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意
最近晚上總是在睡前翻翻張中行的《負暄瑣話》,黑龍江的本子,前多少年都讀過了,現在讀,體會還是有所不同的,人隨著年歲漸長,認識問題和感知時世的能力變化較大,昨日是難保不今日非,是不能以一貫之的。
張先生筆下的人物,大致都讓人能有所感動,他們在人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予人多而予己少,慮人多而慮己少,不管是有沒有事業,這樣的心卻總是一定有的,因而才能感動了張先生,才能在張先生的筆下永恒起來。人物大多是和北大有聯係的,大多也是中國文化史上重量級的人物,他們身上的特質,也許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中國傳統文化正是在這些人的言傳身教下,才得以傳承的。張先生用筆多用白描,草草勾勒,人物形象就能躍然紙麵;手法之外,關鍵還有老先生的一顆淡然的心,他平和地打量著他眼中的人,眼中的人世,總能在複雜的人物性格之中,提煉出最純粹、最突出的一點,輕輕用筆,就讓人物活了起來,有力透紙背之效。
這樣的文字讀得多了,往往能讓人感到古風的玄妙,向往的心情時時在心頭跳動,恨不能穿越了時空的羈絆,與古人談笑於山林之間,會心一笑,亦抵人間萬種風情。走出文字,時時有失緣之憾,失人緣,失世緣,失機緣,不能快意於當時,不能快意於當世,落寞無盡,鬱鬱寡歡,縱使有千鍾美酒,亦不能墜其向往之誌,人生有難盡之意,豈不可歎歟?
《負暄瑣話》之後,又有續話三話,有人說是當代的《世說新語》,讀一讀,會覺得此言不虛。人生之難盡之意,人世沒有,卻在書中找到了,也是一種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