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做了皇帝後搖頭死去

誠信常常會使人失去一些東西,但由此得到的一定會多出很多。公元前202年2月,建立西漢王朝的劉邦立刻著手來兌現他先前打天下時的一些承諾。首先是封韓信為楚王,然後再封彭越為越王。

受封的韓信和彭越感動之餘,很快就進行回報,他倆一起活動,聯合原來的燕王臧荼、趙王張敖、長沙王吳芮等人一起上書,請求劉邦即位稱帝。

劉邦開始扭捏作假,好象是非常誠懇地推辭。

“大王雖然出身貧寒,卻能率領眾人滅了暴秦,誅殺不義而安定天下,功勞卓卓,超過所有的諸候王,現在隻有您來做皇帝,才是眾望所歸啊!”

韓信是個智慧的人,也是個知恩必報的人,他知道劉邦想要什麽,也認為他應該做皇帝,說出了這番有情有理的話後,劉邦果然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們大家都這樣認為,覺得我做了皇帝對天下有利,我當然隻能按你們說的辦。”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

“大漢的天下,是集大家的智慧打下來的,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我不過是僅僅做到了知人善用,盡量發揮大家的才幹,大家的才幹都發揮,才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隻有範增一個人可用,卻還對他猜疑,這是他失敗的原因。”

做了皇帝劉邦,在洛陽南宮的慶功宴上,他總結了自己能奪取天下的原因,然後話鋒一轉說:“過去是這樣,今後也是這樣,眾人拾柴火煙高,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為大漢的鞏固繁榮貢獻自己的才幹。我能做到的,一個是擇優采納,第二個是論功行賞。”

劉邦的話剛落地,就有個叫婁敬的士卒提議說:“皇上得到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樣,所以不應該像周朝那樣以洛陽為都城,而應該去關中定都,這樣才可以在秦地固守險地,使國家長治久安。”

聽了婁敬的建議,張良立刻表示讚同,補充說:“關中是‘金城千裏,天府之國’,退可守,攻可出。”

劉邦聽了大喜,賜婁敬姓劉,稱為劉敬,以示嘉獎,並很快將都城遷到了長安。

到了長安,劉邦又采納了張良的建議,決定以文治理天下,於是詔令天下、廣泛求賢,大量征用儒生、充任各級官吏。

政治上,劉邦在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權製和郡縣製的同時,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命令蕭何參照秦朝法律,“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同時命令叔孫通整理朝綱,製定出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製度。

在法律思想上,得到了天下的劉邦以儒家思想為主,以法家思想為輔,取消秦朝“嚴刑峻罰”的做法,廢除連坐法及夷三族等誅連政策,提出了“德主刑輔”,即以教化為主、刑罰為輔,寬柔相濟、嚴鬆相當的統治手段。

為盡快發展經濟,劉邦廢秦苛法、豁免徭役、減輕田租;釋放奴婢、鼓勵生育,讓士兵複員歸家,並給他們土地、住宅,使他們安心從事生產;同時大力發展農業,抑製打擊唯利是圖的商人及殘餘的奴隸主。

對於文化事業,劉邦建立規模宏大的“國家圖書館”天祿閣、石渠閣等,來鼓勵著書讀書。

就這樣,在“天下既定”後,劉邦“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製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

這樣一來,劉邦采取的寬鬆無為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這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正因為如此,高祖劉邦稱帝短短不過八年,在他臨終時,國民經濟已經明顯好轉,混亂的天下得到安定定,顛沛流離、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得以休養生息、享受安寧,為即將到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邦的政治製度和對百姓的態度,與秦始皇形成鮮明對比,從而使得大漢延續了長達四百餘年,成為中國曆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劉邦開創的大漢帝國,也成了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朝代;劉邦本人,當仁不讓地成為後世國人景仰與懷念的最偉大皇帝。

在當時,做了皇帝的劉邦雖然對自己的皇位也很擔心,但他卻沒有因此而象在他之前或以後的一些皇帝那樣,靠殘酷統治和濫殺無辜來解決問題,而是采取一些相對人性的措施,來對皇權進行鞏固。

當時可能動搖劉邦皇位的主要有四方麵的力量:一是在各地的異姓王,他們都有兵有將,不少還持功對他三心二意;二是其他將領,不少自認功大賞輕心中有怨,若安撫不當,他們就有可能投奔那些異姓王作亂;三是原來六國的貴族,對他這個開創了從平民到皇帝先河的小混混一步登天也心有不滿;四是丞相的權力過大,對他這個皇帝也構成了威脅。

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劉邦既展示了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天生的智慧(其實也可以說是百姓智慧),又表現了他充滿人性的本質。

韓信是異姓王中的天然領袖,劉邦做夢都想先收拾他,正好上天就把這機會給送來了。公元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

“怎麽辦呢?”劉邦還是先問大家。

“出兵討伐!”

眾口一聲都這麽回答,但陳平卻反對。

“楚國兵精糧足,韓信又善於用兵,倘若冒然發兵,很難取勝。皇上不如以巡遊雲夢為由,讓各諸侯王都來陳縣,待韓信來時,抓他問罪,這樣才省事。”

“陳平言之有理!”劉邦高聲說道,吩咐依計行事,果然抓住了韓信。

聽到對他的謀反指控,韓信大喊冤屈,手指劉邦說:“古人有言,‘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果然不錯啊!現在天下已經平定,我這樣的人也就該烹殺了。”

劉邦聽了,覺得說韓信謀反還沒有確實的證據,自已也不該這麽就殺功臣,可讓他在楚國為王威協又太大,想來想去,便釋放了韓信,把他降成了淮陰侯。韓信由此懷恨在心,第二年謀劃讓陳豨在外地反叛,引去劉邦前往平叛後,自己好在都城襲擊太子和呂後。結果事情敗露,韓信讓呂後采用蕭何的主意誘騙入宮,一舉抓捕,斬於未央宮鍾室,給後世留下一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

對於其他將領,劉邦分封了蕭何等二十餘人官職之後,因眾將領互不服氣,爭功不止,劉邦就無法再封下去,非常為難的劉邦去問張良這事該怎麽辦?

