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創立新軍

1894年(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廷的軍隊,在海上陸地都敗於日本,袁世凱在台灣呆不下去,隻好隨軍撤退天津。

泱泱大清帝國,為何竟然被彈丸之地的小日本打得一敗塗地?是我們的軍隊少嗎?不是,我們單是從遼東就開去六萬陸軍,大清的軍隊比日本的多出很多,裝備上也不比它弱,可為什麽還敗得這麽慘呢?

一場發生在1894年與1895年間跨年的,丟盡了大清朝顏麵的戰爭,在將本已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擊得狼狽不堪的同時,也引發了大清朝官員們的反思。

我們之所以戰敗,關鍵的關鍵,就是我們軍隊的訓練不行!

找到了這樣的原因之後,朝廷內外掀起了一股強勁的改革浪潮,要求訓練新式軍隊的呼聲,響徹清朝天空。

從朝鮮回國的袁世凱,這年正好36歲,身強體壯,思想成熟,他開始精心設計自己的前途。

中國被日本擊敗,自然也失去了在朝鮮的所有權力,袁世凱現在雖然不能做朝鮮的監國大臣、坐鎮朝鮮,可他三品道員的頭銜還在,有一個溫處道的實職等著他去上任。他可以去管著浙江的溫州、處州兩個府十幾個縣,與現在的一個地區專員差不多。隻要到任上去,就可以大把撈銀子,絕對比當一個京官要撈得多。

可袁世凱就是不去,因為這時的他主意已定:一定要想方設法,爭取讓朝庭派去練兵。

為什麽放著能撈大把銀子的官不做,偏要去找一個練兵的苦差事呢?這,正是袁世凱的高明之處。自古就有苦盡甘來之說,隻有吃得苦中苦,方能為得人上人。

練兵,當然苦,可這意味著去掌握兵權,而掌握了兵權,又意味著掌握了政權。李鴻章不是憑著他的淮軍才權傾朝野的嗎?剛剛36歲的袁世凱,早已把這一點看得死死的。

於是,他就是不去走馬上任那個溫處道,而是賴在督辦軍處處打雜。因為沒有這裏的實職,隻能聽人吆來喝去,跑跑顛顛地做一些跑腿的事情。每日裏不但辛苦勞累、窩囊受氣,而且又掙不到什麽錢。可是,這裏是督辦軍務處啊!隻有在這裏,才能接觸到上層,才方便爭取去練兵。

此時的袁世凱,早已深諳清朝官場積習。他知道,要謀到這麽一個大有發展前途的差事,得占有兩方麵的先機,一是得有得力人舉薦,二是得證明自己有能力勝任。

關於這一點,袁世凱有些為難了。一直以來,李鴻章都是提攜他的恩人,是他的靠山,可甲午戰敗以後,李鴻章成為替罪羊,他簽訂《馬關條約》,輿論一直都在譴責他。這昔日的靠山非但再無法依靠,而且還成了冰山,甚至要融化靠近他的人。眼看李鴻章將要失勢,袁世凱當機立斷,決定舍棄當年一手把他提拔起來的恩師李鴻章,立即改換門庭。揮金如土地去與翁同龢、李鴻藻聯絡,甚至提供一些於李鴻章不利的證據。

李鴻藻當時是軍機大臣,和翁同龢都是受光緒皇帝依重的大臣。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過去與曾國藩、李鴻章他們都是一起靠鎮壓太平軍、撚軍起家的。袁世凱利用這些老關係、老人脈,再通過四處活動、請客送禮,重金賄賂、拜師請托,就和李鴻藻這邊扯上了關係。

袁世凱的這一舉動,被許多人指責為過河拆橋、忘恩負義。關於這一點,袁世凱自己心裏也很明白。可是,這麽波譎雲詭的晚清政局,不找棵能依靠的大樹,別說謀求什麽仕途上的發展,就是生存下去也很難。這是袁世凱的苦衷。為此,他隻能委屈一下恩師李鴻章。

第一個問題解決了,接下來要解決第二個問題,證明自己確實是當今大清朝練兵大臣的不二人選。

袁世凱是個推銷自己的天才,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他很快讓李鴻藻明白,他袁世凱這個將門之子,不但對大清王朝忠心耿耿,而且特有才,軍事、外交全懂,絕對是個了不起的人才。

李鴻藻完全相信了袁世凱的宣傳,向軍機處就推薦他。因為李鴻藻和榮祿的關係很好,而榮祿又是西太後依重的人,由於李鴻藻的推薦,榮祿對袁世凱也很看重。

袁世凱有了當朝兩大高官的鼎力推薦,其餘如劉坤一、張之洞等朝廷重臣自然也就順水推舟,大家都來力挺袁世凱。

練兵之事,眼看告成。袁世凱心中雖然竊喜,卻絲毫也不敢懈怠,立馬抓緊時間擬定了一個練兵的方案,就怎麽練兵,怎麽請德國的教練來練等等方麵,做了個嚴謹的計劃,上書光緒皇帝及清政府的高官。

