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削平了群雄統一華夏

秦王當政後本來有許多事要做,可他召集的第一次百官朝議大會,卻隻能討論將太後囚於雍城是不是妥當的問題。王室無私事,眾臣以為不妥,紛紛出來請求大王速迎太後回宮。

博士許哲最先出來,秦王跟他理論幾句,喝一聲:“拖出去,砍了!”

召勳並不因此而有些須畏懼,看一眼許哲血淋淋的人,頭繼續勸說。秦王又斬召勳,沒緩過氣來,由浩啟帶頭,幾位博士跟著跪在地上,齊聲大喊:“臣等幾個,懇請大王迎太後回宮!”

秦王怒火衝天,臉色鐵青地下令將幾個人都拖出去砍了,結果還有人來勸。秦王來者不拒,誰來勸殺誰,一天之中連殺二十七人,屍體都棄在城門外,還在屍堆中插了塊木牌,上麵用銖砂寫著:有敢再諫太後事者,如此下場!

這事讓茅焦知道了,他皺緊了眉頭,當眾拔起木牌,扛在肩上,赴宮去見秦王。秦王連著殺了兒波人,實在是累心,正糾結煩惱時,中卿茅焦到了。

對這位曾經喜歡的老師,秦王多了幾分提醒,指著他肩上的木牌問:“中卿不見木牌上的字麽?君無戲言,你可別逼本王。”

茅焦聽了,緩緩說道:“老臣以為,大王目前最應該關心的,應該是怎樣得到天下人的尊重,不知老臣說得對嗎?”

秦王點點頭。

“既然如此,大王就不能隻靠武力;得靠大王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讓天下人感到你確實值得尊敬。現在,大王車裂了生母的男人,沒有仁愛之心;又用布袋撲殺死了同母的兩個弟弟,是沒有兄弟之情。眼下還要把母親囚於雍城,是為不孝;還要誅戮諫士,陳屍城門,更是不慈。大王如此,天下百誰會敬你?天下諸侯誰會交你?到頭來必然是百姓離你而去,諸侯都與你為敵?這樣一來,你怎麽在諸侯國麵前立威,又怎麽讓天下人來服你?”

茅焦的話終於打動了秦王,他決定聽從勸告,迎接母後回鹹陽宮來!因念茅焦進諫有功,加封他為上卿!

太後終於回到鹹陽,走進她久違的後宮。在這裏,她遇上了嫪毐,也是在這裏,她懷上了嫪毐的孩子。她為了守住自己的幸福,騙了她的兒子、騙了呂相邦,結果移駕到雍城去……往事如夢,太後想著,哭了,秦王怎麽勸也不管事。

呂不韋來了,太後拉著他的手,那種親切的樣子,使秦王想起了早些年聽到的一些風言風語。他走出後宮,宣來李斯,說:“我不想再見到呂相邦,你說該怎麽處理。”

“相邦有功於秦,讓他離去得有一個理由?”

“是他推薦嫪毐進宮,危害朝廷,就憑這件事情,完全可以定他的罪。”

這天傍晚,呂不韋正與門客談論《呂氏春秋》,有宮中太監來宣讀大王旨:呂不韋推薦逆賊嫪毐入宮,危害朝廷,罰回河南封地居住,永不準回鹹陽。

呂不韋聽後,麵帶微笑,送太監出門。

第二天一早,浩浩****的一支隊伍,出了鹹陽城,前往河南封地。此時呂不韋單是家奴就有上萬,還有三千門客及其家眷。他雖然被罰回封地,大多數的門客還是願意跟隨。

秦王聽了這事,目光裏閃出非常不安的表情。

過了一年,秦王特地舉行一次全國大試,希望能夠通過考試尋找到一些能人。結果,二十三歲趙高一舉奪得第一名。秦王見他長得高大,特別的有力氣且非常討人喜歡,就留他在宮裏做了個內宰,不久又讓他身邊伺候。

在一個寒雪冷風的日子,秦王端坐於暖閣之中,與昌平君、李斯、王翦等幾個親信大臣聽繚子談他的“軍勝於朝廷”的觀點:“當今社會,一個國家要想在政治上取的成功,就必須以軍事上的勝利為根本條件。雖然是如此,要想打勝仗又必先使內部安穩;而要使內部安穩,又必須從改革、整頓國內政治人手;隻有製定好正確的政策和策略,才能通過舉賢用能,富國惠民,來調整君臣、君民關係,使國家安定富強,令民心歸順君王。這樣之後,才有可能‘戰勝於外’、‘威製天下’。”