“你擔心什麽?”

“封了他們官他們相互要鬧,不封他們官很可能要造我的反。”

“那麽你最恨的人是誰?”

“雍齒,這個人雖然功勞不小,但太過張狂,我曾有幾次都想殺他,隻是他又不犯罪。”

“既然這樣,你就先封雍齒為侯。”

劉邦聽了張良這麽個建議,開始一愣,但想了想就明白其中的妙處:大家都知道他劉邦記恨的雍齒,這樣的人都能受封,大家還著什麽急?

於是,劉邦大擺慶功宴,封雍齒為侯,還當場命丞相和禦史抓緊時間草擬論功行賞分封的名單,眾將見了,都安心等候。

對六國的皇室貴族,劉邦好言相勸,讓他們和當地的名門望族一道都遷來關中居住,共享皇城繁華,實際是將他們置於中央控製下,以消除後顧之憂。

一切安排妥當,劉邦再耍賴汙蔑蕭何,說他拿了商人的賄賂,莫須有地將蕭何關進了監獄,就這麽削弱了他的相權之後,再重新啟用蕭何。

由於400餘年的春秋、戰國長期混亂,再加秦朝殘暴統治、秦末的奪權戰爭,待劉邦做皇帝時,人們的心中早沒了忠君的觀念,有的隻是戰國以來形成的“士無常君,國無定臣”的思想。這,對於鞏固皇權,十分不利。

對此,劉邦沒有他法,隻通過自已以身作則、尊重父親的方式,來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禮法、尊重長輩、效忠君主。

早年的劉邦,是父親最看不起的兒子;如今賺得了天下,他把父親劉太公與所有親人都接來一起住,為了表示他對父親的孝順,每五天都要去拜見一次,還下詔書,尊父親為太上皇,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嚴,也可以就此順理成章地拜見父親。

然而,太上皇在皇宮生活得久了,還是悶悶不樂,劉邦忐忑不安,就問太上皇侍從,回答:“以前太上皇在家鄉時每天都和鄰居親朋在一起以踢球、鬥雞、喝酒為樂,現在沒有人陪,因此悶悶不樂。”

劉邦聽了,令人在皇宮附近蓋起一座新豐城,又將家鄉部分親朋鄰居遷來居住。新豐城街巷布局跟家鄉豐縣城一模一樣,連遷來的相鄰老幼和雞犬都能認得各自的居所。

劉邦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季布和丁公,早在他與項羽爭天下時,這哥兩曾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季布還領兵幾次打敗劉邦,丁公也領兵幾次追擊劉邦,隻是最後念及兄弟之情卻放過了他。

劉邦做皇帝後,先把季布抓起來說:“因為你攻打過我。”沒幾天又把他放了,說:“因為你那時是在項羽麾下。”完封季布為郎中。然後再把丁公抓起來,對眾人說:“丁公做項羽的將領時,能殺了我卻放過,這是不忠,就因為他這種不忠的人,項王才喪失了天下。”說完之後劉邦下令:

“處死丁公!”

為了鞏固皇權,劉邦費盡心機,但卻能做到對屬下,有情有義;對百姓,體恤顧及;不濫殺功臣,不禍害百姓,以一顆平常人的良知之心,建國養民。世間最偉大的皇帝,由此而生。

原來皇帝如此難做,也如此容易為之,做了皇帝的人,隻要留下原本的百姓稟性,留的越多一些,那怕其中許多是小混混的情結,他也一定會因此愈加地偉大一些。

人總是要死的,皇帝也不能例外。劉邦48歲才趁亂而起,革命6年就做了皇帝,雖說這天大的好事來得天大的快,可他還是有了54歲。那年頭沒什麽保健品,皇宮的醫療條件也不及今天鄉衛生院水平,他在平定英布叛亂時又中了箭傷,又這麽為國為民為鞏固自己的皇權勞累了8年,他終於有一天好象是聽到了閻王爺點他名的聲音。

這是公元前195年6月1日,呂後看到劉邦病情加重,趕忙找來名醫,劉邦問他怎麽樣,名醫說:

“能治!”

此時的劉邦,早已閱人無數,聽名醫那沒有底氣的口氣,就知道閻王爺的聲音是真聽到的,於是來了一回最後的視死如歸:

“我一個普通百姓,提三尺劍就能奪取天下,這難道不是上天的安排嗎?既然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現在閻王爺己經點我名了,就算是神醫扁鵲來了,又有什麽用處!”

劉邦說完,賞醫生五十金讓他走了。呂後淚水嘩嘩下來,問劉邦:“ 蕭相國死後,由誰來接替呢?”

“曹參。”

“曹參之後呢?”

“王陵可以接任,隻是王陵智謀不足,需由陳平輔佐。陳平有智謀,卻又不能決斷大事,可用周勃做太尉。周勃雖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的,肯定是他。”

劉邦說完這些,有氣無力地閉緊了嘴,呂後再追問以後該怎麽辦,劉邦搖頭死去,享年六十二歲,葬於長陵,諡號為高皇帝,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