爾後,一麵組織力量將國外的兵製典章、軍事著作翻譯成了中文,自己潛心研究,加緊學習近代軍事知識;一麵堅持不斷上書,陳述自己改革軍事的設想,將自己的軍事思想源源不斷地呈現給王公大臣,開闊他們的視野,引起他們的共鳴。

袁世凱的努力沒有白費,1895年12月8日,也就是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半年之後,袁世凱在督辦軍務處任職後,從北京來到了天津小站,肩負起當時朝野內外一致呼籲的重要任務——督練新式陸軍。

操練新軍,是甲午戰爭後中國最時尚的職業,自此,袁世凱的人生翻開走向輝煌的第二頁。致使天津那個很不起眼的小站,也由此名聲鶴起。據說近代歐洲列強,包括德國、英國、法國等等這些國家,在他們印刷的中國地圖上,都會標注一個叫做小站的鎮子。這個唯一被標注的中國小鎮,就職是袁世凱督練新式陸軍的地方。

這是個方圓僅僅52平方公裏的地方,袁世凱卻在這裏撈到了他可以賺回一個國家的本錢。在袁世凱以後的人生中,他都是依靠這支小站練出來的軍隊,走向北洋軍的統帥,走向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寶座。

當時袁世凱在小站所創建的武備學堂,是傳授西方重要文化知識的場所,就從這練兵小站,除了他袁世凱這位大總統之外,還走出了四位總統、九位總理、三十位督軍,這不能不讓人佩服袁世凱在選人和訓練人上的高超和獨特的能力。

在當時的中國,“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這話是很流行的。家境稍微過得去的,都不願出來當兵。這結果,願意當兵的便隻能是些沒飯吃的懶漢、地痞,或者是流民。他們樂意當兵,隻想混口飯吃。這樣一來,兵的素質很差,練兵當然也就無從說起。大清國的兵,都缺乏嚴格的軍事訓練,在軍容嚴整的歐洲軍隊麵前,就不堪一擊了。

袁世凱雖然沒種過莊稼,卻深知好種出好苗這個道理。在兵源這個問題上,他很動了一番腦筋。他選兵,隻從貧苦農民子弟中挑,富家子弟、有惡習的、抽大煙的、那些想到軍隊來混飯掙錢的一律都不要。他要求挑選的兵得有一定身高和體力,能負一定的重量,要體格健壯,能舉著石鎖能走一定的路程。要求非常嚴格,待遇當然也很好。袁世凱想方設法,使小站的新兵比八旗、淮軍的都要高。

這麽一來,不到半個月時間,袁世凱在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精挑細選到素質很高的步兵2000人,總兵力達到7000人左右。袁世凱給他的這支部隊換了個名,不再叫定軍,改名叫新建陸軍。

這是中國第一支新式陸軍,完全仿效德國的軍隊建製,是近代化的陸軍體製,分為馬、步、炮、工兵、輜重這麽五科,編製很規範,有鎮、協、標、營、隊、排、棚,是一個很規範的單位。

為訓練新兵成立了督練處,袁世凱親自擔任督練官。事無巨細,身先士卒,將全部心血傾注到練兵當中。

為了實用而又便於作戰,袁世凱通過反複琢磨,舍棄一些舊的製度,用標準軍禮替代磕頭,用口令替代擊鼓鳴鑼,軍裝也徹底革新,由原來的袍子馬褂,改造成有靴子、綁腿、褲子是肥大、上衣短,褲腳裝在靴子裏的新軍裝。

關於練兵的秘訣,袁世凱曾跟張之洞談過這樣的話:練兵的事情,看起來似乎很複雜,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練成絕對服從命令。我們一手拿著官和錢,一手拿著刀,服從就有官有錢,不服從就吃刀。

正是帶著左手官,右手刀的這種理念,袁世凱正式接手定武軍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除了在兵源上找到素質高的士兵,袁世凱更是不惜重金聘請了十幾位德國教習,又親自從天津武備學堂中挑選出百餘名學生任各級軍官。

有了從士兵、軍官到教習這樣清一色能幹的人,軍事技能訓練就好辦了。袁世凱規定,全軍統一使用新式步槍、馬槍和快炮,其中大都是德製的標準化槍械。訓練基本技能時,對於射擊、射擊的要領,都有非常嚴格很規範的要求。不但講該怎麽做,還講其中的原理,什麽三點成一線、什麽彈道啊,理論的東西都要講。特別是炮兵,什麽一炮手,二炮手,裝填手,使用瞄準的,還有這個發令的,一個一個講的很細致。

袁世凱小站訓練出來的兵,軍事技能都要過關,政治覺悟更要過關。袁世凱在官場摸爬滾打了這麽些年,在政治上有一套強硬的手腕。

通過小站練兵,袁世凱把軍隊訓練成一支絕對服從他的軍隊。每日開飯前,便有當值的起來問:“誰給的飯吃?”

