚繼續前行的意識。閉上眼,讓肢體舒展開,擺成青蛙仰麵的姿態,腦海裏此起彼伏的蛙聲就激**著,那聲音似乎在鼓勵我“走啊--走啊--”

那聲音漸漸就成為我生命的支點。

再次對蛙聲有著親切的感受是在20歲那年的夏天。那是我生命過程中一個迷惘且無聊的季節。

20歲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理想和現實衝突著,我無法從生命的迷茫中突圍。高中畢業了,那時推薦上大學,輪不上我,就隻有下地幹活。我瘦小的身子不堪忍受那近乎原始的田間勞動方式,軀體在田野時時拉下逃亡般扭曲的影子。我陷在自然環境的泥淖裏聽不到救援的聲音。而且,我癡心的女友隨意地向我關閉了情感的閘門,似揮去一抹輕煙般若無其事。

我忽然想起童年時稻田裏池塘的蛙聲。於是,在一個炎熱的傍晚,我向小鎮的西邊行走。

童年的那麵稻田和池塘莫明其妙地失蹤了,代之的是一片用方塊構成的玉米田。循著一條小溪,我走近曲峪河。蜿蜒的河水牽著我的雙足向下遊走去--我完全是無意識地跟隨著水流行走,不知道它要引我走向那兒。那路程很漫長,是我20年中走過最長的一段。我繞過一個村莊,兩片竹林,三座小橋,之間沒有人打擾我,很悠閑。走著走著,我就麵臨著環繞著樹木、草叢、沙堆的一麵水潭。

這是曲峪河的一個拐彎處。河水在這裏淤積靜止。我把疲憊的身心安置在草叢和沙灘相連的水潭邊。我確信水潭裏潛伏著無數隻青蛙。它應該有心靈感應。果然,在風的召喚下,水潭裏的蛙聲響起來,熱烈、雄壯--它們是從童年的稻田裏遷徙來的麽?傍晚,夕陽的紅暈在潭麵幻化成初戀的女友第一次被我拉著手時的麵影--像現在的女孩兒喝過葡萄酒的樣子。在蛙聲的鼓勵和啟示下,樹上的蟬呐喊起來,許多小魚兒躍出潭麵,擊破了水的寧靜。那片片魚肚白似生命的音符滑翔過我青春的天宇。

我又一次聆聽了激越的蛙聲。那蛙聲相比童年記憶中的蛙聲成熟了許多,添加了豐富的生命含義。壯懷激烈的蛙聲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本質。蟬的呐喊,魚的跳**,雖然隻是生命自我的表現形式,但它們讓我懂得,生命不是沉淪。那個傍晚,我獲得了生命的解讀方式。我想起幾年前死去的外婆。她無法聽到蛙的叫聲,因此隻能陷入一些怪誕的意識中。外婆裹著小腳,最多的時候走到小鎮的邊緣地帶。但她死時仿佛受到蛙的感應,匍匐在炕上,胳膊和腿都彎曲著。

我站起來,脫光衣服,縱身躍入潭水。身體和水麵相接的一霎間,我聽到一聲巨響,與此同時蛙鳴和蟬叫一起沉寂,水中的魚兒驚惶失措。

我聽到了青春的鼓點。迷惘、惆悵,無聊,那些詞語在我的心靈中體無完膚。

再後來,我走進城市,迷失了蛙聲。但這種迷失隻是客觀的,而在屬於主觀的精神狀態裏我常常感受到蛙聲。遠離了蛙聲,我才漸漸悟出:蛙聲關乎農事,關乎收成,關乎民情。立夏聽蛙,以卜豐歉。蛙聲成為農人的精神向往。有時信手翻書,無意間就看到與蛙有關的文字,“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辛棄疾的《西江月》。感覺裏,就像回到了童年的鄉下。在稻麥揚花,玉米拔節,洋芋開花的季節,一場透雨下過,莊稼地裏的蛙聲一聲接一聲,應和著農人豐收在望的喜悅。夜晚,曲峪河裏的蛙聲響起,與莊稼地裏的蛙聲遙相呼應。

我所居住的樓下是繁華的街道。平時我極少主動和朋友聯係,寂寞了就伏在陽台上俯視車流,想象那一輛輛車就是一隻隻蛙。形狀有些近似,區別在於顏色。綠色的車極其鮮見。那時城市還沒有鳴笛的禁令,街上仿佛響起一片蛙聲。可是,蛙的叫聲是從口角兩邊鼓起來的聲囊發出的,是大自然的傑作。而汽車的叫聲算什麽呢?

