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河東久攻不下

真是扯起了反叛朝廷的大旗,就要打進關內去,李淵緊張地忙碌起來。上陣需得父子兵,他一邊從河東召回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一邊再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出兵馬相助,同時憑借朝廷存放在太原倉庫裏的糧食,放手召募軍隊。

不久,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先後來到太原,李淵立即著手軍隊的製度建設。為更好地掌控軍隊,以利於統一指揮調動,他建立大將軍府,由自已親掌大將軍印,下設左、中、右三軍,分別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告三個兒子統領,形成了有力的統一指揮體製。

當時,農民起義已遍布全國,政局非常動亂。到七月,李淵一切準備就緒,趁著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與困守洛陽的王世充激戰方酣時,迅速率師南下。臨行前,李淵還特意召開了一個殿前誓師大會,由長史裴寂宣布隋煬帝的三大罪狀,然後在將士們群情激奮中向南開拔。

李淵少時便神勇過人,曾經帶著十二個兄弟擊敗草賊毋端兒三萬之眾,待稍長,更懷濟世之略,有經論天下之心。他與人相處,不論貴賤,一雙慧眼,最能識人。對天下大事,他了如指掌,蓄謀反隋,早有打算。事到如今,他早已是胸有成竹。

“如今我們雖然控製了太原及附近地區,處境卻不容樂觀:北麵突厥,雖暫時合好,但在劉武周的鼓動下,仍有南侵的可能;就近的太原遼山令高斌廉,西河郡高德儒均愚忠隋帝,都會與我們抗衡。”臨行前,李淵還曾將三個兒子幾喚到跟前,透徹地談自己對時局的看法:

“從全國來看,現有相當勢力的,仍然是隋王朝的三大勢力:一是隋煬帝在江都的禦林軍,人雖不多,都是驍勇善戰之士;二是煬帝鎮守在東都洛陽的皇子,兵強馬壯,有大將士王世充統領,戰鬥力很強,好在他們現在得全力去對付不斷進攻的李密;三是煬帝鎮守長安的另一王子楊侑,剛滿13歲,軟弱無能,但拱衛京師的名將屈突通,卻是有勇有謀,加之其兵多將廣,不可小視。”

李淵說了一些自已的看法,照例是稍停一下,見三個兒子都聽得很認真了,這才接著往下說:“除去隋朝的三大勢力,還有三股最強的義軍。第一要數李密,手下猛將如雲,有三十萬之眾,其人也相當能幹,不斷對洛陽發起進攻,一心隻想占了洛陽城;其二要算河北的竇建德,號稱十萬之眾;這第三就是江淮的杜伏威,號稱八萬之眾。在這諸多的力量中,從眼前兵力而言,我們似乎並不比哪一路強,因此,要擊敗群雄,你們一定要團結一心,遇事三思而後行,切不可大意。”

對於此次舉兵,李淵想得久,想得也很細,他雖然選擇了李密與王世充在洛陽打得激烈時趁虛南下,但要進兵長安,西河是必經之地,必須盡快攻下,方可揮師長安。可西河郡的原太守蕭瑀最近被調回長安,接任的太守高德儒是大隋的名將,他久戰沙場,精通兵法,非等閑之輩。煬帝將其安置在太原往長安的必經之路上,就說明對李淵還是不放心。

李淵臨行前把這個情況擺出來之後,李世民不懼高德儒,就主動請戰,去取西河。李淵考慮良久,最後還是決定讓他大哥李建成與他同去。就這樣李淵還不放心,又讓老成持重的太原令溫大與他們哥倆同行,並交待說:

“建成雖長一些,世民還太年輕。此次征戰,還請你與他們一同前往,參謀軍事。使他們有不明之事時,能得太原令指教,到時建功立業歸來,我一定重賞於你。”

李世民和李建成與太原令溫大要兵發西河,李淵自己要統領中軍隨後接應,留守太原的大任,就交給四子李元吉擔當。

出兵這天,春意盎然。天高地遼闊,風靜人馬喧,在太行山與呂梁山中間廣袤的平原上,李家的左、右大軍,正往南急行。這是大業十三年五月,公元589年出生的大哥李建成,剛滿28歲;公元599年出生的李世民剛18歲。他們為了要奪取父親的表哥、他們的表叔隋煬帝的天下,各自領兵三萬,向長安進發。

