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恩施風雲10

35

俯瞰恩施山城及近郊,像一個巨大的沙盤擺放在天地間。山川、河流、良田、森林、村莊,紅、綠、藍三色鑲嵌,紅的是丹霞土地,綠的是樹木,藍的是水,真是精彩紛呈,美不勝收。想象著如果把這個沙盤東下西上以清江為主軸豎起來擺放,活脫脫是一棵著了色的水墨丹青大樹:清江是樹的主幹,各條支流是樹枝,山和山上的叢林疊加成濃濃的樹葉,田地是國畫中的飛白,各個大大小小的村落則是這棵大樹結出的累累碩果,而行走在這棵綠樹中的人畜,就如同一隻隻細小的飛鳥、走獸、鳴蟲。在這巨幅彩畫中,大樹吸收著雨露陽光,飛蟲吃著樹葉,鳥兒又吃著飛蟲,走獸又追逐著小鳥,大家都這樣玩兒命地生活著,弱肉強食,卻又生生不息。

龍洞河是這棵龐大樹木的枝椏。在恩施不管他是什麽民族其實都是龍的傳人。雖然土家族是以白虎作為自己的圖騰,龍則依然是土家族心中的聖獸,所以隻要是有水的地方,以“龍”命名的地方特別多。清江的源頭叫龍洞溝,恩施城郊的這條河叫龍洞河。什麽龍河、龍溝、龍潭、龍溪、龍洞、龍井、龍岩,還有地名叫龍的,如龍山、龍門、龍頭埡等不勝枚舉。在地域之間相隔不遠可能還有重複命名的,經常讓人弄錯。所以要說某個以龍字命名的地方,還得在前麵加上個行政管轄,要不就會被人混淆了。

這裏所說的龍洞河則是恩施的龍洞河,它發源於恩施龍洞半岩壁上的一處岩孔,也叫龍孔。水流從龍孔噴薄而出徑流四五公裏成S狀,在恩施老城東門外與清江匯合,形成了一幅巨形太極魚相。龍洞河與清江匯合處又形成一個深潭,稱為小龍潭(大龍潭在清江上遊的五公裏處)。所以,這條河從頭到身到尾還包括出口都屬龍。土橋壩和舞陽壩兩處分別是這一對太極魚的魚眼。土橋壩是當時的湖北省臨時省會,舞陽壩是後來的恩施地區行署,都是一時最高的行政治所。也許是誤打誤撞地正應了中國古老的道家風水,但在社會上流傳的則是說,政府在初建時是請了高級風水師架羅盤看過了的。但不管怎樣,這兩處地方的確是占盡了恩施最好的龍脈,最具靈氣。

而在太極魚的北麵脊背上是鳳凰山,山上古木蔥蘢,綠樹成蔭。據說早年曾經歇落過吉祥鳥鳳凰,鳳鳴之地是庠生之地,是辦學校的好地方,所以恩施中學就開辦到了鳳凰山上。徐文齋就在這個學校教國文。他奉中共鄂西南特委的指示,在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中秘密培訓骨幹,組織反饑餓、反迫害的學生運動,並逐步將他們發展成為共產黨員。

學生已經罷課了,一群情緒最容易激動的年輕人齊集在操場上,準備遊行。這些學生大都是來自湖北各地,更多的是流亡青年。老師都是北大武大畢業的名師,以流亡到此的居多。

校長吳經明建始縣涼水埠人,時下重慶市市長吳國楨的父親。吳經明早年畢業於張之洞的兩湖書院,後留學日本士官學校,與蔣介石是校友,早他兩期,回國後文至被清廷認定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屆舉人,武至被孫中山授予陸軍中將銜,曾在清廷內和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各個時期組閣的政府內供過要職。他年過五十後以雙親年事已高,需回家奉養為由辭職回籍,後受聘於恩施湖北十三中學校長。由於他是軍人出生,治校嚴謹,學校曾興旺一時。省政府遷府恩施後,省十三中合並於湖北省聯合中學,吳經明繼續任聯合中學恩施分校校長,由於進來了許多外地學生,學校一時各種思潮泛濫,黨派林立,為“主義”之爭盡發事端,再加上遷府後恩施人口陡然增多,各種生活物資緊張,學校的管理則是越來越難了。

