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臨時大總統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1911年的秋天,孫中山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收獲頗豐。許多在這裏的愛國華僑,紛紛慷慨解囊,把自在國外打拚賺到的錢交給孫中山,希望能早一天看到中國沒了皇帝。

孫中山知道,這秋日的收獲,是與春時的努力分不開的。就在這1911年的春天,他經過長期準備,籌到了加拿大最後一筆款,即刻命令同盟會所有力量,支持黃興、趙聲、喻培倫、陳炯明等,在廣州發動起義。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親率敢死隊120餘人,衝入督署,擊斃衛隊管帶。可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在敵人的反撲中起義失敗。86位死難烈士,被曝屍街頭。

孫中山聞言後,悲從中來,肅然地說:“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

悲痛之後,孫中山評說春天的起義:“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此刻的孫中山,憑著他多年的革命經驗判斷說:這次黃花崗起義雖敗,全國的革命**即將到來。

孫中山的判斷是正確的,就在他在帶著科羅拉多州豐厚的收獲趕赴檀香山的途中,收到黃興從香港發來的一封密電。

“武昌新軍將起義,請速匯款。”

因密碼不帶在身邊,待孫中山將這份電文譯出時,已經是第二天下午了。

“此次武昌起義,一定會迅速得到全國各省的響應,推翻清王朝統治,定是此次起義了。”

孫中山正高興地預言,又收到黃興的第二封密電。

“起義成功,武漢三鎮已於10月10日被我革命軍占領,請速回國。”

孫中山萬分欣喜中有些兒意外,他很快冷靜下來,支頻凝目地沉思著。革命取得勝利,當務之急務必要解決外交問題。孫中山這麽想著,給黃興發了回電,立即趕赴英國。

止絕清廷一切借款,製止日本援助清廷,取消各處英屬政府的放逐令。孫中山提出的這三條,因為武昌起義的勝利,很快得到英國政府的應允。

於是,孫中山趕去英國銀行,談妥了革命政府借款的有關事宜,這才取道法國,東歸香港。

1911年12月21日,胡漢民、陳少白、廖仲愷等到香港迎接孫中山。

“先談談情況,我很想全麵了解一下起義後的情況。”孫中山望著他們,開門見山地說。

“他,已被推舉為廣東都督。”陳少白指著胡漢民說。

孫中山對胡漢民點點頭表示祝賀,然後把鼓勵的目光望著他們,希望他們多介紹一些情況。

“目前,武昌已成立湖北軍政府,武昌的起義得到廣泛響應,全國已有很多省份相繼宣布脫離清政府,擁護共和。”

“清王朝的統治,已經陷於土崩瓦解中。”

陳少白和廖忡愷,一人一句,簡單地介紹了起義後的情後,胡漢民望著孫中山說:“我懇請先生留在廣州,領導革命。”

孫中山微笑著,輕輕地搖了搖頭,仿佛是自言自語地說:“當務之急,是應該盡快建立民主共和國。”

“還是先生高瞻遠矚。”

孫中山還是微笑著,點頭謝過胡漢民的恭維,用一種歡快的聲音說:“我們馬上到上海去,同時要向全國各省區發出邀請,請大家都到上海去,成立我們的民主共和國,選出我們共和國的大總統。”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與胡漢民等到達上海,各省代表屆時也陸續到達。29日,17省代表在上海召開會議,成立臨時政府,孫中山以其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威望,被起義的各省代表推舉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向世人發表了他的宣言:

“中華民國締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臨時大總統之任,夙夜戒懼,慮無以副國民之望……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

“武漢首義,十數行省先後獨立,所謂獨立,對於清廷為脫離,對於各省為聯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動既一,決無歧趨,樞機成於中央,斯經緯周於四至,是曰領土之統一。

“血鍾一鳴,義旗四起,擁甲帶戈之士遍於十餘行省,雖編製或不一,號令或不齊,而目的所在則無不同,由共同之目的以為共同之行動,整齊劃一,夫豈其難,是曰軍政之統一。

“國家幅員遼闊,各省自有其風氣所宜,前此,清廷強以中央集權之法行之,遂其偽立憲之術;今者各省聯合互謀自治,此後行政,期於中央政府與各省之關係,調劑得宜,大綱既挈,條目自舉,是曰內治之統一。

“滿清時代藉立憲之名,行斂財之實,雜捐苛細,民不聊生,此後國家經費取給於民,必期合於理財學理,而尤在改良社會經濟組織,使人民知有生之樂,是曰財政之統一。

“以上數者,為政務之方針,持此進行,庶無大過。

……”

緊接著,孫中山又頒布了他親筆撰寫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

(2)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請願、訴訟、考試、選舉及被選舉等權利。同時規定,人民有納稅、服役等義務。

(3)在政府的組織形式上實行“三權分立”的原則。全國的立法權屬於臨時參議院,參議院有權議決一切法律、預算、決算、稅法、幣製及度量衡準則,募集公債,選舉產生臨時大總統、副總統,彈劾大總統和國務員,對臨時大總統行使的重要權力,具有同意權和最後決定權。

