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名
我的一位年長的同事給我說他女兒的名字是從《詩經》上取的,我也覺得很有詩意,正合了女子的心性。我聽好多人對我說,給男娃取名,翻《莊子》,給女娃取名,讀《詩經》,我認為很有道理,中國終究是中國,一些看起來是不起眼的事,輕輕翻動,都成文化。青常對我說“楚圖南”這個名字起的太好了,我也找不出它的不好。不過中國有十三億人,要取一個獨特的名字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實名字二字,名是名,字是字,現代人不講究那麽多了。《說文》:“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以口自名。”說晚上人看不見人的時候,就用語言來表明自己的存在。道出了人起名的原本意義。《儀禮`喪服傳》又說:“子生三月,則父名之。”孩子出生三個月以後才取名字,因為他(她)和人有了簡單的交流了。而“字”,是在名之後新增的稱呼,因而《說文》釋字為“乳也”,《曲禮》上則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中國人講究多,男女成人以後,就不宜在祭祀等社交場合直呼其名,一是尊重,二是避諱。有意思的是女子隻有出嫁才可以取“字”,因而有成語說“待字閨中”。
取名也有很多講究,如根據出生時上天的授意,祥瑞之事,出生後的相貌特征,身邊的物品之名,家族及長輩的期望等等,是非常嚴格的。字是名的衍生,和名可同義、反義、近義、相同等等。名隻有一個,字就可以多個。名字之外,中國人還有官稱,地望稱,諱稱,謙稱,諡號,別號,室名,諢號等,作為他的商標或標簽。
我祖母一直沒有名字,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人口普查時,叔父才給她取了一個,這位從民國年間走出來的小腳老太太,去年離開人世,活了九十歲。一個人幾十年一直沒有名字,想起來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中國人的名字問題包涵了很多社會內容,可研究的地方較多。
拿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來說,我覺得就命名學而言,《三國演義》用“字”情況突出,《水滸》用“號”情況突出,《西遊記》用“諢號”情況突出,《紅樓夢》象是回到了真正的人間,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作一篇文章,想必也不錯。
說點搞笑的。賈平凹有篇文章裏說一個男子問一位女子叫什麽名字,女子說叫鬆下褲帶子,男子說,他叫**正雄。有點意思,兩人名字都起的好。前幾天還聽了一個故事,說是一位女作家請一位知名的甄作家給她取一個筆名,甄作家說,除了“依山盡”三個字你不要叫,字典裏的字隨便可以取的。女作家半懂不懂地去問和甄作家相熟的劉作家,劉一笑說,你甄老師是為你好呢,你讀過王之渙的詩吧,他怕別人老占你的便宜。女作家有些生氣,臉上的表情明明在說,甄老師怎麽能開這種玩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