“一隻隻青蛙在城市裏跳躍。”這是我在百無聊賴的夜晚寫下的一篇文章的開頭。寫下這句,忽然思維就僵滯了。我知道,自己陷入了寫作的盲區。隻好,讓手裏的筆沉默下來。

憑著虛擬的蛙聲,我在城市運行著生命的流程。我向往鄉村,可是又無法拋棄城市,隻有在矛盾中困惑。如帕斯卡爾說的那樣:“人的這種雙重本質是如此明顯,因此有人認為我們有兩個靈魂。”心靈的不靜,讓我寫不出優美的文字。是的,我想有所作為,想當作家。但是我的熬夜換來的卻是一堆堆退稿信。我在失望中懷念外婆,想象著她的一些細節,那種安靜的姿態。晚年的她,除了必須的衣食住行,就是心念的生生滅滅。可那也是支撐她生存的精神力量呀!她生命的每一秒都經曆了無數精神上、理念中的生死,隻剩下一個肉體在支撐心理路程的延續--可是,誰說那不是一種活法呢?於是,我扔下筆,模仿著外婆的癡呆。那時,我竟然以外婆為借口,以消耗生命為榮耀,迷失了路標,享受著生命喪鍾的美妙。

我終於厭倦了城市,厭倦了無所事事的日子。那種日子過得久了,讓我疲累不堪。再說,虛擬的蛙以及蛙聲根本不具備生命的本質,以汽車的喇叭聲替代蛙聲,畢竟是一廂情願的無奈。

幾年後,我所在的小城頒布了禁笛令,囚禁在高樓上的我聽不到虛擬的蛙聲,便萌發了尋覓蛙聲的念頭。念頭轉化為夢是極其容易的。夢中,蛙鼓著眼從我的麵前爬過。它昂首挺胸,眼神裏膨脹著對我的蔑視。忽然,它停下來,回過頭,溫和的目光帶著某種期盼。

弗洛伊德開啟了研究夢的先河,但他的研究遠遠沒有解開夢的本質。他說過許多自相矛盾的話。他認為心靈感應現象與夢絕無密切關係。但接著他又說:“探討夢與心靈感應之間關係的唯一理由是,隨眠狀態好象特別適合於接受心靈感應的訊息。在該狀態下,人們會做所謂的心靈感應夢。”那個夢醒後的清晨,我以為,夢裏的那隻蛙,在為我做著某種心靈的暗示。

夢中醒來,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出城聽蛙。為心靈尋覓一個合適的棲息地,是我迫切的精神需求。我騎著車漫無目標地尋找,潛意識中搜尋的當然是河流、水塘,甚至人工的魚池。蛙是離不開水的。水是蛙最基本的生存基礎。

下午,我在城東南10公裏外的灃惠河邊找到了目標。那是很大一片被掏沙者遺留的坑。坑不止一個,有十數個,麵積在一畝到二畝間。荒草、蘆葦和沙堆將這些坑隔離開,排列著無數的垂釣者。兩手空空的我,躺在沙堆的高處虔誠地等待蛙聲。

傍晚,垂釣者相繼撤離,寂靜開始籠罩這處環境。直到渾圓的月亮從東山走出,蛙們仍在沉默。蛙呀,你們是在考驗我的意誌嗎?我吃喝著隨身帶來的麵包和飲料,與蛙們的意誌對峙著。我確信蘆葦、荒草與水的接連處藏著許多綠色的蛙。無數的歲月已經磨礪了一種意誌與毅力,我有足夠的耐心迎接蛙聲在生命中的再現。

漫長的等待無聊而有趣。我掏出手機查看著朋友們的信息,也向他們送去祝福。不知發了多少條,其實隻有一句話:

“讓蛙聲走進你的人生”。

我明白很多朋友都會麵對著這條信息生出一些遐想。他們知道,我是一個不切實際的人。

21時46分,在月光的迷離中,我期待的蛙的合唱終於出現了,宛若為我精心準備的演唱會,此起彼伏,渾然天成。靜下心,有一隻蛙甚至在距我一米遠的草叢中鳴唱。它的叫聲執著,悠長,是我靈魂中苦苦堅守著的一種旋律。我懷疑這隻蛙是法布爾的《神秘的池塘〉中的蝌蚪變成的,尾隨著我的童年,一直到現在。

我崇拜法布爾,他是那樣癡情地傾聽著昆蟲們的輕聲細語。他傾其一生的時間,為昆蟲譜寫了十卷長書,為人類展示了生動旖旎的昆蟲生活。捧一冊《昆蟲物語》在手,我不由沉思:一百多年前,法布爾通過他的觀察和思考告訴我們:雖然昆蟲很小,但它們的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的生活方式。它們和人類一樣,經曆了艱難的進化過程。因此,它們的生命一樣美麗和重要,一樣值得尊敬。今天,當人類正在前所未有地掠奪著這個星球的資源,破壞著生態的平衡時,讀一讀法布爾吧,你也許會用情不自禁的聲音呼喊道:人類,為動物和昆蟲留下一點生存的空間,讓它們繼續自己的勞動、婚戀、生育,享受自己的快樂吧。

以人性關照蟲性,這是一種大境界,大胸懷。

我固執地相信,法布爾是能夠聽懂昆蟲的語言的。在一個寂靜的時刻,他和昆蟲們促膝談心,交流著對世界的感知。我也固執地相信,被人性關照著的昆蟲,會用自己生命的獨特形式,關照人的心靈。

灃惠河邊的蛙聲僅僅合奏了幾分鍾後便戛然而止,僅剩我身邊的那隻蛙的獨唱。它一聲一聲地緩慢了節奏,浸漫著悲壯,仿佛為我的生命送行。

那一刻,我的淚溢出眼眶。

等到那隻蛙疲倦地靜息時,月亮已升至中空。水麵晶瑩地映出我的心靈,像一隻綠蛙的色彩和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