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抗戰》《全民抗戰》1

23. 論《抗戰》《全民抗戰》

在這民族抗戰的緊急時期,本刊的任務,在一方麵是要對直接間接和抗戰有關的國內和國際的形勢,作有係統的分析和報道,顯現其重要意義和相互間的關係;在又一方麵,是要反映大眾在抗戰期間的迫切要求,並貢獻我們觀察討論所得的結果,以供國人的參考。

本刊為便於讀者記憶起見,每逢三六九發行,既每逢三日,六日,九日,十三日,十六日,十九日,二十三日,二十六日,及二十九日,就發行一期。以後類推。

本刊內容力求適合抗戰緊急時期的需要,希望作家和讀者多多賜教。

(《抗戰》第1號,《研究》#3,2頁,1937年8月19日)留心抗戰消息的人們,對於戰訊是非常注意的,但是紛紜錯雜,往往不易尋出頭緒來。本刊有鑒於此,每期特請金仲華先生根據最近消息,寫一篇《戰局一覽》,報道最近的抗戰形勢。

戰事地圖也是能了解抗戰形勢所非常需要的,所以本期特附刊兩張地圖,詳細明確,以供參考。

(《抗戰》第2號,《研究》#3,3~4頁,1937年8月23日)本社為適應抗戰時期之需要與擴大宣傳起見,特編行《抗戰畫報》一種,每六日出版一次,凡各地有關抗戰之時事照片惠賜,無任歡迎,采用者當酌奉薄酬,以答盛意。

(《抗戰》第3號,《研究》#3,4頁,1937年8月26日)文字力求通俗,我們也在注意,以後當格外努力。文字也在力求其短,就已往的情形說,二千字左右的文字隻有一兩篇,大多數都在千字左右或以內。有些意思,說得太短了,也許說不清楚,這隻得就內容加以斟酌。不過避免冗長,卻是一件應該注意的事。

(《選》,229頁,1937年8月)《生活星期刊》及現在的《抗戰》三日刊,已是它(按: 指《生活》和《大眾生活》)的後身,它在實際上並未曾死去,不但未曾死去,而且因時代車輪的推進,它的後身也應著新時代的需要而以新姿態再出現了。

(《全》#7,584頁,1937年9月)救國事業,方麵很多,我們隻得各就所長,在各人能力的範圍內努力做去。編者個人用全副精神主持本刊,常在本刊作文的許多朋友都各有他們的各部門的工作,並非僅為本刊作文而已。先生所提出的幾個疑問,敬分別奉答如下: (一) 本刊的朋友們裏麵雖也有參加無線電台事業的,但本刊自身因力量所限,僅能努力於自身工作,同時辦了《抗戰畫報》。(二) 不能即改三日刊為日報,因在緊急時期,經濟及設備種種方麵都是有問題的。(三) 政府的宣傳機關已有人才主持,本刊隻是在國策領導之下盡一部分民間的宣傳責任。(四) 本刊未在全國各地同時發行,全因交通問題,在事實上已有一小部分運到內地去,最近交通比較轉好一些,內地發行也在逐漸展開了。(五) 本刊對於佳著,盡量搜羅,參加的作家已不少,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作家著文見賜。(答孫立己)(《抗戰》第9號,《研究》#3,9頁,1937年9月16日)你認為一般刊物犯的毛病是“把敵人的武力估計過低,把自己武力過分地相信它”,並認為本刊也如此。其他刊物怎樣,我們不能代答,但是本刊卻並不如此。我國在軍事上的設備不如人,我們老實承認過,我們屢次說我國的勝利不能全靠軍事,還須同時注意政治和民眾的組織,正足表示沒有過分相信武力。當然,我們應該重視軍事,但同時對於其他方麵如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等方向,也不可忽視。(答曾爾生)(《抗戰》第11號,《研究》#3,16頁,1937年9月23日)承你於百忙中對本刊的編製格式,切實指教,至深感謝。我們所以把戰局一覽排在第一篇,因為在這樣抗戰緊張的時期,讀者所亟欲看的是時事的有係統的報道,不過每期題目同樣,卻不免單調,故自本期起,每次都加上引人注意的題目。時評的小標題也改用方頭字,使較顯著。短簡每節也用△標出。(答唐樹藩)(《抗戰》第12號,《研究》#3,19頁,1937年9月26日)(一) 地圖確為研究時事的重要工具,本刊當依時事的進展而隨時增插有關係的地圖,比出一次的詳圖更合實用。(二) 本刊地位有限,對戰局隻想作較有係統的分析,不想登記賬式的“日記”。(答程養浩)(《全》#7,608頁,1937年10月)你要設法使《抵抗》能夠長期不斷的出下去,足見你愛護本刊的殷切,至深感慰。我們可以斷定的是中國不亡,《抵抗》一定能夠長期不斷的出下去。所以真正愛護《抵抗》的朋友們,必須努力使抗戰能堅持下去,直至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之境,收複失地,恢複主權。至於組織《抵抗》讀者會,我們以為如讀者自動地組織起來,當然是可以的,不過我們至少在目前還沒有力量主持這件事,這是要請你原諒的。(答鐵壁)(《抗戰》第19號,《研究》#3,30頁,1937年10月19日)本刊所以不加裝訂,因三日一次,印數又多,時間上非常急迫,現在已經趕得要命,如再加裝訂,時間上更要周轉不靈了。關於照片,我們另有《抗戰畫報》出版,比印在報紙上的更清楚些。(答陳丕年)(《抗戰》第22號,《研究》#3,38頁,1937年10月29日)承蒙誠懇指教,厚意極感。先生認為全國正在抗戰之時,內部不可再有摩擦,所見極是,關於這一點,我們完全和先生同意。我個人雖自恨能力薄弱,但數年來對於全國團結禦侮的提倡,不遺餘力,雖中間被誤會而吃些小苦頭,仍絲毫無所怨懟,但求團結禦侮能實現,個人方麵毫不計較。本刊自出版以來,對領導全國抗戰的政府及蔣委員長,都以赤誠擁護,這在本刊所發表的言論,可以覆按。至於對政府偶有善意的建議或批評,這是各國輿論界的普通現象,一方麵對於一般民眾含有指導意味,以造成共同的動向,一方麵亦所以反映民眾的潛伏的願望。中山先生所謂喚起民眾,共同奮鬥,輿論界實亦負有此種責任,和一紙“條陳”作用迥不相同。當然,全國的輿論不是一二刊物所能包辦,但是它卻不該因此拋棄它的一部分的責任。(答丁東)(《抗戰》第26號,《研究》#3,45頁,1937年11月13日)關於情報網,本刊因需要正確精要的通訊材料,已有相當的布置,同時希望各處讀者多多幫助。但因為不是日報,發表的篇幅有限,所以還不能有像日報那樣大的情報網。(答羅會和)(《全》#7,677頁,1937年12月)你因為早知道我想辦一張合於理想的日報,但苦經濟無著,特建議一種辦法,把《抗戰》三日刊的每期三張,換用編輯方式,每日出版一張,如在漢口出版,則武漢一帶讀者每日可看到,至寄往遠途的抗戰讀者,即以此三日的合訂本寄發。這建議很新穎有趣,但辦日報有辦日報的種種設備,並不因為寄遠途的是合訂本而有所減少,而且把本刊的一張篇幅作日報用,也容納不下每日的要聞和言論。(答羅會和)(《全》#7,677頁,1937年12月)本刊歡迎讀者投寄關於抗戰的漫畫木刻,凡關於抗戰時期各種時事問題的漫畫,或暴露敵人的殘暴,我軍的英勇,與戰地的狀況的,皆所歡迎。作品技巧須純熟的,畫麵須黑白清楚,以便製版。來稿不用時若須退還,請附郵資為盼。

