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學問家7

於是,幹鐸教授給師生們講了一段明朝戚繼光抗倭的故事: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日本人毛海峰率領一千多倭寇在浙江沿海一帶長期搶掠,擾得四處百姓無法安身。這是一股頑匪,他們在中國四處行竊,拿的是葡萄牙製造的火銃,這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且訓練有素,所以戰鬥力很強。

事件報告到浙江都督府,都督府一邊向明廷報告,一邊迅速派當時的名將浙江都查僉事俞大猷將軍帶領一萬多明軍前往追擊。明軍在岑港與倭寇相遇,卻遭到倭寇地頑強抵抗,被敵方擊退。

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俞大猷開始並不以為意,但不久後他就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了。進攻從春天開始,一直打到了夏天,風景變了,天氣變了,每天的戰報卻從未改變。俞大猷拿出了看家本領,陸戰海戰,長矛火炮,挖坑耍詐,能用的都用了,岑港和毛海峰卻依然紋絲不動,明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被倭寇打退,傷亡慘重。

俗話說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這人要是不怕死,也就沒啥怕的了。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俞大俠雖然武功蓋世,也蓋不住這些玩命的強盜。

仗就這麽打了下去,日日打夜夜打,春天走了,夏天來了,又是一個深秋。俞大猷將軍急了,浙江總督胡宗憲也急了,這麽打下去,大夥就得在岑港過年了。

上萬人打上千人,打得春去秋來,竟然還沒有個結果,當朝的嘉靖皇帝氣得腦袋冒煙:你們都是飯桶不成?!便直接給浙江都督府下達了命令:

“浙江總兵俞大猷,作戰不利,限期一月,必取岑港!如到期不取,自總兵以下,全數撤職查辦!”

俞大猷將軍接到朝廷的譴責,感覺到有點麻煩了,便去找總督胡宗憲,想請上司幫忙解決問題。

然而胡宗憲卻連連擺手,愁眉苦臉地告訴他:

“打仗我是個外行,這個問題隻有靠老兄你自己想辦法了,希望你早日建功,不然兄弟我遲早要跟著你一起下台。”

俞大猷在總督麵前碰了一鼻子灰,心裏不舒服,一跺腳,咬著牙又回到岑港,督促軍隊日夜攻打。

毛海峰的武士道精神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發誓頑抗到底。明軍攻了二十多天仍然沒有效果。

眼看日期快到,俞大猷百般無奈,隻得用上了最後一招——開會。

在會上,俞大猷再次鼓勵部下奮勇作戰,而且絲毫不怕丟臉,當眾宣讀了皇帝罵他的那封諭示,然後明白地告訴大家:

“皇帝發怒了,後果很嚴重,你們還有什麽本事,趕緊使出來,要不然等老子完蛋了,你們一個也跑不掉!都得陪我垮台!”

這話是有來由的,嘉靖的旨意講明如不能按時殲敵,自總兵以下全數革職查問。總兵是俞大猷,下麵還有好幾個級別,分別是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俞大俠的意思是,這是個集體大黑鍋,我要背,你們也得跟著背,一起來背。仗不勝,誰都沒有好果子吃。

大家聽了總兵俞大猷的明示,一個個都有些慌了,為了保住飯碗,紛紛回營積極準備。就在這時,一個參將找到了俞大猷,自告奮勇地表示願意充當先鋒,剿滅毛海峰。

看著這位毛遂自薦的參將,俞大猷發出了疑問:

“你有把握嗎?”

參將信心十足地回答道:

“必盡全力,不成功便成仁!”

俞大猷點了點頭,但心裏實在沒譜。想到:“自己都打不了的仗,誰能打?”不過事已至此,火燒眉毛也隻能試著辦,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這位參將領命之後,卻沒有立即行動,反而減少了進攻次數,隻是每天派幾個小兵到敵軍陣前叫陣,除此之外啥也不幹。俞大猷多次催促,他卻依然故我,從不大動幹戈。

期限越來越近,皇帝也等不及了,還沒到一個月,就傳旨免去了俞大猷等人的官職,末了還放了句話——暫不追究,戴罪立功。

免了職還叫不追究?照這意思,如果再打不下來,大家就要手牽手進牢房了。就在俞大俠心急如焚,準備親自抄家夥出去拚命的時候,捷報傳來,岑港終於被攻克了。

一直以來,俞大猷的這位部屬並沒有消極怠工,因為他使用的,是一種極為巧妙的心理戰術。先減緩進攻的節奏,麻痹對方緊繃的神經,同時仔細勘查地形,選擇合適的突破口,待時機成熟,再一舉發動總攻,殲滅敵軍。

