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小記
電視上,於丹教授正在講《論語》,很多現代小故事被她信手拈來,做了兩千年前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注腳,報紙雜誌網絡上,好好壞壞的評論很多,不一而足。“文化奶媽”,一個形象貼切的稱號,至少,有那麽多人需要這樣一個“文化奶媽”啊。
家裏,兒子在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頭痛,不是不會算,是很難算。常常要試商,商錯了,要重頭再來,草稿一遍一遍地演算下來,又花時間又要多寫很多字,哪裏有一個計算器按下來方便?明明會算了,為什麽不讓用計算器?他用幾乎仇恨的眼光看著我,我坐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講什麽“一半就商五,不到一半二三四,超過一半七八九”,電腦裏有精彩的遊戲,電視裏在放動畫片,雖然明知我教的方法簡單,兒子哪裏靜得下心來聽?小侄兒坐在桌前為拚音苦惱,十六個整體認讀音節,他背了無數次,還是記不住,還是不會寫。小學一年級,才讀了三個月,七歲的孩子壓力重重,一談到作業,一談到學習,就開始愁眉苦臉。
先生在接戰友的電話,有聚會,並不是真有事,隻是,聯絡聯絡感情,大家聚一聚。是啊,聚一聚,在今日,原本就是一個很時尚的字眼。坐在一塊,談談時政與新聞,聊聊娛樂八卦,喝喝茶,輪流做東,所費不多,打發居家的沉悶,休閑的方法各有不同,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上個周末,為孩子的單詞記不住,先生抽出皮帶打兒子,六個單詞六皮帶,平時,兒子一挨到就開始哭,可是這一次,打完了,他咬著牙告訴我:“媽媽,這次我終於沒有被爸爸打哭。你知道嗎,我一開始就想好了,從現在開始,我一定不讓爸爸打哭。”九歲的孩子,背古文,學英語,還喜歡唱歌,我每每告訴他,九歲,你玩一個小時,隻用五分鍾來學習就夠了,到了十二歲,你玩一個小時,就要學習半個小時了。兒子笑嘻嘻地對我說:“沒問題,到了十二歲,我玩一個小時,學習兩個小時。”唉,我歎口氣,對他說:“到了初三,怕就真的隻能這樣了。所以,現在,你要抓緊時間玩啊。”
先生對我大吼大叫:“你的兒子就知道玩,看他將來怎麽辦。”是啊,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怎麽辦?慢慢想吧。
上網,看論壇裏的水庫,也灌點水,卻隻是心裏堵得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