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言小說,是我國文學創作中一個特殊現象。關於它的含義,至今仍是一個“模糊概念”。袁行霈、侯忠義編的《中國文言小說書目》,以見於古代目錄書中“小說家”者為原則,共收錄二千多種,內容就甚為龐雜:神話、史書、雜說、筆記、笑話、傳奇等等,江蘇廣陵古籍刊行社出版的《筆記小說大觀》洋洋三十五冊,收書二百餘種,若用今天的眼光看,許多也均不能算作小說。所以,對於我國古代的文言小說,首先要有一種曆史的、寬容的眼光,不能完全按今天流行的小說定義和模式去套。

我國現存的文言小說,究竟從什麽時候、哪一本著作算起,似乎也沒有定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從寬容的角度看,我國的文言小說夠得上是源遠流長、產量豐富了。將占代文言小說用適當的方法介紹給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是一件很必要、也很有意義的工作。

要從數以千計的文言小說書籍和數以萬計的篇什中挑選出一本十萬字左右的“精華”,以筆者的學識功力,實在是一件很吃力的工作,現在勉力而。為,應該老老實實向讀者交代一下選收的幾條原則:

一、所收作品以適合中等文化程度讀者閱讀為主,盡量做到選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較完美而副作用較少的;二、所選作品反映社會生活的麵盡可能廣泛,題材、風格力求多樣化;三、在突出唐宋傳奇、《聊齋誌異》兩個重點的前提下,盡可能照顧到作者和作品的代表性;四、在注意選收人所共知的優秀作品的前提下,力求提供一些較少為人所知的佳作,提高新鮮度,對已選入中學課本的作品,一般不收;五、限於篇幅,盡可能選短小精悍的作品,對篇幅較長的則從嚴掌握,有些則隻能割愛;六、盡可能選收符合目前通行的“小說”標準的作品——即有人物、有情節的作品,也適當選了一些“小說”味不大足而自有其特點和價值的作品。

當然,所謂“精華”,隻是相對而言的,不但因為曆史的、時代的關係,瑕瑜並存的現象在所難免;況且見仁見智,因人而異,各種不同的作品難以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去分優劣、定高下。因此,選入的未必就是百分之百的精華,而未入選的,也並非就一定不是精華。隻是希望讀者把它看成“一家之見”就行了。

在編選初注釋過程中,盡可能參考了已出版的各種文言小說集和注本,盡管努力避免相似之處,但注釋中的“雷同”則常常在所難免。即使如此,還是應向先行者表示我的感謝。

所收文章,除《燕丹子》與《漢武故事》是摘錄外,其餘均是全文,未加刪節,相信讀者自會作出正確的判斷。

對於編選和注釋中的問題,誠懇歡迎讀者朋友指正。

選注者

198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