剛出發時,兄弟倆並馬而行。李世民得天獨厚,早就得父親囑咐“潛結英傑”,此時,身邊早有了侯君集、段誌玄、殷開山、長孫無忌、劉弘基、長孫順德等一幹文臣武將。相比之下,李建成也沒有遜色半分。因為李淵在吩咐李世民“潛結英傑”的同時,也吩咐在洛陽的李建成要“密交豪友”,因此,李建成身邊也很有一些能人,如谘議參軍王圭,薛萬徹等,都是一等一的文臣武將。

兄弟倆過去雖說離多聚少,但感情還是很深厚,一路有說有笑的,第二天便到了河西城下。大舉攻城時,兄弟倆都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麵。士兵們受了鼓勵,爭先恐後向前,加上城內早在段清玉作內應偷開了城門,李家的軍隊很快蜂湧而入。混戰之中,高德儒為手下人殺死。

這一戰,出奇地順利,不等李淵接應部隊到,李建成、李世民就已拿下西河郡。李淵兵至,高興地笑出眼淚,手執建成、世民,說: “我兒皆能人也,以此用兵,天下橫行可也。”隨即下令開倉賑饑,招募士兵。

通往長安的關卡既已打通,李淵在整休部隊的同時,非常慷慨盡其所能地封賞了有功之臣:

任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軍司馬;封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領左軍;封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領右軍;又任命唐儉、溫大雅為記室,令溫大雅和弟弟溫大有共掌機密;武士彠為鎧曹,劉政會及武城崔善為、太原張道源為戶曹,晉陽長薑蕃為司功參軍,太穀長殷開山為府掾;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及鷹揚郎將王長諧、薑寶誼、陽屯為左右統軍、副統軍;其餘文武人員,根據才能皆有授任。

於是人人歡喜,軍心大振 ,李淵趁勢召集群臣,共商進兵關中之事。

西進關中,首先要拿下霍邑。要取霍邑,並不是什麽難事,李淵隻是顧及李密。李密非等閑之輩,從來就頗有野心,他現在已有幾十萬人,雖然還沒有攻破洛陽,但己占領洛陽周圍的城市,不僅獲取了隋王朝大批良馬、刀械裝備,還擁有洛陽周圍的幾個大糧倉。可謂兵精糧足,士氣正旺。倘若趁李淵西取霍邑時來襲,使李淵腹背受敵,戰事必定艱危。

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李淵考慮了很久,反複琢磨了李密的秉性,發覺他是個心高氣傲的人,目前勢旺,更變得目中無人。李淵有了這樣的判斷之後,心中大喜,決定用“卑辭推獎以驕其誌,使其不虞於我”的方式來應對李密。他寫信給李密說:

“我等都屬瀧西李氏、西魏八柱國之後,我與弟,雖身處有異,根係本同。我今雖然起兵,隻為共匡天下,誌在尊隋。天生吾弟,當今英雄,願推為盟主,以成大事。若事成時,蒙弟不棄,夏封於唐,斯願足亦……”

信中還稱李密為“當今司牧”,希望他“早膺圖籙,以寧兆庶”;講到自己,則稱“老夫年逾知命,願不及此”。

李密讀罷,飄飄然然,有手下第一謀臣東海郡公徐世績提醒說:“李淵何等人物,怎會領後於魏公?不過是他欲攻霍邑,擔心魏公夾擊,書信謙卑,隻為權宜之計。這故作的謙卑,更加彰顯了李淵的野心。魏公何以還如此高興?”

李密聽了,大為掃興,大罵徐世績是心生忌意。徐世績輕蔑地搖搖頭,揚長而去。李密令人取來紙筆,給李淵回信說:“吾兄能識大體,推吾為四海英雄共盟主,足見吾兄目光遠大,能識英雄。吾當與汝永結為好,戮力同心,執子嬰於鹹陽,殪商辛於牧野,豈不盛哉?”

李淵看了回信,忍不住哈哈大笑,心想:“這李密,還真拿自己當坐鎮公府、有三司六衛還有元帥府拱衛的魏公了?我不過是以卑詞推獎,以驕其誌。現如今他既然心甘情願地為我充當‘拒東都之兵,守成皋之厄’的角色,我們可專意西征矣!”

於是李淵嚴肅地向眾將軍宣布:“明日校場點兵,誓師出征,拿下霍邑!”

