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孔子初為人師快樂教學
61、
課堂裏很熱鬧地討論了什麽是君子以後,孔子指出了君子與小人的差別,他麵帶微笑,目光溫和地看著他的學生,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說:“君子明白的是大義,小人懂得的是私利;君子時常思念道德,小人時常思念鄉土;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君子總是胸懷寬廣平坦,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孔子的聲音剛落,子路迫不及待地說道:“夫子這麽一總結,子路懂得了君子與小人的不同,隻是不知道君子該如何做才算好學?”
孔子望著子路,說:“這問題提得一般,但我還是要認真地回答你。吃飯不要求能飽,居住不要求舒適,幹事情勤勞敏捷,說話卻非常謹慎,又能經常向道德高尚的人學習並改正自己的缺點,這樣去做的君子,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這真有些象是針對我說的。”子路笑了笑說。有些同學也跟著笑起來。公冶長沒有笑,站起來嚴肅地問道:“請問夫子,君子與小人的得失如何?”
“問得好,問得好啊!”孔子感歎地說:“這個問題隻有你能問出來。”
“為什麽呢?”子路站起來問道。
孔子向他擺擺手,又向公冶長擺擺手,讓他們坐下後說:“因為公冶長是最不計較利害得失的人,所以他才敢在這裏提出這個問題。”說到這兒,孔子稍稍一停說:“你們許多人可能都在想這個問題,我說出來,看與大家的是不是一樣。小人因為一切依據自己的利益行事,表麵上看他象是為自己撈得了一些利益,可是他這麽做,隻會招致他人的怨恨和打擊,並由此而給他造成損失,結果他得到的小利遠遠不及他的損失。而君子呢,因為一切依據整體的利益行事,這樣做很可能會損失自己的一些小利,但這樣做了之後,必定能得到他人的愛戴和支持,並由此而給他帶來利益,結果他得到的利益遠遠超過他的損失……”
“說得好,老師比我想的要準確些。”子路大聲說。
孔子嚴厲地看了他一眼,向大家說:“請繼續提問。”
“我想請夫子回答,對於天下的事情,君子該如何去做?”南宮容問道。
孔子點點頭,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情,無所謂一定要如何,無所謂一定不要如何,而是怎樣適合情理,就怎麽去做。至於怎樣才算適合情理,大家都回去好好想一想,自己找一些有關書看看,我們明天再討論。學習要有所得,就得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如此循環往複。隻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受到蒙蔽,隻是冥思苦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而無所得。現在,我給大家講一首詩。我們知道:我們學習音樂,可以使我們的情緒和情感得到發泄和寄托,讓我們的身心悅愉,生活得更加美好和做好其他的事情;我們學習禮,可以使我們做事有度,受人尊敬,在社會上站得穩腳跟;我們學習詩,可以使我們精神振奮,意誌更加堅強。下麵,我就給大家講《漸》這首詩。這首詩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因此也可以說它是一篇小說。”
孔子說到這兒稍微地清了一下嗓子,這才抑揚頓挫地讀道“‘漸,女歸,吉,利貞。’這篇文章是誰寫的?是文王寫的。我們要讀出文意來,就要明白‘漸’、‘歸’、‘貞’三個字的意思。漸,乃‘水形斬聲’的形聲字,水表形,斬表音。水之性質是流動不拘,在文章中用來寫浪子得寸進尺、欲乘不軌。歸,婦的意思,女子嫁人叫歸。因此,‘女歸’就是‘歸女’的意思,指已嫁人的女子。‘貞’為‘鼎'字”,乃以青銅鑄造的鎮國之器,取象於重而穩、沉而定,以象國家的鼎定不移,是‘堅定不屈’的意思……”
講到詩,孔子特別動情,詳細地講解了“漸”,他展開說起詩來:“這是一遍故事完整的散文詩,詩中將‘鴻’比為浪子,這個浪子乘女子的丈夫出征的機會,去挑逗她。遠遠地搔首弄姿後,再拿美食去引誘,得不到響應,就去女子的屋前屋後轉悠,結果還是白費力氣。這浪子便急了,要對女子動粗,沒想到這女子不僅有一顆貞潔的心,還有一身好功夫,一頓猛打,將浪子打得狼狽而逃,還丟下了不光彩的證據。等到她的丈夫出征歸來,女子便將‘鴻毛’獻與丈夫,以示自己對丈夫的忠貞不二。周文王之所以要寫這篇文章,難道就為了要告訴我們這麽一個征夫妻子在家的緋聞故事嗎?當然不是。那麽文王要告訴我們什麽呢?”
說到這兒,孔子停下來,目光掃視他的學生。良久,才開口接著說:“這要從文王這個人來理解。文王是個什麽人,是個君王,是個治理國家的聖君。他的理想,就是要天下大治,忠於戡商事業。這些,才是文王要告訴我們的東西,要我們像那位丈夫出征在外的女子一樣,忠貞不二地忠於禮治的國家,忠於戡商事業。”
孔子正講得眉飛色舞,突然看見窗外有個女人的身影一閃。好半天,他這才回過神來。知道那是靈靈!他想起哥哥孟皮對自已的托咐,把目光轉向南宮容。見他正襟厄坐,一動也不動,心裏不覺有些好笑,想道:這個容,還真有些定力,我該成人之美了。這麽想著,孔子突然嚴肅地宣布:下課!
62、
春天真的來了,花的芳香讓人想到秋天的果實,新芽的成長讓人感到生命力的旺盛。“萬物默默然,勃勃然,真讓人高興啊!”孔子愉快地對惠姑說。家裏的收入還過得去,一對兒女又乖又聽話,丈夫又這麽受人尊敬,作為一個女人,沒有比這些更讓惠姑高興的事了。她正滿心歡喜地替孔子整理衣衫,聽了孔子的話,點點頭說道:“是啊,我也感到很溫馨。”
“是嗎?”孔子看著她,突然問道:“你說,什麽是適合情理的事情?”