秦王早些年便讀過繚子的“治軍的12條”,對繚子非常佩服,一次狩獵時巧遇繚子,就懇請他留在身邊。這天繚子談了許多關於治國之道、攻伐之謀、外交之策的看法,秦王大都非常讚賞,可也有不同意的時候。

“在戰爭過程中,要‘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要實行正確的占領政策,使當地民眾安居樂業,最理想的是以威服天下,‘兵不雪刃而天下親’、‘王者伐暴亂,本仁義’。”

秦王聽了這話,就皺了皺眉頭,待繚子離去,他讓李斯就這話談看法。李斯說:“沒有過錯的城池當然不應該去攻打,沒有犯罪的人當然不能亂殺。但是,如果我們秦國出麵來統一天下,他不肯歸順,自然是他的大錯,應該是可以攻伐殺戮的。”

秦王聽了,會意地點點頭。繚子能知天下事,自然也知秦王心,看出他是個理性太強、感情極弱的人。繚子不想與這種人打交道,就向秦王請辭。秦王卻不讓他離去,還封他為國尉,將全國的軍事行政事務都交給他。繚子離開不成,隻好又向秦王推薦頓弱,一個笑傲王侯的著名隱士。

頓弱不僅長於辯論、富於謀略,更有縱橫家的風采。頓弱一來就問秦王:“戰爭最高的境界是什麽?”

“不要經過慘烈的戰爭就能讓敵人屈服。”

“大王可知道要達到這個目的最好的手段是什麽?”

“從內部瓦解敵人。”

“大王真是軍事天才,不過大王說的這種手段,正是頓弱最善長的。”

“果然如此,本王願聞其詳。”

“頓弱以為,大王要滅天下六國,首先要破韓國和魏國。韓國,是秦國奪取天下的咽喉;魏國,是秦國奪取天下的胸腹。隻要大王給我萬金去遊說韓國、魏國,我一定可以收買他們的一些高官,讓韓、魏屈從秦國。韓、魏一旦屈從,秦國要奪取整個天下就很容易了。”

秦王聽了,下旨劃撥萬金給頓弱,讓他往遊六國,用金錢去買到各國部署的紊亂、君臣關係的惡劣。這真是一件事半而功百倍的事情啊!頓弱出發後,秦王開心地笑了,這時有人送來一卷竹簡,順手展開,隻見上麵寫著:

“呂相邦雖住河南封地,一年多來,與各國諸侯相交仍很頻繁。趙、魏、齊、韓、楚、燕等各國,派出探望問候呂相邦的賓客使臣不斷,往來的車隊相望於道,熱鬧非凡!”

秦王扔了竹簡,臉出怒色。呂不韋,難道你要內外勾結,發動變亂?

兩天後,呂不韋正在封地的府中大宴賓客,突然收到秦王的一份手喻:“你對秦國有什麽功勞,卻能封土洛陽,食邑十萬?你和秦國又有什麽親緣,卻得到仲父的稱號?本王令你,速去西蜀!”

呂不韋讀罷秦王的手喻,哈哈地大笑起來。兒子長大了,看不慣他的父親太過張狂。為父也知道,這樣做有些顯眼。隻是父親熱鬧了一生,哪受得了這晚年的孤寂!罷罷罷!既然我兒受不父親的熱鬧,父親就不去西蜀了。倘若真去了西蜀,熱鬧還是要熱鬧的。與其丟了熱鬧在孤寂中度日,還不如死去!想到這裏,呂不韋扔了秦王的手喻,喝完一瓶毒酒,扔了瓶子,轟然倒下。

呂不韋走了,他出力奠定的秦王一統天下的基礎還在,更主要的是,一個具備一統天下的秦王己經長成了。就在呂不韋離開人世的第二天,秦王召來他的幾個肱股大臣,進一步明確怎樣來實現一統天下的大業。

文臣中昌平君、王綰、馮劫、李斯,武將中王翦、尉繚、蒙武、李信,大家都圍在他身邊,通過前兩天的討論,對眼前的戰略態勢有了一致的看法:眼下的秦國,可以下定決心,不失時機地去完成統一大業了。