就這樣,曆時近半年的岑港之戰落下了帷幕。在此戰中,明軍傷亡近三千餘人,千多人的倭寇有部分成功突圍逃竄,殲敵不到一千。三比一,俞大將軍可謂是灰頭土麵,丟盡了臉。

但嘉靖皇帝還是說話算話,他兌現了承諾,沒有處罰俞大猷等人,並將他們官複原職。逃過一劫的俞大猷感慨萬千,專程找到他的那位得力的部下,由衷地感歎道:

“慚愧,慚愧,我不如你啊!”

這話其實不新鮮,因為俞大俠一向是個謙虛的人,然而後世之人幾乎一致認定,他的這句話並非謙虛,而是事實。

偉大的俞大猷終於遇到了一個比他更偉大的將領,因為這位參將的名字,就叫戚繼光。

在日本的戰史書籍中,有一個用來形容戰爭結局的詞語,使用頻率極高,那就是玉碎。但這裏的所謂玉碎,並沒有我們漢語所想的那樣豪壯。因為根據日本人的習慣,隻要死在戰場上,無論你是戰死、病死、餓死、還是逃跑時不幸摔死,統統都叫玉碎。

日本人隻要在中國戰場上死的,無論在哪個戰場,哪個地方,隻要不是叛徒,都叫玉碎。

如果把這個概念套用到戚繼光的身上,那他的外號就應該叫粉碎機。因為根據統計,在那幾年,但凡遇上他的日本倭寇,玉碎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繼光曆十三戰,每戰橫掃倭寇,幾近全殲。他最大的傷亡僅六十九人,敵我傷亡平均比例為30:1。這是個空前絕後彪炳青史的抗日戰績。

戚繼光,這個名字便成為倭寇們最可怕的噩夢。

戚繼光小時家境貧寒,他卻苦讀不輟。他清苦卻堅持操守,嚴謹而不計得失,尚誌且務實當下。他從老師那裏,確立了他一生的處事準則——以天下為己任,豈計個人榮辱!於是,在他幼小時的一個夜晚,秉燭苦讀之時,少年戚繼光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這是他一生的理想: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他一直虔誠地堅持著這個偉大的信念——“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戚繼光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他刻苦讀書,他苦練本領,鑄就了他後來的成功。

幹鐸講到這裏,便站起來用金膏泥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這十個字後,說道: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這就是戚繼光的‘豺族精神’。

“在曆史上,戚繼光成了中國一代名將,日本倭寇的災星。倭寇隻要一聽到戚繼光的名字就聞風喪膽,中國沿海因為有戚將軍的把守而從此安寧。

“目前中國再次受到日本倭寇的侵掠,其地理範圍之大、人民受迫害之深是前所未有的,現在需要成千上萬個戚繼光才能把日本強盜趕出中國,需要我們在坐的每一位同誌的極大努力。

“現代戰爭是一場科技和實力的對決,誰的科技發達,科技人才多,誰就將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無線電是現代前緣科技,在我們的軍隊中最缺乏的就是無線電技術人才。盧淦卿校長高瞻遠矚,以民族存亡為己任,披肝瀝膽,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和各位老師們一起開辦這所無線電學校,為國家培養技術人才,值得稱讚。

“今天這堂課,我把明朝的那些事兒講給大家,隻希望同學們不辭艱辛,努力學習,紮實地掌握好電子技術,早日走上抗日前線,弘揚‘豺族精神’,繼承戚繼光的不畏強暴的抗戰傳統,‘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早日走上抗戰前線,為中華民族打敗日本軍國主義而努力!”

覃蔓子像一個該校的學生一樣,坐在後排,仔細地聆聽著幹鐸教授的演講。他越聽越覺得幹鐸教授的知識淵博,越聽越覺得當前對日抗戰的形勢緊迫,越聽越覺得自己作為中華男兒應該去讀書,然後走上抗日前線,向戚繼光那樣,把日本人趕出中國。

“豺族精神”激勵人,戚繼光的故事感動人,幹鐸教授的演講振奮人。他演講的過程中,教室一片靜寂,他講完,課堂內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