吳經明穿了件青布長衫,拄著根文明拐杖,先是一個個寢室轉著給學生們做工作講道理,勸告他們不要罷課:

“同學們,你們還是去上課吧。你們還年輕,現在首要的精力是要讀書,多學一些基礎知識,別耽誤了青春大好時光。十年的政治生活,今後一年都可以補上,現在耽誤一年的學業,今後十年都難補呀。”

有同學反駁道:

“日本人把我們的家鄉都占領了,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正在受他們的欺辱,我們還安得下心讀書嗎?”

吳校長給他們進一步講道理:

“日本侵略我們,中國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我們的整體文化落後,科技落後。中國今後的希望,需要你們現在努力學習,今後成為科技人才,把中國的科技搞上去。打仗有我們的國軍,他們正在前線與敵人拚搏。”

有同學繼續反駁:

“中國軍隊一退再退,一敗再敗。那些當官的昏庸無能,一味地貪汙斂財,把我們學生的口糧都私吞了。我們還坐得住嗎?我們要造反!”

“政府也有困難。幾十萬軍隊,幾十萬公務員、學生,每天都要上百萬斤糧食供應。恩施條件差,糧食要從幾百裏的山外用人力挑進來,是非常艱難啦。你們要理解政府,我們學校也在努力想辦法。隻有大家團結一心才能度過難關……”

吳校長正說著,隻聽到外麵有人在高喊:

“集合了,到省政府去請願!”

“把大貪官陳寅勝揪出來!”

那時候是用教室做寢室,裏麵幾十個同學一窩蜂地從寢室裏竄出,隻差把吳校長撞到。校長一個趔趄,待他剛站穩,隻聽到外麵鬧哄哄的,喊聲更大。

“抓人了,保安隊抓人了!”

吳校長急急忙忙拄著文明棍連走帶跑地趕到操場上,隻見好多當兵的已經把操場圍住。操場上開始是一批學生要揪出大貪官陳寅勝,一隊隊學生到處搜尋。現在又是陳寅勝副校長帶著一些當兵的四處抓捕學生老師,把學生追趕得像鴨兒浮水一般地亂竄。陳寅勝給這些保安隊在人群中一個一個地指認:

“這個,那個……”

陳寅勝指到那個,保安隊就抓一個,有學生也有老師。

吳校長走到學校大門口,雙手撐住文明棍站在大門中間。一向斯文有度說話有輕有重的吳經明校長今天一改那種大知識分子的做派,不斷地用力頓腳咆哮道:

“不允許亂抓我們的學生,他們是無辜的……抓人要有逮捕證,要依法辦事!”隨即又用文明棍指著陳寅勝拉長聲音大叫道:“陳校監——,你要製止一下,軍隊不能隨便在學校抓人啦!”

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抻,平常這些知識分子老師對陳寅勝這個大老粗副校長是一臉的鄙棄。今天保安隊來抓人,正是他得道顯威風的時候。他此時哪裏把吳經明校長一個老書生放在眼裏,於校長而不顧,依然帶著保安隊指這個指那個,到處抓人。

保安隊員把人捆綁著從吳經明的麵前帶出校門的時候,吳校長奮不顧身地撲過去要保安放人,同他們撕扯著。在他玩命般的強力抗爭下,保安隊長知道王校長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總算給了他不輕的麵子,留下了已經押著的幾位老師和學生,也帶走了不少。徐文齋老師當在其中。

吳校長看到保安推推搡搡地把人從學校帶出校門,他頓時涕淚橫流:

“這是什麽王道啊!這個學校還怎麽辦,我這個校長今後還怎麽當啊?!”

