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奮論新聞出版

前言

我這個人可以說是與韜奮有緣。

1981年,我從上海市出版局機關的理論研究室“劃”到新成立的學林出版社,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編寫一本《韜奮與出版》的書。當時局裏對此十分重視,局長宋原放同誌、副局長吉少甫同誌和生活書店的老同誌方學武等親自給我布置任務,聯係作者,並且參加提綱的擬訂和討論。在韜奮夫人沈粹縝和女兒鄒嘉驪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們采訪過的胡愈之、徐伯昕、仲秋元、張錫榮、許覺民等30多位生活書店老同誌的支持和鼓勵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這本由我和生活書店老同誌錢小柏寫作、我兼任責任編輯的書,終於在1983年由學林出版社出版。當時的國家出版委員會主任王子野同誌為此書作序,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並且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出版學的命題。承蒙讀者的厚愛,此書不僅印發了軟精裝和平裝本1.4萬冊之多,而且得到社會好評,1989年11月,全國首屆編輯出版理論圖書評獎,此書還獲得了“優秀圖書獎”的榮譽。作為初出道的筆者,內心的高興是毋庸言說的。

1999年,因為年齡關係,我從學林出版社社長的位子上退下來,改任總編輯。2002年,承蒙局領導關心,在我已過退休年齡的情況下,讓我到韜奮紀念館去任館長,使我得以有機會繼續學習和宣傳韜奮思想。在局領導的支持下,紀念館於2007年確定了由我編寫一本《韜奮論新聞出版》的研究課題。

20多年後,能夠有機會再在這一領域耕耘,自感無限榮幸。但是,究竟如何編寫這本《韜奮論新聞出版》,卻使我猶豫再三。曾經有過想法,就是在《韜奮與出版》的基礎上,簡單地加上“韜奮與新聞”的內容,但思來想去,總覺得不妥。一來,20多年裏,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大為改觀,大有進步,而且韜奮研究的領域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最重要的是1995年《韜奮全集》的出版,給大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材料,較之當時僅靠3卷本的《韜奮文集》和一些報刊作為立論的依據來,研究條件已大為改善,研究的內容也大為豐富,原來《韜奮與出版》的框架和內容不能不作出改變。二來,這幾十年中,有關韜奮的研究著作有了較大規模的發展,並且讀者的心態和口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適應這種變化,也不能不另辟蹊徑。三是《韜奮與出版》的合作者錢先生已經去世,我如果擅自使用其中的內容,還有一個著作權問題需要解決,也夠麻煩。最後,真要在原來的框架下,加進去新聞部分,操作起來也決非易事。

經過自己反複的考慮並且征求了幾位好朋友的意見,最後決定采用現在的編寫法: 即按照新聞出版的基本內容,將韜奮的有關言論摘錄出來,並按年代先後編排在一起,作為本書的主體,使之與“韜奮論新聞出版”名實相副。這樣,既突出了韜奮的思想,又可以看出韜奮思想的發展脈絡,也便於讀者的查找、使用和研究,同時還可避免因為筆者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誤差,等等。在此基礎上,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接近和了解韜奮,另外增加了一些材料,其中包括領導人對韜奮的題詞、名人對韜奮的評價和由我撰寫的對韜奮的生平著重從他的新聞出版經曆方麵所作的簡單介紹,以期讓讀者對韜奮有一個比較全麵的了解。原來還想在每一部分韜奮言論後麵,再適當作些說明或補充介紹一些相關的背景材料,由於篇幅的關係,最後還是決定取消。作為彌補,選了幾篇我以前發表的有關韜奮新聞出版思想的研究文章附在後麵,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法,既能吸取《韜奮與出版》的優點,保留其主要內容,又與它有較大的區別,同時也能顯示出本書的新的特色,那就是: 為讀者和研究者集中提供有關韜奮新聞出版思想的一份比較完整的資料。對於在市場經濟下忙碌而不大有時間讀韜奮書的編輯記者和他們的領導者來說,也許倒會有些許幫助。附錄還全文收錄了王子野同誌的序言和該書的目錄,不僅意在為該書留一點曆史痕跡,作為一種紀念,而且我認為,王子野同誌序言中的基本觀點現在一點都沒有過時,仍值得新聞出版工作者認真聽取。

如何將韜奮有關新聞出版方麵的論述進行歸類,也是一大難題。因為一方麵,當時新聞與出版的分工並不像今天這樣嚴格,韜奮自己更是集記者、編輯、主筆、主編於一身,可以說是橫跨新聞出版兩界,很難分得清楚。另一方麵,韜奮有關新聞出版的言論很少是專門的論述,絕大部分都是他在不經意之間的流露,要歸類也有一定的難度。現在隻能按照新聞出版的實際情況,勉強作了劃分,其中有些難免有所重複或交叉。對於韜奮的言論,除明顯的錯字外,均照原樣摘錄,個別有疑問的,以括號注出,供參考。在韜奮語錄的摘錄方麵,筆者雖然力求完整和正確,但是,由於時代的隔膜和理解水平的限製,仍可能難免不當之處。這些都誠懇希望得到讀者的批評指正。

筆者使用的有關韜奮的材料,除了《韜奮全集》之外,還旁及了一切可能找到的有關資料,包括韜奮紀念館編的《韜奮手跡》和《鄒韜奮研究》、鄒嘉驪編著的《韜奮年譜》等著作,韜奮家屬和生前友好回憶中提到的韜奮言論也酌量收錄了一部分。因此,本書所收錄的韜奮有關新聞出版言論,在目前來說,應該說是最為集中和完整的了。

為了讀者查找的方便,本書在選摘韜奮的言論時,以鄒嘉驪主編的“走近韜奮叢書”中的《韜奮新聞出版文選》為主,凡是此書中所載的文章,均注明所在的頁碼;此書中沒有的,則分別注明所出。所有韜奮的言論,均注明寫作或發表的時間(《患難餘生記》沒有確切的寫作時間,我根據韜奮夫人沈粹縝同誌等人的回憶,定為1944年4月)。為了節省篇幅,對出處盡量作了簡稱,如《韜奮全集》簡稱《全》,卷名則以#代替(如第1卷簡為#1,餘類推),《韜奮新聞出版文選》簡稱《選》,《韜奮年譜》簡稱《年譜》等,出版社與出版時間等除在參考書目中注明外,其他地方均予以省略。這種做法如果給讀者帶來了不便,希望能得到鑒諒。

本書編輯出版,得到了韜奮紀念館的全額資助,並得到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有關領導和紀念館同人的大力支持,謹表衷心的感謝。對於關心和支持過本書的所有已去世的老同誌、老領導,謹表示深深的懷念!

對於本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歡迎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