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靈山聖水坎布拉

奔馳在青海南大草原上,一種說不出的舒暢充盈我心,那一望無際、平坦寬廣的綠色草原,滿足我全力奔馳的渴望。

過了青海五和縣,我們在迷茫的細雨中體會著原始古樸的風景,隻要有山,牛羊就如珍珠灑在山坡;不時還有塔林,有黃色風馬旗順山坡構成的佛塔,導引著信徒虔誠的目光。

遠處的天地在融合,視野中粉白色的蕎麥花,金黃色的油菜花,潔淨明澈的黃河水,是奔馳中綠色旋律的一個浩大的休止符。

“土脈綿延根在地,人緣千古情為源”,路旁地質公園大門的對聯把丹霞地貌淡淡的興致做了結語:此處彩山與甘肅張掖的五彩山比起來,色彩略遜一籌。

而內心向往著靈山聖水坎布拉,那個藏傳佛教的複興地、發祥地,那個青海唯一僧、密、尼同處一地的法地。一路行來對藏傳佛教文化的體會告訴我們,佛法無邊因水源源流長,聖地美滿因緣千裏際會!

汽車如遊龍在萬山的圈子裏遊動,轉過一百零八道彎,美麗的坎布拉出現在我們麵前。

坎布拉在藏語中意為“康巴人的家園”,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的西北部,距省會西寧一百多公裏,海拔二千到四千米,占地近五千公頃。地質方位上它處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的區域。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紅色砂礫岩構成,岩體表麵丹紅如霞,地域內氣候濕潤、綠色覆蓋,濃綠的色彩襯托得赭紅、淡紫色山體分外悅目。

傳說這密布的丹霞峰林是地理史上新生代巨變沉積而成,並經三千八百萬年地質生態演化的過程,與張掖五彩山基本形成於同一曆史時期。但是張掖的丹霞色彩豐富一些,以赤、橙、黃、綠、紫、白、灰多種色彩組成,氣候幹旱、景區的植被以淺淺的綠草點綴,褶皺山形緩和連綿,各種色彩隨著山形變幻,如編織物氆氌那樣帶狀分布,每一條帶形的色彩是清一色,與其它顏色不混雜,看起來柔和綿延,賞心悅目,雄渾壯觀,可燥熱或幹冷的空氣令人無法消受。

綠水彩山的坎布拉丹霞地貌,以奇峰、方山、洞穴、峭壁為主要地貌特征。遠看山體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似獸,形態各異,陡峭直立,雄偉壯麗,氣宇非凡,千奇百怪,栩栩如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歎為觀止。

黃河在此處婉轉流動,河岸的山峰被幾百萬年的巨風橫向切刻成帶狀,壁立的山形與橫帶式的山峰一路蔓延開去,結果被李家峽水庫擁抱,匯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演奏出快暢又多姿的音符,形成“碧水挾丹山、大壩鎖黃河、森林擁天地、奇峰越遠山”的壯美景觀。

爬上小瑤池邊的山頂,本以為能看到碧波如洗的湖麵,不料舉目四望,映入眼簾的是18座丹霞石峰,其中阿瓊南宗和內寶宗最為聞名。據說峰頂有古刹、有奇花異草、有天池流泉,由於天雨路滑,我們沒有攀登這兩座著名的山峰。這小瑤池在如劍削刀斷,萬壁千仞,山峰圍攏的森林在輕霧飄**之下,果如想像中的人間天上瑤池風光,不由生出鍾靈毓秀之歎。據說德洪村附近有“仙女聚會”,是由數十個拔地而起、形態各異的圓錐形山體組成,上麵有奇花異草點綴,四周地形隆起,猶如仙女們在翩翩起舞。

順著幹枯的河道下行,到南宗尼姑寺去,一路的山的特征儀態萬方。

登上南宗峰觀景台,視野更為開闊。那德傑峰,如自然形成的布達拉宮。

那是兩座小山中間高聳的山峰,大家稱之為“兩彈一星”、擎天柱、佛手指天;那是高峰中間水流衝刷的凹槽,大家笑稱“玉女真經”;那是群峰中間獨立的人像的剪影,大家親切地稱之為“望郎峰”;那個相互連接又平緩突起的雙峰,大家戲作“玉珠峰、**峰”;那個高高在山、一攬眾山的點將台,那個臥於美湖之畔的龜山,當地人吉祥地稱作“金龜戲水好運來”。那個古劍指天的亮劍石,那個高舉讚揚的大拇指峰,那個猴子觀湖,那個無數無數的,形態逼真的,許多山峰和石壁與人體某些部位的形狀十分相像,讓同行的夥伴們笑彎了腰。

那個雲海湧百峰,那個長廊觀滄海;

那個依依墟裏煙,那個曖曖遠人村;

那條芬芳青稞地,那路明黃清香油菜花,那片精巧粉白蕎麥花;那個毛毛細雨春江日,那個西北藏區江南風;那個東邊晴朗西邊雨,那個道是無情卻有情;那個鳥語花香,那個神仙居住的地方。

那片空氣營養豐富、那片紅裝綠裹、靈水聖山坎布拉。

紅色的山體映在藍天白雲,陽光照耀在粼粼綠水,明亮而溫潤的波光,如一握巨大的綠翡翠,邊際上帶著半圈糖暈,而我是糖暈中的一個淺淺小紅點,沉醉在坎布拉的山水間。

坎布拉啊坎布拉,真正無法對你說。有道是“峰回路轉展千姿,丹壁紅崖塑萬態”,這紅山碧水、這藍天白雲、這鳥聲啾啾、這溪流淙淙,這人間仙境,這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