今天保安隊抓人是由省政府安排的全省統一行動。中共鄂西南特委已布置各個學校,在最近一段時間要掀起一個反饑餓、反迫害的學生運動**。陳誠得到這個消息後,迅速安排了這次大抓鋪行動。說是全省的行動,實際上主要是恩施範圍內,因為湖北的大部分地方是日占區。

恩施各縣被抓到的共產黨員和共產積極分子成批地被押送到恩施的各個監獄,幾處臨時監所已經人滿為患。

36

湖北省國民政府委員會會議在土橋壩的賴氏祠堂召開,會議氣氛激烈。

土橋壩是龍洞河太極陰陽魚的魚眼,是恩施城東郊的一個小鎮。賴氏是土橋壩望族,有十多房人,每一房都是深宅大院,幾堂幾進,都分別坐落在土橋壩集鎮的一公裏附近。省政府遷府恩施,決定租借賴氏大屋,省政府秘書處與賴氏協商,三進以上日租金一元,三進以下減半。賴氏族長召開家族會議,號召全族在國家危難之際,要以大局為重,全力支持省政府抗戰,各家的房屋,由政府安排,不取分文租金。省政府各廳局幾乎都借住在賴氏家族的宅院內。省政府秘書處機構龐大,租住了賴八房、賴十房及賴氏祠堂。賴氏這兩房16戶200多人搬出,自己找地方借住。

賴氏祠堂用麻石豎砌的門廊高大,木門厚實。祠堂為兩進,進門是寬敞的會議廳。早年在這裏曾辦過私塾,教育訓導賴氏及周圍的百姓子弟。還用於召開族人大會,以商討族內事宜,訓誡族內子弟,懲罰有違家風不賢不孝的不肖逆子。會議廳的牆麵上掛著用木板陰刻的正楷祖訓:

賴宗家約

完錢糧?以重國賦

修祠塋?以謹孝思

謹蒸嚐?以隆祀典

慎祭器 以肅供獻

買祭田?以永裎祀

正名分?以篤倫常

謹閨門?以別內外

務勤儉 以阜家業

嚴教學?以端品行

議婚葬 以崇禮體

守分法?以息爭訟

恤貧寡?以存厚道

戒閬事 坑陷善良

禁窩盜?貽害鄉坊

崇正十一年戊寅春月訂立

會議廳後麵第二進是祭祀堂,正中央的神龕上擺滿了賴氏進山以來的曆代祖先牌位,牌位前的香爐常年香火繚繞。

賴氏家族能夠如此興旺,這座祠堂在維係祖宗傳統、教育賴氏子弟、懲惡揚善方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賴氏家族的族魂所在。在封建社會和社會動亂時期,在國家管理不力的情況下,宗族管理對於建立公共秩序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前省代主席嚴立三對賴氏家族的族事管理和支持省政府遷府的義舉高度地稱讚:“賴氏不賴”。

秘書處將賴氏祠堂作為議事廳,省政府的重要會議都在這裏舉行。會議廳的正中央掛著一身戎裝的蔣中正委座像,兩邊掛著“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蔣中正的自題聯。後麵的祭祀堂的神龕牌位已換成了孫中山領袖像,像的兩邊掛著總理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的勉聯。整個祠堂除“賴宗家約”依舊掛在牆壁沒動以外,其它部位都進行了重新布置,整個祠堂政治氣氛顯得一派肅然。

省政府委員會議是工作會議,定期召開。今天的會議由省主席陳誠親自主持,中心議題是討論省內各地的治理形勢,參會人有各廳局負責人、軍憲長官、臨時參議會議員等,還有記者列席。省政府資政嚴立三首先發言,言辭犀利:

“是不是長官部在到處號樹?現在恩施城周圍,特別是龍洞河兩岸,所有成材的樹木都用粉筆號為‘第六戰區征用’、‘長官部征用’。你們修清江橋是個好事,但要有個計劃,哪個鄉、保出多少樹木,怎麽付款,要有個名目。不能政府、軍隊到處砍樹,強奪民財,弄得天怒人怨。”

嚴立三是國民黨元老,前省代主席,北伐時陳誠的老上司,一向以廉政親民聞名,開會發言從來都是直來直去,火藥味十足。陳誠聽後厲聲道:

“還有這事,長官部知道嗎?”

長官部的人回答道:

“那是他們修橋的人以長官部的名義搞的。”

“是誰有這麽大的膽量,敢用長官部的名義為非作歹,冒天下之大不韙,必須嚴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