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輕輕鬆鬆登上皇位

不知是因為人的記憶太好,還是因為人的記憶太差,總是把自己的曆史,弄得這麽驚人相似地不斷重複。

公元196年,權臣曹操就是控製了15歲的漢獻帝劉協,而後是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遺憾的是,曹操到第4年就病死,後來由他的兒子曹丕,偷樂著逼漢獻帝給讓出了皇位。

到535年,北魏大將宇文泰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建立西魏,又模仿曹操,玩起“挾天子令諸侯”的遊戲,直到公元557年,一直掌控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的第二年,他長子宇文覺不原再玩遊戲,這才廢了西魏恭帝自立為孝閔帝,改國號周,史稱北周,建都長安。

彈指24年過去,到宇文泰的第5代子孫做皇帝時,風水輪流轉了。這一回,這種天大的好事輪到了楊堅。他有幸以大丞相的身份輔政 ,而剛繼位的小皇帝——宇文泰,還僅僅隻有7歲,北周朝政,傾刻之間盡在楊堅掌控之中。

又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朝臣,他將怎麽來運用這熾手可熱的權勢呢?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道德,而這道德從根本上來說大都是緣自於最高統治者的德行而造就的。當弱肉強食太明顯地成為的常態進入社會生活之後,國家政治中權力稍須的變化,都必然地會引起政局的動**,引起舉國上下的一致猜疑。

如今的皇帝這麽幼小,而從來沒有建立什麽功績的外姓人楊堅,突然間就成為朝中最大的實際權力者。一時間,即將改朝換代的謠言,如冬日的雪花,飄飄然然地鋪天蓋地。

由於北周王朝開國的幾個皇帝都很多疑,在7歲的宇文闡繼位時,他那些很有能力的叔伯親王們,都已經由於遭到猜忌有可能篡位而被他的父輩祖輩們屠殺殆盡,唯一留下的,似乎就隻有當時鎮守北齊故地的相州總管尉遲迥。

尉遲迥也隻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並不是正宗的皇室,可是,他不僅文武雙全,能征善戰,而且好施愛士,在軍中和皇室都很有威望。553年,尉遲迥入蜀平蕭紀,立下大功封為大都督;北周初年,拜柱國大將軍;宣帝即位後,出任相州總管,率重兵鎮守關東。

這麽一個人,現在手上重兵在握,當然成了權傾朝野楊堅的煞星。頗有心計的伽羅,一手把丈夫推上輔政小皇帝的高位後,立刻全力以赴地在背後來輔政楊堅。作為皇親國戚的伽羅,知道一個重臣最需留意的是什麽,她睜大雙眼尋找著這種時候有可能向他丈夫發難的對手,並且很快就找出了尉遲迥這條漏網的大魚。

尉遲迥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因為若大的北周實在需要留一個悍將來保護,可是現在,當這位悍將已經威脅到了楊堅的大業時,就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除掉他。

“攘外必先安內”,這做法看來並不是2000多年後蔣介石發明的。隻是,要除尉遲迥,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但伽羅還是有辦法。

“必須殺了尉遲迥,不然他會防你今後要做的事情。”伽羅對楊堅說。

“可怎麽殺他呢?”

“先從省事的做起……”

聽完伽羅的建議,夫妻倆又商量一陣,楊堅頓時感到一身輕鬆起來。

第二天,楊堅便以靜帝宇文闡的名義,以會葬他父親宣帝為名,特使尉遲迥的兒子尉遲惇去召尉遲迥入朝。

再利害的大將軍,隻要你離開軍隊,入了朝廷,皇帝就一切都好辦了。這是所有皇帝都明白的事情,也是不少皇帝用來對付擁兵自重將領的辦法。這招不新鮮,伽羅和楊堅知道,尉遲迥當然也知道,於是他沒有上當,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訴兒子,說:

“如今是外姓人楊堅當權,大家都說他圖謀篡位。我身為周皇室的至親,如今位至柱國大將軍、手握重兵,這一定是他最怕的,此刻詔我回朝,一定不安好心。”

尉遲迥一語中的,明明白白地識破了楊堅的詭計。看似非常高明,豈不知,這本來就是楊堅夫妻料到的,他們的計劃中,是則重後麵要發生的事情。

在派出尉遲迥兒子去請他父親回朝時,楊堅又借小皇帝之名封韋孝寬為相州總管,令他赴鄴地去替代尉遲迥。這,是伽羅的主意,稱得上是一招很能解決問題的殺棋。

韋孝寬也是國柱大將軍,是一位與與伽羅的父親獨孤信比肩的軍事家,更主要的是,早在531年,韋孝寬任析陽郡守時,就與時任新野郡守的獨孤信一見如故,從那以後,他們就一直保持很好的關係,成為終身的摯友。

“由韋大將軍去接收尉遲迥的兵權,無論結果怎樣,最後都能成。”伽羅一開始就是這麽說的,後來的事情也是這麽發展的。

尉遲迥把楊堅的心事看得透透的,當然不可能把兵權交給韋孝寬。

因為大家都是軍人,而且都是彼此佩服的大將軍,一生征戰,太不容易了。韋孝寬皇命在身,當然就去了相州。倆人把酒交談,談及以往戰事,都侃侃道來,眉飛色舞;一入正題,要交出兵權,尉遲迥不高興了。韋孝寬見此,知道尉遲迥已生反意,隻好告辭。

韋孝寬走後,尉遲迥突然感到就這麽放走他今後會對自己很不利,於是派梁子康率數百騎追趕韋孝寬。誰知韋孝寬棋高一著,料事在先,沿途已經做好了安排,追兵所到的每個驛站,都沒有更換的馬匹,卻隻有盛情的款待,結果韋孝寬得以脫身。

韋孝寬由此與尉遲迥結下梁子,回到朝中,把尉遲迥要反的事告訴楊堅。當月,楊堅借天子之命,調發關中兵馬,拜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率軍討伐尉遲迥。

尉遲迥則借皇室至親之名,登高疾呼:

“楊堅挾天子以殺忠良,大周危矣!”