“這個!”惠姑想了想,回答說:“你現在教學生,不就是適合情理的事情嗎!”
“這樣。”孔子看她一眼,匆匆地走到教室裏去。不一會,裏麵就傳來熱烈的討論,隻聽得子路很高的聲音在說:“我昨晚想了一夜,認為適合情理的事情,主要有這麽幾樁:一是見義勇為,二是光明磊落,三是重信守諾。”
子路的話停,孔子首先鼓掌。子路贏得一陣掌聲,高興地站起來激動地看看孔子,又看看大家,這才興奮地坐下去。這時,曾皙緩緩地站起來,看著子路,說:“我以為適合情理的事情主要是要律己,不去傷害別人。就是要嚴格要求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曾皙說完,低頭坐下。
孔子沒有鼓掌,課堂上隻有稀稀拉拉的掌聲。孔子似乎有些激動地朝還在那裏東張西望的子路擺擺手,待子路坐下來後,孔子突然使勁地鼓起掌來。一時間,課堂裏的掌聲震天響起。掌聲停下來以後,年少的閔子騫站起來,說:“孝與儉是適合情理的事情,我認為人應該盡孝和節儉。”
閔文騫的發言贏得一陣掌聲後,是公冶長發言,他說:“憑良心做的事情,就是適合情理的事情,這樣,別人怎麽說也問心無愧了。”
南宮容:“當官為百姓做事,適合情理。”
顏路:“凡事要講個公道。”
司馬牛:“自己反省時不感到愧疚的事情。”
……
同學們一個個都發了言,贏得了一陣陣掌聲之後,懿子站起來,說:“一切都依據整體利益行事,是適合情理的。隻是,我肯定了這一點後又有一個問題,就是君子一切都依據整體利益行事,是不是沒有什麽與人相爭的了呢?”
“問得好!”孔子再次帶頭鼓著掌說。掌聲四起,同學們嘰嘰喳喳地議論,孔子用手勢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然後說:“大家討論得很累了,我們是不是來學一首歌?”
“好啊!”大家都為孔子的提議喝彩,子路的聲音最大。
“既然如此,大家就跟我學唱《雍》這篇詩。”
在一陣熱烈的掌聲後,孔子清了清桑子,唱起來,當他唱到“助祭的是四方諸侯,主祭的是莊嚴肅穆的天子”時,臉上充滿肅敬的神色。整篇詩唱完,孔子說:“現在大家跟著我唱。講堂裏響起了亂糟糟的歌聲,讓人聽著想笑。但是,終是一遍比一遍整齊,待唱過幾遍之後,終於可以讓聽歌的人肅然起敬了。
“今天就唱到這兒,你們回去之後要多多溫習,在心裏溫習也是很好的。對學過了的東西,再定時地溫習它,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
“是!”
“你們都同意我的看法,我很高興。”孔子說:“但是不是從心裏同意,就看明天再唱這首歌時的效果了。好了,歌的事到此為止,我們現在來談什麽是情理的事情。關於這個問題,大家都談了自己的看法,我非常高興,因為大家都願意與我以誠相待,大家也都談得很好。由第一個發言,說見義勇為是適合情理的事。那麽,義是什麽?義指的就是該做的事情,該做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譬如一個強盜欺負一個弱女子,我們見了就要挺身向前。為什麽要挺身向前,因為心中有仁在。曾皙說要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做傷害他人的事,隻有心中存仁,才不會去傷害他人。閔子騫說孝與儉是適合情理的事,要做到孝順與節儉,也得有仁在心。公冶長說憑良心做事,更是強調凡事要仁。還有南宮容的為百姓做事,顏路的講公道,司馬牛的反省時無愧疚,等等這些事情,都離不開仁。”
孔子一口氣說到這兒,停了下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接著輕輕地問道:“仁,是什麽?仁就是愛,就是愛他人啊!一個人,心裏如果沒有愛,何以言勇,怎麽能見義勇為?何以能律己,不做害人之事?又何以言孝,讓父母長輩快樂?又何以能夠盡心為百姓謀利?所以,適合情理的事,就是從仁出發去做、從愛出發去做的事情。隻要把握了仁或是愛這一個字,凡事不離開這個字,就可以隨心所欲去做適合情理的事情了。”
孔子說到這兒,突然打住,靜靜地望著大家。課堂突然靜寂地可以聽到呼吸聲,但同學們終於醒悟過來,不知是誰帶的頭,一陣雷鳴般的掌聲,表達了同學們對孔子總結的讚同。
“我今天來上課之前,就問過我的夫人,什麽是適合情理的事情,她說,你去教學生,就是適合情理的事情。我認為,這話非常對。我在這裏,就是要通過我的努力,讓大家心中都有仁,都有愛,讓大家都把這仁、愛帶到這個紛亂的社會去,讓我們大家的這個社會能夠在仁、在愛的溫風柔雨中,安靜下來,平和下來,走向一個溫馨和協的社會!”
孔子的最後一句,是用了力吼出來的,聲音裏充滿快樂與自信,課堂裏再次出現靜寂。孔子眼裏閃動著淚花,望著他的學生,雷鳴般的掌聲再次響起,孔子最後用手勢平靜下來。他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平和地說道:“現在,我來回答懿子提出的問題,君子有沒有與人相爭的事呢?有,射箭比賽,就是一件與人相爭的事情。現在,我們休息一下,準備一下,然後一起到郊外去,進行射箭比賽。”
孔子的話剛落,掌聲、喝彩聲響成一片。孔子朝學生一揖,滿麵春風地走出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