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惱怒起來,陰沉沉地說:“革命黨人這麽做,置我袁某人於何地呢?”這麽說過之後下達令:
中止南北議和,再次炮轟武昌城。
身為副總統的黎元洪,此時對南京臨時政府也十分不滿,原因是在孫中山任命的18個部長和次長中,竟無一人是武昌首義的功臣。為此,黎元洪不願放棄大元帥之職,心目中的總統,更加傾向於袁世凱。
孫中山革命,旨在推翻清王朝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此時革命政府雖然成立,清廷卻還沒有徹底垮台,加上袁世凱的炮火、黎元洪的不滿等方麵的因素,1912年1月15日,孫中山致電袁世凱,明確表示說:
“如清帝實行退位,宣布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袁世凱得到孫中山這一承諾,大喜之餘,停止炮擊武昌,掉過頭來軟硬兼施地威逼清帝退位。
清廷知道他們此時隻不過是袁世凱手上的魚肉,若還要硬掌下去,隻會被砍爛煮熟,倘若依了袁世凱的建議自己主動退位,既可以不廢尊號、享受外國君主的禮遇,每年還可以得到400萬元白銀揮霍,並暫居紫禁城中。
權衡再三,清廷決定退位。1912年2月12日,剛做了三年的幼帝溥儀下詔退位。
袁世凱如願以償做了總統,在人事安排上比南京臨時政府做得更出色,把內閣中的要害部門,諸如外交、內務、財政、陸軍、海軍、交通等,全由自己的心腹之人掌管,隻把司法、教育、農林等幾個權力有限的衙門讓給革命黨人。這樣一來,原大總統孫中山,就隻有一個全國鐵路會辦的職務;而原陸軍總長黃興,隻做一個南京留守;唯獨黎元洪,還做副總統,再兼參謀總長要職。
黎元洪雖受袁世凱重用,袁世凱還是心存戒心,不願離開自己的老窠,便以湖北軍政事務不得脫身為名,在武漢設副總統府,遙領參謀總長之職。???
卸任後的孫中山,為修鐵路之事來到武昌,與黎元洪見麵後,一番交談,兩人都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感覺。黎元洪盛讚孫中山甘於讓賢,功比堯舜;孫中山則稱讚黎元洪為民國首義的第一偉人。
在孫中山等人的支持下,黎元洪的聲譽一時大增,當立憲派的統一黨、民國公會、國民協進會、民社等黨派合並組成共和黨時,眾人紛紛推舉黎元洪做了黨魁。
由此,黎元洪成了一個大政黨的政治要人,麾下擁有張謇、章太炎、梁啟超、馮國璋、蔡鍔、熊希齡、湯化龍、林長民等等名聲響亮的知名人士。
武昌首義的兩大革命團體,原本就互有意見,隻因舉義暫時聯合,舉義成功之後又開始明爭暗鬥起來。而此時的黎元洪,作為湖北軍政府的大都督,己經深感軍人對政府的行為幹涉太過,他要按自己的意願來管理湖北,於是便拋出一個軍人秉政“十害”論,目的是排斥軍人幹政。
在“十害”論的基礎上,黎元洪提出軍民分治,並首先在湖北取消軍政府,設立都督府和民政府。
因為原軍政府多為起義的革命黨人所掌控,此時的黎元洪為達其政治目的,便開始暗地裏清除掌權的革命領導人。他利用武漢革命黨兩大團體的矛盾,實施挑撥離間,拉一方打一方,最後全都打壓下去的手段,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在湖北眾多的革命黨人中,最讓黎元洪感到棘手的是“首義三武”,即文學社主要領導人蔣翊武和共進會主要領導人孫武、張振武。
經過一番謀劃,黎元洪決定先解除蔣翊武的軍權。為借刀殺人,他唆使時任軍務部長的孫武撤掉戰時總司令蔣翊武的軍職。
其時,孫武與蔣翊武的矛盾正烈,有黎元洪支持,馬上下手。孫武以軍務部長的名義一紙令下,黎元洪馬上蓋了總督大印,蔣翊武的軍職,傾刻間便這麽沒了。
文學社一方的革命黨人強烈不滿,這是黎元洪事先料到的,蓋章之後即讓人散布謠言,說孫武逼著他黎元洪蓋章撤了將翊武的軍職。
文學社一方眾怒齊發,結果都衝著孫武去了。文學社的戰士照搬起義經驗,趁了夜色,將武昌軍務部團團圍住,然後衝進去想把孫武殺掉。
幸好,孫武事先得知內情,早倉皇逃往漢口。
這時候,黎元洪站出來了,一麵派兵以“恢複秩序”為名驅散起事士兵,一麵嚴斥孫武並責令他辭職。
就這樣,黎元洪略施小計,一舉除去“倆武”。
“首義三武”中,隻剩下張振武。其實,三武之中,惟張振武對黎元洪特別反感,曾對人說:“我不相信他(黎元洪)會革命……鄂政不良,我等當再度革命。”
這些,黎元洪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武昌起義之後,張振武出任軍務部副部長,因孫武住院治傷,該部實際是由張振武一人掌管,在他的手下,單是湖北將校團和軍務司護衛隊就有數千人。
張振武性格外向,做事天不怕地不怕,他的貼身衛隊60餘人,都配一色短槍,不僅出入軍務部時左簇右擁,就是去黎元洪都督府,也要讓他的衛隊加崗。對於黎元洪,張振武也常橫眉豎目,有時話不投機了,還會拔槍大喊:“若非我們拉你出來,你焉有今日?”