於是,有青州總管尉遲勤等跟從尉遲迥,也豎起了討伐楊堅的大旗。尉遲迥的麾下,聚有數十萬之眾;加上滎州刺史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徐州總管司錄席毗羅等據州響應的地方軍隊,勢力非常強大。

楊堅卻一點也不慌張,他挾幼帝以號令中外,一邊結好並州李穆,送千金公主與突厥和親,解除掉北方的隱患;一邊加強洛陽守禦,作為進討尉遲迥的戰略基地;同時命令計部中大夫楊尚希先,發精兵3000人鎮守潼關,防止偷襲。

後顧之憂統統消除後,七月末,韋孝寬率大軍自洛陽進駐河陽,趁尉遲迥圍攻懷州之機,將其擊潰,揮師東進,來到武陟。尉遲迥就在對岸,韋孝寬因河受阻,一時難以前進。

兩軍隔水對峙,直到八月十七日,韋孝寬下令進攻,尉遲迥則揮軍稍退,是想待韋孝寬軍半渡而擊之,誰知韋孝寬親自擂鼓,激勵將士猛進,待全軍過河,又下令焚橋,絕了士卒敗退之心。如此一來,韋孝寬手下個個以死相拚,尉遲迥的軍隊抵擋不住,大敗而逃。

尉遲迥單騎逃往鄴城,韋孝寬率6總管軍乘勝追擊,迅速迫近相州,先後擊潰尉遲迥埋伏在相州南之野馬崗的3000精兵、500騎兵,進抵相州近郊。

尉遲迥見韋孝寬來勢洶洶,大有一舉奪取相州之意,於是集中全部兵力,共有13萬之眾,列陣城南,要與韋孝寬決一死戰。

韋孝寬發起進攻,尉遲迥時過半百,卻不顧年老,親自披甲上陣,部屬見了,精神大振,紛紛呐喊、拚死力戰。韋孝寬首攻受挫,被迫撤退。

在韋孝寬進攻時,楊堅派來的監軍高潁一直在旁觀看,並且想到了一個取勝的辦,待韋孝寬退到他身邊時,便把自己的想法說了,韋孝寬立即同意。

第二次進攻,韋孝寬的弓箭手沒有去射尉遲迥的守軍,而是先射相州圍觀的百姓。如雨的箭矢射向百姓之中,百姓立即哭爹喊娘、四散逃命。韋孝寬的軍隊乘亂衝鋒,將士們趁勢齊聲大喊:“賊敗唉!”

一時間,尉遲迥軍隊狼狽逃命,韋孝寬軍隊一鼓作氣衝進了相州城。

城破之時,尉遲迥揮劍自刎。韋孝寬感念尉遲迥是一位英雄,隆重地厚葬了他,於公元580年10月凱凱旋回京,於12月17日去世。楊堅以靜帝的名義,追贈韋孝寬為太傅、十二州諸軍事、雍州牧,諡曰襄。

尉遲迥這個軍事上的強敵滅掉之後,楊堅大大地舒了口氣,立即軟禁了前來參加皇帝葬禮的宇文氏諸王,從此獨霸朝政。

中國人凡事都喜歡講究排場,許多人也因為他人的排場而佩服敬畏。這時的楊堅,也決定用排場先來豎立自已的**威。

他開始是帶劍上殿,然後是入朝不趨,再後是備九錫之禮、位尊於所有侯王之上,最後賜天子十二旒王冕和天子旌旗、此時己超過了臣子所能享受的最高禮節極限。當凡此種種冒天下之大不為的荒誕行為都無人敢公然抗議時,楊堅知道時機己成熟了。

他不願學曹操,也不願學宇文泰,他是個凡事喜歡恭親而為的人,公元581年2月,在楊堅的脅迫下,宇文泰的5世子孫、北周靜帝,誠惶誠恐地以楊堅眾望有歸為由,下詔宣布自己禪讓。

楊堅也象他以前和以後的篡位者一樣,也誠惶誠恐地三讓之後,似乎是無可奈何地接受了天命,從大丞相府遷入皇宮。第二天,楊堅在臨光殿即皇帝位,是為文帝。因為楊堅的父親曾封為隨國公,楊堅又是承襲父親的爵位,故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冊封伽羅為皇後,立長子楊勇為太子,宣布大赦天下。

楊堅就這樣做了皇帝,開創出一個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中國曆史上最偉大朝代之一的隋朝。

每個朝代的新起,都會有一番利益的再分配,都會有一些人會無辜地受害或者慘然地死去,而另一些人則會突然間就撞上了好運。

皇帝既然可以為所欲為而不受任何指責、不擔任何責任,剛做了皇帝的楊堅不知要幹出什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