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 登泰山而小天下

13、

孔子邁上最後一步石階,來到一處較寬闊的、被人榮為“人間福地”的平頂。這就是泰山的主峰之巔,又稱之為“太平頂”的地方。

太平頂,多好的名字!天下亂的太久,人們都渴望太平,連這泰山之巔也在幫著人們呐喊了。孔子心中感歎著,雖然困極累極,卻還是盡可能打起精神,睜大眼睛,想看一看這泰山絕頂的美麗。卻不料,映入眼簾的,隻是以然就在腳下、已被夜霧籠罩著的、深黛色的山峰隱約印下的一些稍重的墨影。稀疏的幾顆星星,就在頭頂,仿佛伸手就可以抓到手心。孔子感到有生以來自己第一次這麽高高在上,已經到了天廷。盡管是在黑暗中,他也分明地感到,天地從來沒有這麽寬闊,這麽一望無際。

“美,是需要光明的;沒了光明,美也不願出來與人相會。”孔子喃喃自語,倒頭便睡,他實在是太困了!

黎明時分,東方亮出一線晨曦,開始是灰暗色的,不一會變成淡黃,又漸漸地變成橘紅。昨晚的星星,不知什麽時候化作了滿天的彩霞,在陽光的輝映下,紅紅紫紫、出奇的美麗。孔子靜靜地觀賞著,眼睛一眨也不敢眨一下。突然,那橘紅的一團撩開彩霞,冉冉地升起,須臾間,金光燦燦,傲然而立於東麵的天際。再看昨晚深黛色的山峰,雲蒸霞蔚,都變得明明朗朗、勃勃然充滿生氣。孔子心中激動,不由得跪伏於地,久久地才抬起頭來,大聲地呼喊道:

“太陽啊,人世間離不開你的光輝!蒼天啊,你是這麽的潔瀚,這樣的尊貴!”

呼罷,孔子的眼睛流出了淚水,他又看了許久,這才戀戀不舍地收回目光,從絕頂的東麵來到南麵,舉目眺望自己的故鄉曲阜。那相依著的兩個山峰,正是曲阜南麵依托的嶧山和鳧山!曾記得,孔子剛滿十歲時,母親帶著他去爬了一回嶧山。順著一條狹窄的盤道往上攀登,沿途奇峰怪石、陡峭峻拔,岩洞幽深、有許多鬆柏清泉……當時明顯的感覺是:這山,真高啊!可是現在,嶧山在孔子的眼裏,實在是太矮、太小了些。孔子看著、想著,感慨著,為又矮又小的嶧山感到遺憾,同時又感到自己的心胸,正絲絲地在闊大。

孔子深深地吸著這絕頂上格外清新的空氣,興奮地走到西麵。當他再次舉目遠眺時,不由得驚呆了:曾經見到的,洶湧澎湃、**的黃河,此時猶如一條金色的、閃閃發光的飄帶,撩撓在層層峰巒的盡頭;更讓人驚詫不已的是,在“飄帶”的上空,竟有一條波光鱗鱗、銀光閃爍,如金銀鋪成的天河,從西南至東北,**,直奔天地相匯處去。“江山如此壯麗,世人為何還要紛爭?”孔子舉目蒼天,再一次大聲喊著走向北麵。

映入眼底的,是東至渤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的齊國。孔子知道:早在周天子的權威被諸候蔑視的初期,隔著泰山、都是周王朝分封在東方的大國——齊國與魯國——相互之間就已經時常發生戰爭。開始,雙方勢均力敵、各有勝負;到了齊恒公時,他任用管仲進行改革,不久實力大增、國力富強,很快滅掉許多小國,曾經稱霸諸侯。等到桓公一死,齊國立刻失去了霸主的地位。直到靈公、景公時,這才又強大起來,成為僅次於晉國的中原強國。隻是又過了不久,齊國卻再次發生內亂……孔子望著腳下的這一片比自己的魯國大了許多的土地,想著齊國的興興衰衰,一時感慨萬千。陪臣們紛紛作亂,故然十分可恨,但這都是向君王們學習的啊。如果各國的君王都臣伏於大周王室,他們的封國,怎麽會發生內亂呢?孔子為自己對天下各諸侯國的內亂找到了根源而欣喜若狂,大聲地喊道:“亂由諸侯之爭始啊!”

在下山的途中,孔子驚喜地發現路邊一株古趣盎然的紫薇,但見她樹幹虯如蟠龍,正開著燦爛如火的花朵。一陣微風吹來,她嬌嬌地顫動,孔子忍不住要伸手去扶住她。這般雄偉的山中,也有這般嬌柔的花朵!孔子對她一叩首,輕輕地告別說:

“也真難為你們了,倘若不是急著要去迎親,我真要在這裏陪你們睡上一夜了。”

孔子回到泰山腳下時,日頭早已偏西兩刻。上山時有些匆忙,竟然沒有看到西北懸崖上有兩塊逼真的紅門。但見滴翠的冬青,豔麗的牡丹簇擁著她,紅綠掩映著,在晚霞的映襯下,景色極為壯麗。孔子心曠神怡地看著,一日一夜的疲憊似乎為這壯麗的景色給化解了。就在這時候,他看見遠處有幾乘豪華的輕車。孔子萬分地好奇向一位老者一揖,問道:

“請問丈人,那邊是什麽人的車?”

