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裝傻
上中學時課本中有一篇《楊修之死》的文章,題目是編者加的,選自羅貫中的長篇曆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記得當時讀得津津有味,深為楊修的聰明、敏捷折腰。後來年歲漸長,也在生活中經曆了一些摔打,每每想起課本中的內容,就多少有了一些覺悟,覺得還是少不更事,沒有生活的曆練,對一些浮華的表象缺乏認知與辨析的能力。
《楊修之死》中羅列了能夠表現楊修才思敏捷的事例大致有七條,其中有三條事關曹操立儲的大事,在曹植與曹丕之間,楊修的參與,影響了曹操的評判,極其激怒了曹操,在曹操看來,這家夥早該死了,隻是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罷了。待到曹操與馬超作戰,雙方對決勝負難明之時,曹操一句“雞肋”的軍中口令,暗含“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涵義,又被楊修猜透心思,且動員軍兵,收拾行裝,準備撤退,擾亂了軍心,終於被曹操以之為借口斬首示眾了。死時才三十四歲,因而後人說他,“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小聰明玩得多了,是早已被曹操列入黑名單的。
楊修的才思敏捷,看來在當時就是比較出名的,傳播也廣,在距他不遠的《世說新語》一書“捷悟門”中,所列故事凡七則,楊修一人就占了起頭的四則,可以說是獨占鼇頭了。這四則故事中,《楊修之死》中的兩條有可能來源於它,也就是較為著名的“門內一活為‘闊’”以及“一人一口酥”的故事,都為玩小聰明的極端的範例。楊修當時,擔任著曹操的主簿,掌管文書、印章一類的事務,有些像今天的副秘書長的職位,對於長官心思的揣度,應是自然的,但小聰明還是玩過了頭,而且次數累計較多,犯了機關工作的大忌,引起了長官的反感,尤其是參與了本不該參與的立儲大事,才使自己的小聰明走向了招禍的極致,連曹操也生氣著罵道:“匹夫安敢欺我耶”,他的死則是必然的。
要說曹操,在曆史上亦能算作是惜才愛才的領袖,他早年發布的招賢令,廣招天下英才,其心可昭,就是從後來的實際情況看,魏、蜀、吳三足鼎立,在曹操一方,人才儲備亦為最雄厚的,它為後來的曆史走向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曹操見不得楊修,見不得他熱衷於玩小聰明的做派,則是一般的領導者的普遍特征,因而隻能在楊修身上尋找原因了,那就是,涵養不夠,曆練不足,恃才放曠,不會裝傻,以才得寵以才害身,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連身家性命亦搭上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像楊修一樣,玩玩小聰明的人,又何其少呢?現實生活環境變化,其危害,雖不會出現楊修一般的遭遇,但像楊修一樣的小聰明,還是能引起周圍的人極端的反感的。其實天下的人,傻子能有多少,因而楊修之死的故事,在少年可能會羨其新奇,在年長之後,則應吸取他不會裝傻的教訓了。
有時想想,他那麽聰明,卻連裝傻也不會,實在是可憐的。
原文
【捷悟11·1】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捷悟11·2】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複何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