“袁宮保(袁世凱)!”士兵們齊聲回答後,然後再吃飯。

每月到該給官兵發響的時候,袁世凱便讓人抬了銀元,自己親自去點名,點一個他親自把響銀發到一個手上,直到發完為止。

這一方麵讓人知道銀響是他袁世凱給的,另方麵也杜絕了舊軍閥中當官的層層克扣軍響這一惡習。

對於軍紀,袁世凱也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在這方麵特別嚴格。有違紀的官兵,視情節輕重,新建陸軍分別都要給以罰薪、記過、降職、軍棍、砍頭示眾處罰。這樣一來,舊軍閥中的許多毛病,都給革除了。

在新建陸軍中,袁世凱決不允許**婦女、偷盜、強買強賣,等等這些違背營規的事情。

雖然有嚴格的軍令,但仍有人會觸犯軍規。袁世凱在執行軍規中,不但懲罰犯規的士兵,還要懲罰士兵所在標、隊的長官,而且比士兵處分的更重。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屬下的懲罰,袁世凱是非常有手段的,通常是打一巴掌再給一塊糖吃。他對官兵總的來說是很寬容的,主要是通過懲罰來樹立自己的威信。

在籠絡人心方麵,袁世凱做的可謂登峰造極。

譬如袁世凱對他的屬下“北洋三傑”之一段祺端。

袁世凱前往天津小站督練新軍,全體軍官前來迎接,段祺端卻因回家結婚沒來。袁世凱知道後非但沒有責怪,還帶著微笑對唐紹儀說:“好,結婚是好事,值得恭喜!告訴芝泉(段祺端),婚姻大事耽誤不得,小站的事情延遲幾日無妨。”

完了之後,還讓唐紹儀替他轉送一張銀票給段祺端,作為賀禮。

段祺端回家結婚時並不知道袁世凱要來,在趕往小站的路上聽說了這事,心時誠慌誠恐,擔心袁世凱怪罪他,誰知一到小站,竟看到袁世凱親率一批將官前來迎接他,接著又收到唐紹儀轉給他的銀票和袁世凱當時說的話,頓時感動地淚水都流出來了。

為了感謝袁世凱及諸位同僚,段祺端宴請大家。席間,袁世凱不斷地對他噓寒問暖,還大咧咧地吩咐好酒好菜都上來。段祺端雖然受寵若驚,心裏還是在叫苦,他怕這一桌酒宴會吃盡自己半年的薪水。宴罷結帳時他惴惴不安地問老板:“多少錢?”

老板卻搖搖頭說:“你們袁大人都已經付了。”

段祺端心裏的一塊石頭落地,心裏對袁世凱充滿感激。在以後的日子裏,對袁世凱一直忠心耿耿。

再譬如,袁世凱對他的親信慕僚阮忠樞。

出身淮軍將領家庭的阮忠樞,是由李鴻章推薦入新建陸軍的。在早些年,袁世凱剛投到吳長慶帳下時,慷慨大方的阮忠樞見他是個人物,曾傾囊相助。可阮忠樞到了新建陸軍後,袁世凱因一事卻又不得不得罪這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人。

阮忠樞結識了一位青樓女子,想納為妾。新建陸軍紀律嚴明,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鑒於以往的友情,阮忠樞便去找袁世凱商量,希望他能網開一麵。誰知袁世凱聽了之後,竟然搖頭拒絕,然後轉身離去。

為這事,阮忠樞對身邊人牢騷滿腹:“當初不是我的相助,他哪裏會有今天!”

雖然埋怨完袁世凱忘恩負義,阮忠樞卻也不敢擅自納妾,隻在心裏感到萬分地憋氣,每次與那女子苟且一回,都會罵上袁世凱好一陣。

而袁世凱,在當眾拒絕了阮忠樞納妓女為妾的請求之後,一麵卻派人去購置了一套豪華房舍,把它布置一新,然後花大價替那妓女贖了身,安置進住華屋。

當這一切都辦妥了之後,袁世凱這才找來阮忠樞,說是讓他與自己一道去辦點事情,把他帶進這棟豪華住宅。

當有人攙出了蒙著紅蓋頭的新娘出來時,阮忠樞百感交集,不去理會新娘,卻朝袁世凱雙膝跪下。從此,阮忠樞對袁世凱一直死心塌地,鞍前馬後,盡心效命。

善於禦將的袁世凱,正是通過這種種手段,使他的部隊從士兵到最高長官,都對他忠貞不二,盡心效命。以至於在當時的新軍中,上下都隻知道有袁世凱,而不知有大清皇帝。

袁世凱新建陸軍中的這些人,隻要不戰死沙場,以後大都成為清末民初的軍政要人。小站練兵是中國新式軍隊發展的轉折點,也是袁世凱一生事業最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