“齊人。”

“齊人!齊人為什麽會到魯地來,莫不是他們又要來進攻魯國?”孔子這麽想著,心中不安起來,趕忙朝輕車走去。

14、

在離輕車不遠的地方,孔子終於看得清楚:乘車人頭戴華冠,身穿寬袖的官服,還帶著女人和孩子。孔子心裏一亮,頓時明白了幾分,不由得自言自語地說:“肯定是齊國的貴族,看來他們的國家又亂了。”

“夫子真是料事如神。”南宮容從孔子的身後走來,敬佩地望著他說。

“究竟是怎麽回事,快告訴我?”

原來,強大起來的齊國到莊公時又發生大亂,大族崔抒謀逆,殺死莊公,專權不久又被齊國的另一大族慶封所殺。慶封在齊專政僅僅一年,齊國的四大家族欒、高、陳、鮑與慶舍聯合,打敗了慶封,將他趕往吳國。從此之後,齊國一直為欒、高、陳、鮑四大家族所撐控。沒想到,四大家族的內部又開始相互不滿、互相暗鬥,不滿日漸加深、鬥爭不斷激烈。就在昨天,四大家族中的陳、鮑聯合,進攻欒、高兩家。欒施、高疆抵抗不住,隻好愴慌逃奔到魯國來。

孔子聽了南宮容一五一十地講述,沉思良久,對南宮容說:“這也是他們咎由自取啊,如果他們都能守禮,又何至於會有今天?”完了,孔子與南宮容告別,踏上了前往宋國的征途。這回孔子行走得很快,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就來到了宋國的地方,微山湖畔。

眼前象一幅展開著的神秘而美麗的畫卷,漁船、蘆葦、荷花,還有湖中的小島、周圍的山,山下鮮紅的落日、嫋嫋的炊煙,這一切都巧奪天工般布置得深合適宜,鬼斧匠心。單是那滿湖的荷花,就已經讓人醉了。那逼人眼目的深綠,那似乎能包容山川日月的闊葉,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等等這些,都令孔子心生敬佩,想再一次跪下來。然而,就在這些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簇擁中,還有一處更讓孔子魂纏夢撩的地方,這就是他的先祖,殷周微子的墓。還在很小的時候,孔子就聽母親說:

在宋國微山湖的微山島西北部的一個小山上,埋著他孔氏先祖微子的骨骸。母親曾告訴他,這微子,名啟,是殷帝乙的長子,殷紂王的同母庶兄,因反對紂王的暴政而出走。到了周成王時,受封於宋,死後便葬在宋國東北麵的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山頂上,時人稱這山為微山。過了一百年時,在一日太陽剛出來時,隨著一陣山崩地裂的巨響,微山沉陷下去,變成了一片汪洋,原來葬著微子的頂峰,變成了汪洋中的小島,後人便稱這片汪洋叫做微山湖……孔子正想著,有一家三口有說有笑地走來,夫妻倆都非常年輕,小孩大約十歲左右。他們來到湖邊,沿湖向前漫步,觀賞著滿湖的荷花。孔子想到了自己小時,想到自己的母親,羨慕地看了他們一眼,登上一條小船,對撐船的婦人說:

“到微子墓去。”

孔子很快上了湖心的小山,他心情沉重地來到那圓形的墓前,凝望著栩栩如生的微子塑像。他仿佛看到了三百年前叱吒風雲的先祖,看到了微子在斥責商紂王暴政時一張憤怒而又無奈的臉。孔子跪了下去,寬大的額頭貼在墓前潮潤的地上,過了許久,才緩緩地抬起頭來。涼涼的湖風,從周圍叢生的翠柏吹進來,帶著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清韻,散發出凝綠滴翠的鬆柏氣節。

“先祖們走了,走了很久很久,先祖們卻又沒有離去,一直都沒有離去。他們把自己的魂魄,留在荷花裏,留在翠柏中,溶進了這天地間永恒的美裏。眼前的美物美景,那一處沒有先祖的身影啊!孔子的眼睛濕了,淚眼婆娑的,卻分明地看見了自己的先祖微子。隻見他高冠素服,神態安逸,徐徐地遊走在雲霧裏。“先祖,孔子問你:當初不肯受祿,來此隱居,是厭惡官場,還是無力救世?”孔子問罷,已經是眼淚汪汪,淚濕沾襟了。

他戀戀不舍地離開微子墓,乘船回到湖岸,卻看到剛剛還是那樣快樂的青年男子,正與他的妻子望著湖水在失聲痛苦。原來,他們仨都不幸掉進水裏,他好不容易救起了妻子,孩子卻被活活淹死。一時周圍的人議論紛紛。有人說,他做得對,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死了就不能再活;有人說,他做錯了,妻子可以另娶,孩子死了就不能再活。孔子聽了議論,皺緊眉頭,說:

“他無論救出誰,都是對的。他對他們有同樣的愛,而救出一個是因為他有限的能力。”

有自作聰明的人聽了不信,就去問那傷心的男子:“請問,你當時是怎麽想的?”

“我就隻想救人。”男子說:“我對他們遊去,結果抓住了妻子,就拚命遊到湖岸,再返回找到孩子時,他已經死了。”

孔子憐憫地看了那自作聰明的人一眼,離開微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