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手中有支精悍的軍隊

一個政治領袖在用人問題上做得不夠好,或者說做得不是很出色,就是他在自掘墳墓。載灃,就是這麽個人。

對於馮國璋,載灃是一直用著的,可又不是格外的重用,也就是說不能象袁世凱那樣對他,既然這樣,卻又要在關鍵時刻讓他統領國家的一支最主要軍隊去作戰,這時就已經種下了後來的苦果。

就在馮國璋對清廷心灰意冷、啞然禁聲時,1911年10月10日,爆發了武昌起義,漢陽與漢口,很快為義軍占有,緊接著是全國多省的響應。載灃急了,即刻組編三個軍,由蔭昌督率第一軍、馮國璋督率第二軍、載濤督率第三軍。一二軍前往湖北鎮壓義軍,第三軍留守京城。

此刻的馮國璋,手握重兵,成了載灃鎮壓義軍的最大希望,可他的心已與清廷己經有了隔離,受此重任的當天,不去積極備戰動員,而是悄悄地跑到河南彰德——袁世凱的故裏去請示機宜。

不善用人的載灃,此時還在希望著馮國璋馬到成功,就象以前滅太平軍一樣,一舉滅了義軍。他哪裏知道,此刻掌握他大清江山一半命運的馮國璋,根本就不去聽他的。

悠然閑居的袁世凱,見了急急趕來的馮國璋,會心一笑,聽完他對載灃安排打算方麵的介紹,緩緩地吐出六字真言:“慢慢走,等著瞧。”

前方的起義火焰呼呼燃起,革命軍正四處攻城占地,節骨眼上,比救火還緊要萬倍,而袁世凱卻送他這六個字。馮國璋聽了,心領神會,深感袁大人計高一籌,深不可測,於是依計而行。他命令先頭部隊,到了前線莫忙與敵交戰,先把營寨安紮牢實,然後再修築好工事,等待命令;後繼部隊,則不能操之過急,應該邊走邊看,等候前線消息。

兩個“等”字,正好與袁世凱的兩個“慢”字呼應,真可謂是珠聯璧合。這邊,卻急煞了前線的總指揮、曾是馮國璋恩人的蔭昌,他連連下達命令:著馮國璋二軍火速進軍。

馮國璋把軍令捏在手裏,在臨時指揮部裏走了幾個來回,點點頭說:“轉報總指揮,馮國璋墜馬受傷,力不從心。”

正急切等待著馮國璋部進攻消息的蔭昌得到這樣的回報,隻能苦苦一笑,長歎一聲。他現在已經知道這裏麵的蹊蹺,於是給朝廷建議說:“不啟用袁大人,二軍恐難發揮作用,革命黨武裝也就難以剿滅。”

就因為馮國璋的遲滯不進,南方的革命勢力,已如燎源之火,熊熊燃燒,起義風暴,正迅速地波及南方各省。驚惶失措的載灃,正指望前方帶來個讓他高興的好消息,結果卻是蔭昌這樣的建議,一時直驚得目瞪口呆。

可事已至此,有什麽辦法呢?載灃瞪過呆過之後,又犯了個更嚴重的錯誤,對袁世凱寬恕,再次起用他,卻還是那麽無知地僅給袁世凱一個湖廣總督的職位。

袁世凱接到載灃的任命,隻是冷冷的一陣笑,搖搖頭對來人說:“去告訴攝政王,袁某足疾未愈,實難效命。”

載灃得到如此回報,又氣又惱,卻又沒有辦法。“這個袁世凱,他究竟是什麽呢?難道是想要我大清朝的天下!”

這話於載灃來說,隻是一句氣話,而於袁世凱來說,心中還真就是這麽想的。

載灃說完氣話,讓奕劻派徐世昌去跟袁世凱談,看他究竟是要達到什麽條件,才肯出山。

1911年10月20日,徐世昌來到袁世凱的故裏彰德。袁世凱知道這一次載灃是真急了,於是也就不客氣,一口氣提出了召開國會,組織責任內閣等六項條件。除此之外,還保薦自己的心腹王士珍襄辦軍務,提出讓馮國璋到彰德來與他共商戰事。

