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於丹易中天
網絡上戲稱於丹為“文化奶媽”,因為她深入淺出地闡釋了一部《論語》,幾千年來士大夫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部經典被一個漂亮女子於談笑間通俗了,成了人人可以理解可以身體力行的處世原則。
百家講壇上教授不少,紅得發紫的一個易中天,一個於丹。前者講《三國》,於《三國演義》的磅礴氣勢之外加進了大量的史料,當然也有自己多年來的研究所得。對芸芸眾生來說,《三國》與《紅樓》一直就是讀小說,聽評書,如今換一個角度,能站在曆史的高度來看,又擺脫了尊劉抑曹的個人窠臼,多少帶了一點客觀的感覺,自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至於明史與清史,幾部宮廷戲,很難完整地描繪一個時代,都不似一部《三國演義》深入人心,熟悉的原也少,從哪個角度去解說,都隻是初識,一見鍾情或許可能,到會心一笑,“原來如此”的幡然大悟,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呢,易中天教授撿了個曆史的紅蘋果。
“文化奶媽”做來不易。首先得有“采得百花成蜜”的功底,深入淺出原本就是學者該有的素養,深入深出,隻是學術著作,難做一般大眾的通俗讀物,淺出才見一個學者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曆史與文學,一向是人人都能讀一點的,有了學者的指引,可以更廣博更深刻一點,自然是人心所向。不像哲學與自然科學,一般人不易讀懂,聽來更是十竅通九竅。譬如讓“神六”的研究者到百家講壇來侃侃技術參數,怕是收視率馬上要下降。所以很多家長指導小孩選專業,往往以理科為首選,學了理的愛點文,心到神便到,學了文的來看理,霧裏看花都難。紅與不紅,很多時候不是價值大小的比較,而是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使然。
繁花滿樹的時代,做了繁花自然要盛開,做了綠葉,一樣是功勳卓著。繁花也罷,綠葉也罷,離了我等大眾根係的營養供應,也難枝繁葉茂。從這個角度想,平時的妄自菲薄一邊去吧,我們來,咬咬瓜子聽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