又一次誓師,李淵站在校場正北的高台上,精神抖擻,雙目如炬。他仰望南麵,大聲宣講出征誓言:

“煬帝偏安南方,久不理政事,以至朝政荒蕪,臣反民變,叛賊四起,百姓苦不堪言。為振救百姓,穩定朝廷,李淵欲尊隋煬帝為太上皇,立代王楊侑為帝,以使隋朝得以安定,以使隋朝民眾得以免除戰亂之苦。為達此目的,李淵遵從天命,起兵西征……”

宣布完畢,眾軍士三呼,隨著一聲令下,近十萬人馬,浩浩****,踏上西進征途。

隋煬帝13歲的兒子、代王楊侑,聽到李淵舉兵的消息,即令虎牙將宋老生率精兵四萬屯駐霍邑,還派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駐兵三於河東,以阻截李淵西進。宋老生與屈突通都是隋朝聞名的戰將,不僅久經沙場,精通戰事,對於隋王朝,也是忠心耿耿的。

李淵大軍到霍邑西北五十裏的賈胡堡時,淅瀝瀝的秋雨,竟悄悄地下來,以後接連三天,秋雨就是不停,並且還看不出有半點要停的苗頭。士兵的新甲濕了,在秋風冷雨中凍得哆嗦,來不及遮蓋的糧食草料濕了,失去了原來的香味。四處的道路,一遍泥濘,讓人舉步艱危。在不停而執著的秋雨中,一切都變得沉悶而了無生氣。秋雨,摁住了李淵心頭的高興,也不斷地打擊著剛剛振奮起來的士氣。

如今的情況,似乎對李淵非常不利。擋在他麵前的,不僅有兩位英勇善戰,相互呼應,忠於煬帝的將軍,更有霍邑地形險要,有險可憑,再加上這綿綿不斷的秋雨,要取霍邑,實在是不容易。

很快,糧食成了大問題,再派人去運來,可這泥濘的道路,實在是困難重重。本來在軍力上就占不了多少優勢,原想憑了旺盛的士氣,一股作氣,拿下霍邑。到時候,一麵收降納叛,一麵招兵買馬,軍隊就可以象滾雪球般地澎脹起來,這何等地激動人心!可這一回,天公偏不作美,給了這般倒黴的天氣!

萬般無奈之下,李淵想到暫且回兵,再尋機西進,可是,他的兩個兒子連同裴寂等都不同意,大家都願拚死一戰,拿下霍邑,以成大業。李淵雖然很感動,但還是堅持退兵,他告訴兒子說:“我們如今行事,萬萬不可錯了一步,否則將一敗塗地。現如今,進,既無十分把握;退,卻可確保勢力,到時還,我們還有機會。”

李世民見勸不動李淵,回去竟然嗚嗚地哭出聲來,剛好又被巡視李淵聽了,進屋撫著李世民的雙肩說:“我的兒,你這是為何?”

李世民哭著說:“我們為正義而起兵,勢力還不強大,比不上那些義軍。可是,我們若取了霍邑,就會日漸強大起來,很快超過那些義軍。若就此退兵,前麵的敵人乘虛攻擊,後麵的敵人更不把我們放在眼裏。到時候,兵敗如山,李家難有振興之日。想到這些,我心痛如焚,所以忍不住哭泣,還請父親賜罪。”

李淵聽著,心潮澎湃,沉思良久,決定一鼓作氣拿下霍邑。 可是,接下來的三天,李世民天天叫陣,老謀深算的宋老生就是堅守不出。李淵剛剛舒展的臉,一天比一天緊皺起來。

李世民終於想出了個辦法:部隊退五裏安營紮寨,同時派小隊人馬前去罵戰,宋老生果然大開城門,殺出城來,結果中了埋伏,被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倆殺得愴惶潰逃。可憐的宋老生,一世英雄,到頭卻被李世民追至城下,迅雷般一劍砍下頭顱。就在這時候,李建成率部衝進城去。

戰爭結束,李淵嘉獎有功人員,按照約定,先入城者為首功,李淵對李世民說:“好好跟你大哥學。”

李世民點點頭,心裏卻感到憋屈得慌。

霍邑既克,西南再無險阻。李淵安撫百姓,重賞三軍,揮師繼續南下。一路連克臨汾、龍泉、文城等郡,到九月初十,李淵率左中右三軍已圍住河東。

這一路來,沿途豪傑,趨之若騖,紛紛前來投靠。李淵的部隊,如滾雪球一般,兩月便發展到十三萬之眾。盡管如此,河東城高且堅,地勢又險峻,再加上守將屈突通,不僅有一幅忠肝義膽,又特別善守城池,李淵連連發起猛烈的攻擊,均以失敗而告終。

冷風秋月裏,李淵獨自在帳外往來徘徊,通宵達旦,終無良策。如今情況瞬息千變萬化,河東久攻不下,到時倘若其他義軍一有了大的作為,將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