袁世凱提出這些條件,送走徐世昌,立馬派人告訴已到前線的馮國璋:“暫作守勢,以觀時局”。

馮國璋便在前線作壁上觀,致使蔭昌的一軍無法作戰,而革命之火,如有大風相助,越燒越烈。載灃再也熬不住,隻有答應袁世凱提出的所有條件。馮國璋得到朝廷的飭令,大搖大擺地來到彰德,給袁世凱詳細匯報了前線的戰況。

袁世凱聽完匯報,已是全局在胸,於1911年10月23日,又向載灃提出任命馮國璋為第一軍督率的要求。

這分明就是要削奪朝廷僅掌握的一半兵權,把整個大清王朝的命運都攬在他袁世凱自己的手中。懦弱無能,卸人能力太差的載灃,麵對破敗的局麵,竟然答應了袁世凱的要求,還連發四道上諭,授予袁世凱為欽差大臣,接掌前線的全權指揮權。

載灃把自己連同大清朝的命運,都交給一個曾經背叛過自己的哥哥,曾經被自己開缺回籍,野心勃勃的漢臣手上。這樣一來的結果,無論是對載灃還是對清王朝,毀滅隻是遲早的事情。

袁世凱看到自己提出的所有條件都滿足了,認為該展示一下自己的力量了,於1911年10月27日,給剛接手第一軍督率的馮國璋下達了進攻的命令,給剛接手第二軍督率的段祺瑞下達了接應的命令。

命令下達之後,袁世凱隨即南下,他要親自助陣督陣。軍隊還是原來的兩個軍,可到了袁世凱手上,情況較之原來在蔭昌手上時可就是天上地下啦。

在向漢口發起進攻時,為掃清路障,馮國璋斷然下令:炮轟城區,放火燒城。激戰三天三夜,黃興、熊秉坤等招架不住,在慘烈的犧牲之後,1911年10月29日漢口失守。

馮國璋占領漢口後,又馬不停蹄地進攻漢陽。此時馮國璋手下共有3萬多人,在人數裝備上均占優勢,一戰下來,起義軍損失慘重,以傷亡3300多人為代價丟棄漢陽。

義軍總指揮黃興為此痛不欲生,甚至想以死殉職。多虧為部下勸阻,才於1911年11月27日在馮國璋占領漢陽後離開武昌。

袁世凱重新出山,馮國璋大展宏圖,武漢三鎮,沒幾天就攻克兩鎮。占了漢陽這個製高點,馮國璋居高臨下,下令炮擊武昌。革命軍危在旦夕,最後的堡壘武昌,備受威脅。

朝廷重新起用袁世凱之後,捷報頻傳,上下歡欣雀喜,載灃下詔,賞賜馮國璋“二等男爵”,命令他一鼓作氣,全殲義軍,攻克武昌。馮國璋情緒激動,對朝廷脫口而出“願為朝廷效死”的豪言壯語後,掉過頭來,命令他的部下:“同仇敵愾,一鼓攻下武昌!”

可就在這時候,馮國璋接到了袁世凱的命令:暫停進攻,以觀動靜。

前四個字明明白白,後四個字有些不明不白,可馮國璋還是明白了。袁世凱不想一鼓作氣消滅革命黨,目的是留下敵人,養大自己。這袁世凱,野心也太大了些,莫不是想取清廷而代之!

馮國璋想到這些,倒抽了口冷氣。他的心裏是向著袁世凱,可是眼下重兵在握,隻需再努一把力,武昌便可拿下,這對他來說,為朝廷建了多大的功勞!到起義一旦平息時,朝廷很可能再打壓袁大人,可對他馮國璋,豈不是會因此另眼相看。那時候,他馮國璋不能取代清廷,卻完全可以替代袁大人。

想到自己會有如此輝煌的前程,馮國璋頭腦呼地火熱起來。他匆匆地趕到後宮,麵見薄儀的母親隆裕太後,閃閃灼灼地陳述了攻克武昌有來自“上麵”的困難,然後明確表示,若信得過他馮國璋,就讓他以第一軍之力,也可勝任討伐革命軍的重任。

隆裕太後聽了,思前想後一會,同意了馮國璋的意見,命他全權指揮第一軍,無須聽從袁世凱製約。馮國璋欣喜若狂,想到今後的輝煌,連夜趕回前線,安排布署,準備進攻武昌。

遺憾的是,馮國璋還沒來得及下令開槍開炮,隆裕太後那邊就有了變化,答應給的餉銀沒能拔出,連懿旨也變得模糊起來,由原來的“軍事安排上可以自行定奪”,改為“緊急軍務可以自行定奪。”

