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台詞

何充在擔任會稽內史,也就是會稽郡的最高行政長官時,虞存的弟弟虞謇擔任郡主簿,掌管文書事務,因為何充接見的客人太多,身體勞累虧損,虞謇就想請示長官讓他斷絕那些一般的客人,而讓仆役節製斟酌,選擇可以通報的人。書麵報告寫成以後,拿著去見虞存。虞存這時是何充的高級僚屬,和虞謇吃飯,對他說:“報告寫得很好,等我吃完飯再作批複。”吃完飯,在報告上寫道:“如果能找到像郭林宗那樣掌管傳達的門亭長,就按你的意見辦。你又從什麽地方能找到這樣的人?”虞謇於是作罷。

這則故事出自《世說新語》“政事門”。事緩則圓,虞存沒有急著在弟弟的書麵報告上作出批示,而是先吃飯,有一個緩衝的權衡時間。從飯後批示的內容看,是承認有這樣的現象存在,但又否定弟弟所提的建議,而且是用了一種比較委婉的方式。是的,你的建議很好,但是,到哪裏去找一個像郭林宗那樣合適的門亭長呢?

郭林宗何許人也?他原名郭泰,字林宗,東漢時期名士,博通典籍,擅長說辭,名重洛陽,被太學生推為領袖,死的時候還是蔡邕為他親自撰寫的碑文,可見影響是很大的。他還有一個特別的長處是識鑒人物,劉孝標注中說他,“有人倫鑒識,題品海內之士,或在幼童,或在裏肆,後皆成英彥,六十餘人。”看樣子確實像有特異功能一般,有把人才從凡俗中撈出來的本領,所以虞存用他來打比方,也是合適的。但是哪裏又能找到第二個他呢?

《世說新語》中有關郭林宗的故事就三則,其中一則還是上麵所引用的“政事門”中的故事,嚴格地說,不應該算作是他本人的故事。有一則故事在“德行門”,倒可以看出他識鑒的水平。故事說他到汝南去拜訪袁閬,車不停駛,馬不駐足;而去拜訪黃憲,竟日以繼夜,逗留了好幾天。有人問他什麽緣故,他說:“黃憲就像那浩瀚的萬頃水塘,澄不清,攪不濁,他的氣度淵深博大,難以測量啊。”所以多呆了幾日。

其實虞存找了一個郭林宗的借口來阻止弟弟,不過隻是表麵層次的原因罷了,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他對於長官的了解。《世說新語》“品藻門”中有故事說何充,作宰相時信任不值得信任的人,受到了人們的譏笑。劉孝標注引《晉陽秋》中的話說,“充所昵庸雜,以此損名。”他平時為人處世,就是喜歡親近那些庸雜的人和事,交往亦多是不做選擇的。他就是這樣的性格,亦如餘嘉錫所言,“其作會稽時,必已如此”,別人怎麽能製止得了?作為他的高級僚屬,經常在一起,難道就不清楚麽?所以對於弟弟,在“郭林宗”這個借口之下,潛台詞就是,你還是算了吧!

餘嘉錫在讀這則故事時,對虞謇的作為就還有了另一層次的理解,“虞謇蓋嫌其賓客繁猥,故欲加以節量,不獨慮其勞損而已。”這樣想來,也是合理的,作為僚屬,能不了解自己長官的脾性?“你看你整天都見的是啥人?”不好明說,就隻好借用“見客勞損”這個由頭來規勸自己的長官了,顯然亦是無用的。

機關工作者都明白有“潛台詞”一說,其實古人使用起來,也是遊刃有餘的。

原文

【政事3·17】何驃騎作會稽,虞存弟謇作郡主簿,以何見客勞損,欲白斷常客,使家人節量,擇可通者。作白事成,以見存。存時為何上佐,正與謇共食,語雲:“白事甚好,待我食畢作教。”食竟,取筆題白事後雲:“若得門庭長如郭林宗者,當如所白。汝何處得此人?”謇於是止。

【德行1·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

【品藻9·27】何次道為宰相,人有譏其信任不得其人。阮思曠慨然曰:“次道自不至此。但布衣超居宰相之位,可恨唯此一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