(《抗戰》第37號,《研究》#3,58頁,1938年1月16日)本刊對於前後方的通訊,都很歡迎,如有相當材料,可寫文賜寄。不過能否發表,要拜讀後才能酌定,這是要請原諒的。(答邱嘯舫)(《抗戰》第57號,《研究》#3,73頁,1938年3月26日)我們歡迎的稿件大概有這幾類: (一) 專論,這是有關抗戰建國時期中亟待解決的種種實際問題,根據實際的材料,提供具體的建議,以備政府和社會的參考。用通俗化的文字與說法,表現出專門的深刻的內容。我們希望專家多多賜稿。(二) 關於報道或通訊的稿子,無論是關於前線或後方的種種有關戰事及社會動態的材料,都所歡迎,目的在反映現實,以供解決實際問題的參考。(三) 關於提出問題或討論問題的來信,盡量使一般讀者多有發表意見的機會,此外如遇有有意義的來信,不拘內容,不拘長短,隻須有公開價值的,我們也很歡迎。專論和通訊每篇最好能在二千字以內,原稿不用如須寄還,請附退稿郵票,來稿徑寄漢**通路六十三號本刊收。

(《抗戰》第65號,《研究》#3,81頁,1938年4月23日)《抗戰》,《全民》都是誕生於這爭取民族生存獨立的偉大的戰鬥中。《抗戰》是於滬戰揭幕後,在上海創刊的,《全民》是於第二期抗戰開始時在漢口創刊的。兩刊的同人都以極大的熱情,固守文化的崗位,作為一個鼓動前進的小小號兵;以號召全民族的兒女支持抗戰,參加抗戰,為自己特殊的職責。發刊以來,我們盡自己的努力,並得全國讀者的愛護與作家的合作,使我們這兩枝號角的聲音,一天天擴大,一天天變得更加宏亮,《抗戰》,《全民》曾分布達各省區,前線,以及海外,它們倆在這一年光榮的民族鬥爭中,曾盡了一些綿力。

(《選》,52頁,1938年7月)

我們的信念與認識,在《抗戰》,《全民》上已有明確的表現,當前並無絲毫的改變,這用不著在這裏多說,至於本刊在抗戰建國總的任務下,當前實踐的任務,我們認為有兩個: 一是鞏固全國團結,提高民族意識,灌輸抗戰知識,傳達,解釋政府的國策,剖析國內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以及國際之情勢,為教育宣傳的任務。

另一是以使政府經常聽到人民的聲音,民間的疾苦,動員的狀況,行政的優劣,使政府在領導抗戰,實施庶政上得到一種參考,為我們政治的任務。

關於本刊內容,也有需要略為提及的。三日刊在性質上原具有兩重性。三日刊是日報與雜誌的中性刊物,它應具有新聞和雜誌的二種特點。因此本刊今後在時事方麵,力求保持新聞趣味,但以係統的供給新聞為原則,而在其他方麵,我們卻要發揮雜誌本身的特點。至於更具體的編輯方針,我們以為這裏可以不必說它。

本社工作同人,今後對於一切工作,均想做到是集體的力量的表現,本刊的言論,也想漸漸做到都是集體的討論的結果,因此我們希望社會各方麵的人士及全國讀者經常對本刊提出批評,建議,報告,通信,使《全民抗戰》變為真正代表全國人民的公意,與全民教育,宣傳,最有力的工具。

(《選》,53頁,193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