“過去秦穆公稱霸,最後還是消滅不了東方的六國,主要是因為那時候諸侯各國勢力都還很大,周天子的影響力還沒有完全消失,當時還不具備實現天下一統的條件。”尉繚精辟地分析著: “從秦孝公以來,周天子日漸衰弱,諸侯之間兼並激烈,六國在關東強大起來,秦國也成為諸侯強國;現如今秦國一國獨大,其他的諸侯六國,根本沒有力量與秦國抗衡。在這種形勢下,秦國要吞並六國一統天下,就像是婦女掃除灶台上的雜塵,輕而易舉。”

李斯也闡建述了同樣的看法,並強調說:這場一掃六國的戰爭一定要快、要抓住機遇、一氣哈成。隻有這樣,才能防止各國結成聯盟,出其不意地發動反擊,致使秦國功敗垂成。

為統一天下,秦王己做了充分準備,對外,姚賈與頓弱已經出發,去收買內奸,施反間計以敗壞六國的政治,從根本上弱化六國;在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以富國強兵、安定民生;與此同時,對連年不斷擴張的占領地,也不斷調整政策,安撫被征服地的民眾;除此之外,還徹底地貫徹既定的各項法製及功勳爵製度,做到令行禁止,賞罰分明,對於李斯、尉繚、王翦等這些個重臣大將,更是不惜高官厚祿,田宅園池,重賞厚待,從而至使謀臣竭智,將士歸心,三軍樂於效命。

“一切準備就緒,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時候了!”秦王在心裏怒吼著。可是,這場戰爭該怎麽打呢?該從哪裏開始呢?

尉繚主張:“這次戰爭,首先消滅正東麵的韓國,再順手滅掉偏北一些的魏國。這樣一來,就可以攔腰斬斷南邊的楚國與北麵的趙國、燕國之間的聯係,進而南滅強楚,北掃燕、趙。到了那個時候,偏偶最東的孤齊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對此李斯心裏完全讚同,可他看出秦王不同意,因此不願明確表態。秦王不想首攻韓國,正想找一個理由說服眾臣,韓國的韓非來了。秦王早些年讀過韓非寫的《狐憤》,對韓非很是欣賞,相信他這回一定可以說出不攻打韓國的道理。

“韓非認為:韓國向秦國稱臣納貢三十餘年,經常出兵協助秦國攻擊各國,其政治地位與秦國的郡縣無異。秦王要統一天下,首先進攻這樣的國家,實在是有百害而無一益。因為韓國實際上就是秦國的一個郡縣,拿下自己的郡縣,何益之有?更主要的是,如今東方六國中最強大的是趙國,而秦趙兩國積怨又甚深。秦國如果首攻韓國,趙國肯定會趁機聯絡諸侯,來與秦抗衡。到時候,秦國的災禍就到來了……”

果然,韓非一到就一口氣講了很多這樣的道理,最後的結論是:秦國的統一天下戰爭首先應從北翼對趙國實施重點打擊,徹底地壓倒趙國,使它自顧不暇,再沒有力量來聯絡、援助韓國和魏國。這樣一來,就可以便於秦國啟動逐一擊滅六國的戰爭行動。

韓非的一番話之後,堅定了秦王的決心,立即下旨:蒙武領秦國的精銳之師,對趙國發動了強大的進攻!

秦趙之間了一場血腥的戰爭開始了,久經戰爭勵煉的趙國並沒有不堪一擊,而是接連擊退了秦軍的多次進攻,使秦軍受到了重大的打擊。秦王聽了前線一次又一次失利的消息以後,明白自己的一意孤行失策,這才回頭再來進攻韓國。

對於韓非,秦王仍不怨恨,因為韓非是韓國的公子,韓王的親弟弟,當然要替韓國出力。可是李斯想殺韓非,他不允許比他強的人留在秦國,讓人悄悄地把韓非殺死。韓非死了,秦王他有些遺憾,他明白了這是李斯所為,便故意冷落李斯,就象冷落一個他厭煩的妃子。