張振武這樣,黎元洪自然如芒刺在背,早就想除之而後快,隻因張振武是聞名遐爾的首義英雄,黎元洪不願背“妄殺功臣”的罪名,這才將他留了下來。此時“倆武”以除,黎元洪一門心思,都來考慮如何去掉張振武。
很快,黎元洪有了辦法。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之後,為表示他的賢德,此時正在北京廣招賢士,黎元洪得到消息,立馬致電袁世凱,向他推薦張振武。
黎元洪深知張振武性格,也了解袁世凱的為人,知道張振武到了袁世凱那裏,定會慘遭殺害。
袁世凱一生閱人無數,看到黎元洪的推薦信,立刻知道了黎元洪的用意。因為對於武昌革命黨領導人的情況,袁世凱早已經了解得清清楚楚。
知道了黎元洪的借刀殺人之計,袁世凱笑了,立刻回電黎元洪,表示他願意接納張振武這個“賢士”,並在電文中暗示黎元洪,自己願做“惡人”,幫他黎元洪解決這個難題。
張振武得意洋洋,帶著幾個貼心人,很快到了北京。出門時,黎元洪慷慨贈給路費4000元,還依依不舍地握手送別;到北京後,袁世凱更是格外地禮待,不僅山珍海味地設宴招待,還讓馮國璋、段祺瑞等高官輪番左右把盞。日日如此,轉眼過去了一個禮拜。黎元洪心裏開始急了,親發一封密電給袁世凱:
“張振武……怙權結黨,桀驁自恣。赴滬購槍,吞蝕巨款。當武昌二次蠢動之時,人心惶惶,振武暗煽將校團乘機思逞……近更蠱惑軍士,勾結土匪,破壞共和,倡謀不軌。狼子野心,愈接愈厲……元洪愛既不能,忍又不敢,回腸**氣,仁智俱窮。伏乞將張振武立予正法,其隨行方維係同惡相濟,並乞一律處決,以昭炯戒。”
這正是袁世凱在等待的東西,如今到手了,而且比意料中的來得快,袁世凱便要再折騰一下了。他微笑著搖搖頭,也親自發了一份電報給黎元洪:
“以原電蠱惑軍士,勾結土匪,破壞共和,倡謀不軌等近於容言,似不得為罪狀。當即複電,擬為之設法調停。”
黎元洪看了,不由得苦苦一笑。這個袁世凱,莫非他要變褂?這麽想著,急忙再次致電袁世凱:
“不殺張不獨為全鄂之害,實為天下之害……此事鄂軍俱已布置妥當,萬無他虞……懇請總統即日行刑。”
抓足了把炳之後,袁世凱忍不住開懷大笑起來。笑過之後,喚來手下如此如此般交待幾句。
1912年8月15日晚,張振武在北京六國飯店宴請北方將領,散席後乘馬車返回金台旅館,途中預伏,3個小時後悄無聲息地離開人世。
兩天之後的清晨,黎元洪積習地打開京報,隻見頭版頭條上登著處死張振武 “罪狀”,依據附錄的是他致袁世凱謀殺張振武密電的全文。黎元洪如知道這回他著了袁世凱的道,卻隻能打脫牙齒往肚裏吞,苦澀地一笑罷了。
黎元洪外號叫“黎菩薩”,因為他總是和顏悅色,溫柔不傷,就連他在水師學堂的老師嚴複,也說他“德勝於才”。可當他主持一方大政之後,結果也象閻王一樣不擇手段地索取他人性命了。
黎元洪想利用袁世凱,做一回借刀殺人的買賣,結果卻被計高一籌的袁世凱耍弄一回,使他在國人麵前一掃昔日菩薩的顏麵,露出猙獰的惡魔的一麵。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他一直既得革命黨人擁戴,又手握重兵,使袁世凱對他產生忌憚,才下此殺手,目的是讓他與革命黨人翻臉。
袁世凱公布“密電”一招見了奇效,國人上下無不責罵黎元洪卑鄙,革命黨更斥之為“共和敵人”。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殺身亡,孫中山立馬發動討袁運動。此時,黎元洪手上有四個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師共六萬餘人,若幫助孫中山一起討袁,戰事勝敗一定難以預料。可惜此時黎元洪與革命黨人的關係已經日經惡化,加上袁世凱對他還在百般拉攏,他己經別無選擇,隻有向著袁世凱了。
戰事暴發前夕,黎元洪致電袁世凱,表示“元洪惟知服從中央。長江下遊,誓死砥柱,決無瞻顧。倘渝此盟,罪在不赦。”
袁世凱閱後,定下心來,揮師南下,迅速擊潰各省討袁大軍。袁世凱鎮壓了“二次革命”之後,仍不忘對黎元洪大加籠絡。
5月上旬,袁世凱刻意下令撥發湖北軍餉100萬元;8月初,袁又特贈黎元洪一等文虎章,盛讚他“砥柱東南,功同再造”;到8月下旬,袁世凱親書“民國柱石”四個大字,製成橫匾一方,派人專程送武昌,同時撥現銀4萬元及金銀獎牌若幹,慰勞鄂軍將士。