這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分總綱、人民、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副總統、國務員、法院、附則等七章, 共五十六條,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國家製度和民主主義精神,否定了集大權於一身的封建君主專製製度。此外,還規定了“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體現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要求,是辛亥革命勝利的重要成果。

一個嶄新的共和國雖然成立起來了,可她卻麵臨著一個隨時可能被擊垮的危險。

一方麵,清政府並沒有徹底倒台,清朝北洋大臣袁世凱仍然手握重兵,嚴重威脅著新生共和國政權;另方麵,當時大部分宣布起義脫離清政府的省份,主要的軍事力量是各地的團練和新軍,甚至有些是幫會的成員,無論在武器裝備還是士兵的素質上,都無法與北洋軍閥抗衡。

孫中山在大總統府裏,一連三天接到無數次革命軍被北洋軍閥打敗的消息。這種狀況的出現是他早已預料到的,因此並不慌張,隻是冷靜地思考。

“我們應該跟袁世凱談一談。”孫中山說。

“我們要推翻他,他要鎮壓我們。這種情況,能談嗎?”陳少白有些擔心。

孫中山還是那樣的微笑著,搖了搖頭:“我們要推翻的是清王朝,不是袁世凱。”

陳少白似乎有些明白,瞪大眼睛望著孫中山。

“如果讓他當總統,他一定可以幫助我們推翻清王朝。”

“讓他當總統?”胡漢民的眼睛睜大了:“我們不是白幹了?”

“怎麽會是白幹,我們革命,就是要推翻清王朝,又不是想自己做大官,隻是要為我中華做成這件大事情。”

“可是,他做了大總統,會不會又搞他那一套?”廖忡愷擔心地問。

“清王朝推翻了,帝製結束了,民主會慢慢地深入人心,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誰還搞專製的帝製,一定不得民心,遲早要垮台。”

“是倒是這樣,可袁世凱這個人。”

“我們可以提出條件,對他加以限製。更主要的是,目前除此一策,再無良策。”

“是啊,新軍若被北洋軍閥徹底打垮,將隻會又是清王朝的天下。”陳少白歎口氣說。

“這麽看來,你們是同意我的意見了。”孫中山高興地說:“現在,我們來商量一下與袁世凱談判的內容。”

“大總統一定早想好了。”陳少白望著孫中山,笑著說。

“我是想好了。”

“請說出來。”

“就兩句話。”孫中山也微笑著說:“隻要袁世凱宣布讚成共和,迫使清帝退位,我孫中山就讓出臨時大總統的職位給袁世凱。”

袁世凱得到孫中山的承諾後,立即掉過頭去,用他的北洋軍隊脅迫清廷退出政治舞台。

1912年2月2日,清廷隆裕皇太後及攝政王載灃在袁世凱的槍口和優厚條件的允諾下,被迫宣布清宣統皇帝退位。

2月13日,袁世凱致電南京政府宣布共和。

接到袁世凱的電文,孫中山肅然地說:“皇帝的統治,再也無法維持,中國二千多年的帝製,總算是徹底終結了。”

“你準備怎麽辦?”廖忡愷問。

“馬上向臨時參議院辭職,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

“就這麽輕易地……”

“隻能這樣。”孫中山打斷廖忡愷的話說:“不過,我要給袁世凱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定都南京;第二,袁世凱必須到南京任職;第三,袁世凱必須遵守《臨時約法》以及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切法令。”

“對,這三條提得好。這樣就可以將袁世凱調離他的老巢京津,用我們製定的約法和其它民主製度對他加以限製。”

“是啊,我正是這麽想的。”

“隻不過,這袁世凱不知是不是會這麽去做。”

“他隻能這麽去做,民主的意識己經入人心,他袁世凱如果不順民應民主的潮流,隻會自取滅亡。”孫中山堅定地說。

孫中山費盡心血地試圖來辦好這件大事,讓中國走向共和,讓袁世凱當好共和國的大總統,卻沒想到,袁世凱卻有自己的想法。

當孫中山派出蔡元培、汪精衛、宋教仁、魏宸組、劉冠雄、鈕永建等專使到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時,袁世凱卻不肯動窩。他一邊拖著,一邊指示親信曹錕等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製造假“兵變”。

“出現這種事情,我怎麽能離開?”袁世凱對孫中山派出的專使說。

蔡元培等無奈,隻好兩手空空地離開北京。

臨時參議院也無奈,隻好在1912年3月6日,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大總統職。

1912年3月10日,得意洋洋的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3月13日,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任命唐紹儀為國務總理。3月25日,國務總理唐紹儀抵南京組織新內閣,接收臨時政府。

接下來的日子,孫中山隻能苦心孤詣地協助袁世凱依了民主的程序選任、就職、組織內閣等一係列事情,特別是督促袁世凱向國民宣誓,這件在孫中山看來的大事。

為了向袁世凱表示自己的誠心,1912年4月1日,孫中山親自來到參議院,莊嚴地宣布自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的職位。

4月2日,臨時參議院又隻好同意臨時政府遷往北京。

就這樣,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手握重兵的袁世凱手中,中國開始進入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時期。

不過,孫中山的17年奮鬥,終於結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建立起來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開始使民主進入中國人心中,其功績,是永恒而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