韓國很不經打,秦軍一到就滅了,這時趙國卻發生了大地震和大災荒。天賜良機啊!秦王高興地大聲喊,立刻派王翦率領重兵去攻打趙國。真想不到,整整一年過去,還是沒能把趙都邯鄲給拿下來。因為趙國有位出色的將領李牧,秦王知道原因,決心除去李牧。他采納了尉繚建議的離間計,讓楊端去執行,一切安排就緒,正得意時,有宮女來報,妘妃給他生了個兒子。

秦王去看兒子,替他取名胡亥。看過這剛出生的小兒子,秦王突然想起許久不見的長子扶蘇。

“昔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於公。嚐試觀於上誌,有得天下者眾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於公。”秦王在門外聽了扶蘇的背著誦,不由皺了皺眉頭。他不喜歡這樣的觀點,轉念又想,早年自己不也讀這些嗎?這才微笑著走進去。

這一次,秦王使出的離間計非常管用。李牧很快被趙王殺死。王翦發起進攻,不久,攻破邯鄲,迫使出逃的趙王遷獻出趙國的地圖降秦。秦王如願以償,派人將昔日的仇人悉數抓來,無論男女老少一律殺死,然後用套車裝盡趙王宮裏如雲的美女,回到了鹹陽。

“現如今,韓國、趙國已滅,在滅趙的過程中,秦國大軍已兵臨燕國邊境,燕國己是順手可滅的弱國;正麵的魏國,已經不堪一擊,隻要秦國兵至,魏國即可滅國。到時候,大王揮軍南下,楚國肯定也是要滅的;僅剩下孤零零的齊國,大王若舉國之兵向齊,就是嚇也嚇死齊王建這個無能之輩。”聽了尉繚的分析,秦哈哈大笑起來。

結果,一切按照尉繚所說,秦國很快滅了燕國,打下魏國,而後又拿下了楚國,最後不戰而得齊國。每滅了一個國家,就有一長串裝得滿滿的車隊駛回秦國。最前麵的車裝的是金銀珠寶、接著是被滅國的女人、然後他們國家中手藝很好的工匠和其他有一技之長的人。

這時候,秦王總會神采飛揚地坐在他那超豪華的鑾駕中的,一雙鷹眼裏閃耀著勝利者的高傲。這就是戰爭,是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是勝利者將得到失敗者一切的戰爭。所有戰敗國的國首,都隻能變成了秦國的一個郡;戰敗國的百姓,窮人都失去了尊嚴,稍富一些的財產全被勝利的秦人掠奪,曾經體麵風光的人全被踏在地上呻呤。從社會的發展來說,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文明,都是個天大的倒退;唯一能給人一點兒欣慰的,是版圖得到了統一。

公元前238年春末,秦王在鹹陽雍城行加冠禮親政,花了八年時間精心準備,對吞並六國的戰爭作了周密的謀劃和部署,製定了一係列統一天下的政治、軍事、外交謀略,高明之處,可圈可點,已經是勝算了大半;到公元前230年,秦王發兵滅韓,一鼓作氣,沒有給燕、韓、趙、魏、楚,齊國六國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橫掃六國如卷席,戰略戰術,令後代軍事家讚歎不已。

滅了六國之後,秦王下達一道給文武大臣及軍士們加官進爵的詣旨,將擄來的金銀珠寶,一半充實國庫,一半賞給他的功臣。以前窮困繚倒的老秦人,現在差不多每戶都有人在韓國或趙國供職,他們的家奴和財富,都徒然的多起來。從韓國和趙國掠來的伎樂娼優,在歡樂的鹹陽宮裏唱著,跳著。國破家亡的他們,心中雖然憂苦不堪,卻隻能強打著笑臉,把場麵盡量地搞得歡愉快樂。有人剛剛輕輕地歎出一口氣,就會有另一個人提醒他,忍著,今天已經殺了一百個歎息的人了。於是,這歎息的人立刻歡樂起來。

勝利者的宮殿裏,“車行酒、騎行靈、千人唱、萬人和”,酒宴場麵,盛況空前。到夜深時,秦王累了,揮一揮手:“你們繼續樂罷,本王先走一步了。”

秦王走進後宮,走進成千上萬的麗人中間,隻看得眼都累了還挑不出一個最好的來。這些佳麗,可都是他完全削平了群雄、統一華夏,從六國的王宮裏擄掠來的。這年,是秦王登上秦國王位的第二十六個年頭,。

天下一統了,這位武功蓋世、還剛滿39歲的秦王,第一件事想做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