對於擁有6萬精兵的黎元洪,袁世凱可謂用心良苦。黎元洪雖然也是極善於籠絡人的統帥,比起袁世凱,卻又差許多。既受人恩惠,當然須得報答。袁世凱此刻最需要什麽,黎元洪心裏非常清楚。
於是,黎元洪立刻行動起來,先是積極配合脅迫國會中的國民黨議員接受先選總統後訂憲法的方案,隨後又致電參、眾兩院,催促總統選舉盡早舉行,並且明確屬意“雄才偉略,卓絕一時”的袁世凱是總統的最佳人選。
黎元洪這一招正合袁世凱心意,這位從孫中山手上接過權位的臨時大總統,在鎮壓了二次革命之後,目前最渴望地就是做正式大總統。由於黎元洪的積極配合,袁世凱如願以償。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當選為正式大總統。次日黎元洪當選為副總統。
1913年12月11日,黎元洪進京,以正式副總統的身份兼任上議院議長。?袁世凱以當初接待孫中山的崇高禮儀接待黎元洪,倆人極盡歡愉可在宴畢之後,袁世凱卻讓人將黎元洪送到瀛台下榻。這可是當年慈禧軟禁光緒的地方,黎元洪一,到瀛台,就知道這回又著了袁世凱的道,不僅回不了湖北,身家性命也有危險。
事已至此,怪自己棋差一著,黎元洪也隻能泰然處之了。他韜光養晦,吟誦佛經,偶有客來,則絕口不談世事,對袁世凱之羈縻贈饋,不謝不拒。袁世凱見他如此,為表誠意,又使自己的第九子娶了黎元洪的女兒紹芳。???
???黎元洪在瀛台苦捱春秋,袁世凱緊鑼密鼓地張羅帝製。為探明黎元洪對帝製的態度,袁世凱親來瀛台。
“辛亥革命為推翻帝製、建立共和,死者何止萬千,如今大總統回頭再做皇帝,如何對得起這些先烈?”
黎元洪的回答,使袁世凱大失所望,悵然離去。袁世凱當然不會因為黎元洪的反對而放棄帝製的想法。黎元洪也因為袁世凱執意要稱帝而辭去參政院院長之職,爾後又請辭副總統、總參謀長之職,以表明自己為共和守節的決心。???
???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凱接受百官朝賀,正式稱帝,改元“洪憲”。兩天後,“洪憲皇帝”發出第一道敕令,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
黎元洪寧死不受,在國務卿陸徵祥等人前來道賀時,黎元洪當麵表示自己不願受爵後,拂袖入內。袁世凱仍不甘心,不久派裁縫來量做親王製服,竟被黎元洪趕出家門。
袁世凱還不死心,19日重頒敕令,命九門提督江朝宗去黎元洪家宣封。黎元洪避而不見,江朝宗長跪高呼“請王爺受封!”
黎元洪大怒,從房中奔出,捋起衣袖,指著江朝宗大罵:“江朝宗,你怎麽這麽不要臉,快快給我滾出去。”
江朝宗仍然不動,直跪挺身,捧詔連聲大呼“請王爺受封!”
黎元洪怒氣衝天,下令左右:“將江朝宗架出去!”
事情這樣,袁世凱還不死心,再派袁克定等人往黎府饋贈各種禮物、好言勸說,黎元洪一概拒絕,最後被逼得急了,指著廳中一根石柱說:“你們如再逼我,我就撞死給你們看!”???
??? 袁世凱稱帝,並未完全否定民國,黎元洪有武昌首義之功在,袁世凱不封他為王無法向國人交待。這是袁世凱的想法,而黎元洪認為首義之功屬於民國,這對帝製而言,驢唇不對馬嘴,所以隻能拒絕。
不久,袁世凱迫於壓力取消帝製,卻仍想做總統,全國上下一致反對,總統位置成了懸念。
此時護國軍方麵的幾個總統人選中,蔡鍔的威望不夠,孫中山又遭到進步黨的反對,馮國璋或段祺瑞讓人感到不可信任。因為稱帝眾叛親離的袁世凱憂懼成疾,在向徐世昌、段祺瑞托孤之際,除了念念不忘“約法”二字,就是諄諄告誡徐世昌和段祺瑞:“要好好輔佐黎元洪!”
1916年6月6日這天,袁世凱死去,人們在他金匱石屋中預置的三位繼承人,依次看到了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個人的名字。
就這樣,在袁世凱死後的當天,段祺瑞偽造了袁世凱的遺令宣布:副總統黎元洪依約法第十九條代行中國民國大總統職權,並以國務院名義通電全國。
第二天,1916年6月7日,黎元洪在東廠胡同宅邸前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