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故事

幾年前在一個內刊上看到新東方教育掌門人俞敏洪在母校北大的演講稿,讀來覺得實在是精彩極了,現在印象亦是深刻。他所談大致都為他在校時的生活經曆,如說,我還記得我自己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幫著女生扛包;後來我發現那個女生有男朋友,我就問她為什麽還要讓我扛包,她說為了讓男朋友休息一下。真率和幽默堪稱一絕。

他在演講中還講到一個有關蘋果的故事。他說,有一個企業家和我講起他大學時候的往事,他們班有一個同學,家庭比較富有,每個禮拜都會帶六個蘋果到學校來。宿舍裏的同學以為是一人一個,結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個。盡管蘋果是他的,不給你也不能搶,但是從此同學留下一個印象,就是這個孩子太自私。後來這個企業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個吃蘋果的同學還沒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這個企業家的隊伍裏來。但後來大家一商量,說不能讓他加盟,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大學的時候他從來沒有體現過分享精神。所以,對同學們來說在大學時代的第一個要點,你得跟同學們分享你所擁有的東西,感情、思想、財富,哪怕是一個蘋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因為你要知道,這樣做你將來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遠不會是白白付出的。

這個有名的蘋果的故事,後來幾乎成為我周圍的同事用於調侃某人缺乏與眾分享情懷的典型事例,“是的,我拿蘋果自己吃。”這幾天讀《世說新語》,“黜免門”中就讀到一則類似的故事。桓溫與屬下共餐,有位參軍用筷子夾蒸薤,太黏,一時分不開,筷子粘住拔不出來,共餐的人不但不幫忙,還大笑起來。桓溫說,“同盤尚不相助,況複危難乎?”於是下令免去一起就餐的人的職務。在桓溫看來,同盤共餐尚且不能相助,何況是遇到危難呢?他這種類推的思維,與蘋果的故事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感情、思想、財富,當然還有危難麵前,同誌們都應該抱有一種分享與擔當精神。這個故事的真實程度到底如何,且不管它,但它闡示的道理卻是客觀的。明人王世懋在讀到這則故事時評論說,“譏評可耳,何至免官?”認為是有些重了,但看桓溫的一些資料,私下以為,這應該才是這位大將軍的做派。

在《世說新語》“識鑒門”中還有一則謝安的故事,說謝安在東山收養女妓,簡文帝司馬昱就評價說,謝安一定會出山的,既然能夠與人同享快樂,就不可能不與人共憂患。這也有些蘋果的故事的味道。那時朝廷讓謝安出來做官,謝安死活不肯,整天就和王羲之、支道林等人遊山玩水,縱心事外,但從後來的曆史看,簡文的識鑒能力還是很準的。謝安在國難當頭終究出山了,主導淝水之戰,成就了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又拖死桓溫,杜絕他顛覆東晉王權,贏得了晉王朝幾十年的安定時期。

見微知著,識鑒明察,分享與擔當,其實就是一個蘋果折射出來的光芒。

原文

【黜免28·4】桓公坐有參軍椅烝薤,不時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終不放。舉坐皆笑。桓公曰:“同盤尚不相助,況複危難乎?”敕令免官。

【識鑒7·21】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