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顛沛江湖6
12
清江西鄰川東,東連荊楚,在曆史的統屬關係上,一時為荊,一時為蜀。所以四川的榮辱沉浮與恩施息息相關。
四川是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因為是“天府之國”,又有長江黃金水道,所以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東周時期,四川分為巴、蜀兩個國家。公元前316年,蜀王討伐其弟苴侯,苴侯逃往巴國,蜀即伐巴,巴王告急便向秦國求救。秦惠王遂派張儀、司馬錯倆大將率兵討伐蜀國,強大的秦國軍隊很快就把蜀國滅了,遂建蜀郡,後為益州郡。當時張儀將軍看見巴國也是一片富庶之地,遂生歹心,乘勢把巴國國王也捉了。司馬錯又順江而下,收複了楚國西邊的一部分土地,遂建巴郡,後為黔中郡,設郡都於江州,即今重慶,巴國遂亡,巴文明從此就這樣銷聲匿跡了。
爾後,早年的巴國屬地清江流域便歸屬於黔中郡。
巴、蜀兩國本來是兄弟,阡陌相連,山水相依,情同手足。最後兄弟之間意氣用事,發生械鬥被秦國所滅,正應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句老話。巴國求秦國支援滅蜀,這純粹是在請鬼看病,最後連自己也一同被秦所滅,遂成了千古笑話。
在秦國統一了巴、蜀後,於秦昭王51年(公元前256年),昭王任命李冰為蜀地郡守。李冰父子看見成都平原沃地千裏,由於岷江水患,災害連連,於是他們便組織民工治理岷江。在李冰父子的領導下,在岷江的出山口用火燒等方法鑿開了玉壘山,又在距離寶瓶口前不遠的江心修築了一道分水堰,把玉壘山前岷江水分成兩股。一股順江而下,進長江;一股流進人工開鑿的水渠,灌溉著成都平原萬頃良田。為了防止水壩裏的淤泥沉積,李冰父子又總結出了“深淘灘,低作堰”的調節水流方法,使都江堰很好地發揮了分洪、溢洪、引水灌溉的多重作用,從此成都平原的農田既得到了很好的灌溉又減少了水患,年年豐收,遂成“天府之國”。有“天府熟,天下足”一說。
三國時劉備在益州郡建蜀國,統一了中國西南地區的大部分領土,帶進了中原地區新的文明,使四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才有了一千多年蜀地人民的小康生活。
然而有兩次大的劫難令人觸目驚心。第一次是南宋時抗擊蒙古族的入侵,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張獻忠屠川。
公元1223年,蒙古發起了消滅南宋的戰爭,到1279年南宋滅亡的57年間,蒙古人在四川遭遇了空前的頑強抵抗,這個以屠城聞名,令歐洲人聞風喪膽的馬上帝國曾經三次攻下成都。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殺四川居民,人口由1300萬減少到不足百萬。千年古城成都隻落得民無噍類,城中遺骸達140萬具的驚人慘象!
南宋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開始由西部向東南轉移,而四川,經此一擊,千年的繁華與古老的文明形態幾乎**然無存。一個農耕與商業高度發達的地區,第一個以紙幣(交子)代替硬通貨的成都,刹那間回到了半遊牧社會。
盡管古蜀文明有著極強的再生複原能力,但在整個明朝近300年的曆史上,四川仿佛冬眠了一般,悄悄地躲在大國版圖的角落舔舐著自己的傷口。四川人的意氣風發、才華橫溢已成典籍中的追憶,而大國的目光也似乎從未認真停留於此。四川人獨有的思維、觀念、形象,從未以漢唐時代的姿態再次走上曆史舞台,而是越來越模糊不清、無足輕重了。
張獻忠屠川更是雪上加霜。
四川在明末的人口數由原來的幾十萬增加到600萬人左右。清初在平定吳三桂的叛亂後統計,整個四川有史可查的僅有10萬人,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嘉定的洪雅和偏僻的石柱土司夫人秦良玉白杆兵保護下的石柱縣。50萬人口的成都市隻有6萬人。這都是張獻忠在四川自立為大順皇帝期間的任意屠殺和清初的統一戰爭所致。
川中自從遭到張獻忠的殺戮,城內雜樹成拱,野獸肆虐,野狗吃起人肉像虎豹那樣的凶猛,在路上咀嚼死去的人,不吃幹淨就走了。百姓逃到深山中,穿著草編的衣服,遍體生著長毛,如野人一般。錦繡蓉城頓成曠野,無人居住,一片荒涼景象。凡城鎮村莊房屋皆被張獻忠的兵弁縱火焚毀,而倉廩山林同遭毀滅,四鄉無人跡,皆成荒蕪。