馮國璋一時大為惱火,正猶豫時,袁世凱一道軍令下來:馮國璋屢建奇功,調回為禁衛軍統。第一軍軍統之職,由第二軍軍統段祺瑞接替。

馮國璋雖然感到有些窩心,但卻不得不按袁世凱的命令辦。交了軍權,回到北京,趕忙去拜見袁世凱。馮國璋作出誠惶誠恐的樣子,為自己分辨道:“我這個人太愚鈍,沒有深解大人的心意,差點好心辦了壞事,真對不起。”

袁世凱笑笑,撫著他的背說:“華甫啊,我思前想後,禁衛軍軍統實在是太重要了,才能出類拔萃不說,更重要的是能夠忠心耿耿。這樣的人,現在難找哇。非你莫屬,非你莫屬,就隻能調你回來了。”

馮國璋聽了,臉露桃色,不敢正視袁世凱。

“放心吧,前線從此怕是沒什麽戰事了。”袁世凱再撫撫他的背,意味深長地說。

馮國璋聽了袁世凱的這句話,心中暗自佩服袁世凱的老謀深算。養兵自重,這回袁大人真是要取清廷而代之了。心裏突然冒出這句話來,馮國璋倒抽了口冷氣,而後又在心裏囑咐自己:從此可不要再得罪袁大人了,這清廷天下,根本就沒有他的對手。

馮國璋不能一鼓作氣拿下武昌,而是回到京城來做了禁衛軍軍統,載灃又是失望又是高興。失望自然是革命黨不能迅速消滅,高興是他認為馮國璋因此會與袁世凱分道揚鑣,於是大罷酒宴,為馮國璋接風洗塵。

載灃哪裏想到,此時的馮國璋,繼續追隨袁世凱的心意已決,又豈是幾杯美酒能改變得過來,由於禦人無術,大清朝這最後的日子讓載灃給弄得更短了。

早在出山之前,袁世凱就謀劃了一盤好棋,他的官曾經做到權傾朝野,這回要爭的,便隻剩下大清江山了。隻有把整個江山都捏在自己手中,才可能使自己不再做讓人呼來喚去的奴才。

袁世凱要做主人了,而且此時的他已經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馮國璋替他攻克了漢口、漢陽,在革命黨人麵前展示了自己的威力。在袁世凱看來,此刻的革命黨人已懼他七分,他可以使用軟的一手拉一下,使之為自己所用了。

於是,就在刀光劍影背後,袁世凱兩麵出擊,一麵與革命黨人談條件,一麵與清廷談條件。談到最後,從革命黨人那兒,掙得了孫中山等對自己的承諾:隻要皇帝退位,大清朝換成民國,孫中山就把剛做上的民國臨時大總統讓袁世凱來做。這樣一來,等於是說讓袁世凱來取代大清皇帝。這正是袁世凱一直在努力爭取的,當然就欣欣然同意了。

而清廷方麵,隻能在退位後的待遇上得到一些恩賜。當時主張廢除帝製的人裏麵,明顯地分成兩派,一派主張將清室掃地出門,另一派卻主張對清室施以優待。馮國璋是優待清室派,這一點,正合袁世凱的心思。

袁世凱推倒大清王朝,隻是想取而代之。對這個腐敗的朝廷,他還是心存感激的。因為不管怎麽說,沒有大清,就沒有他袁世凱的今天。基於這些,袁世凱命令馮國璋:以禁衛統帥的身份,表麵上表示忠於清廷,實際上加緊逼迫清朝皇帝退位,此事一定和平解決。

1912年2月14日,由馮國璋暗中串通,聯絡60名將領,通電全國:“北方軍界,不忍生靈塗炭,現多主張共和政體。”通電一出,清廷震動。

動亂之時,軍人意向自然是決定政治團體榮辱的風向標,軍人主張共和,再堅持帝製,自然是沒有出路。

走投無路的清廷,萬般無奈之下,隻好於1912年2月10日宣布退位。

一個月後,3月10日,袁世凱經過國會選舉、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馮國璋在清廷的退位過程中又立下大功,袁世凱當然要為他加官進爵。1912年9月,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任命馮國璋為直隸總督兼民政長,同時兼任禁衛軍總統。

正是禁衛軍總統這個頭銜,使馮國璋手中有了一支精悍的軍隊,為自己今後的仕途發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