人口銳減,十室九空,田園荒蕪,城市傾毀,寺廟消亡,經濟蕭條,文化沒落,蜀地元氣大傷。為了恢複四川經濟,清初鼓勵全國各地向四川移民,於是便有了長達100餘年的“湖廣填四川”的人口大遷徙。
清江流域此時大都為江州管轄,“湖廣填四川”也填了恩施,所以清江人口的大幅增長自此始,且大都來自於洞庭湖地區。
所以今天的真正老四川人其數量亦是非常少了。
張獻忠為什麽要將四川人肆虐殺戮?有個荒誕不羈的說法是因為當時的四川人過於奢靡**逸,因而上天降怒,便叫張獻忠來殺盡四川人民。當時蜀中婦女的裙子,都是在白羅上用紅絲碧線繡成風流的豔麗詩句,然後飄若驚魂地在市井間盈盈而過,路上行人都注視著繡裙上的文字而生**心。在蜀地女子中還流行穿一種高底繡鞋,底厚約三四寸。鞋跟用檀木雕琢而成,裏麵藏著檀香雕的雛花,並放進香末,高底鞋跟下開個小孔,每走一步足底下就會漏出一朵雛花狀的香末。自從張獻忠的肆虐後,四川女子或許美豔的還有,但再也沒有以前的那種詩意盎然的風流韻致了。
實際上蒙古人和張獻忠為什麽要遍殺四川人,其根本原因還是四川人反抗得厲害,不服他們的統治。四川人好鬥心強,好勝心強。在四川人的社會心理中,隻要一有機會,就要當個老大。
軍閥割據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大特點,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更是軍閥混戰的鏖戰陣地。在辛亥革命後的20多年的時間裏,四川軍閥之間發生了大大小小數百次戰爭,劉文輝與劉湘叔侄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則是四川軍閥混戰的**。後來劉湘依靠蔣介石的支持,戰勝了他的叔叔劉文輝,結束了四川的混亂割據局麵,統一了四川全境,當上了省主席。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第二天,劉湘以四川省主席的身份電呈蔣介石,同時通電全國,籲請全國總動員,一致抗日。8月7日,劉湘飛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在會上,他慷慨陳辭近兩個小時:
“……和平果已絕望,除全民抗戰外,別無自存之道,要求當局早決大計,甫澄(劉湘字)願率川軍供驅遣抗敵。過去我們四川打了多年內戰,臉麵上不甚光彩,今天為國效命,如何可以在後方苟安?……”
“抗戰,四川馬上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幹萬石!”
於是他帶領30萬川軍出三峽,英勇激昂地走向了抗日前線,從此結束了幾十年的川軍內訌。
淞滬抗戰期間,國民政府的南京形勢危急,擬遷都重慶。劉湘立即發電:
“謹率七千萬人,翹首歡迎!”
這個外號叫“巴壁虎”,又名“劉莽子”年僅48歲的漢子劉湘,此時,他已經是病入膏肓了。年底,他在上海戰場上突然口吐鮮血,緊急運往武漢萬國醫院搶救無效。在他臨終前留有遺囑,語不及私,全是激勉川軍將士抗戰的話: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不還鄉。”
死後國民政府給劉湘以國葬,舉國悲哀。
在整個八年抗戰期間,川軍有300多萬人參加戰鬥,傷亡達64萬。當時全國總征壯丁1405萬,川軍占整個抗日軍隊的五分之一強,有“無川不成兵”之說。有位詩人低吟道:
天府之國,
一個來了就不願意走的地方,
那一年,
那些衣衫襤褸的川軍們,
他們走了就沒有回來。
詩人的沉吟何其悲壯!
淞滬會戰,川軍上戰場的20萬人,隻有5萬人撤回南京。四川人自明朝後數百年第一次鐵骨錚錚的豪邁之氣讓世人震驚。
1937年8月13日,日寇對上海突然發起進攻,淞滬抗戰正式打響。
鄧國強聽從劉湘的召喚,搗搗神、趙藥神巴兒陪著鄧國強,第一次走出了大山。
搗搗神向百年臨出發前,父親向他麵諭道:
“早年張獻忠入川,我們石柱土司夫人覃良玉率領我們土家兵對他進行了堅強的抵抗,把他們攆出了我們土司地界,才保住了我們四川人的人種。今天日本人侵略中國,好男兒當英勇向前!”
並雙手顫微微地給他送上一麵用土布縫製的白色旗子,旗麵上正中寫著一個大大的“死”字,右邊寫著:
我不留你在我身前盡孝,隻願你在民族份上盡忠。
左邊寫著:
賜旗一麵,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 前,勿忘本分!
父送子走上淞滬抗戰前線,壯行何其凜然!
搗搗神與家人離別,鬆妹兒正身懷六甲。她腆起肚子隨父母從向家溝送搗搗神十多裏路到謀道街口,與搗搗神揮淚告別:
“娃兒生了,起名向光輝。如果是雙生子,男叫向光,女叫向輝。一定要送他們讀書,長大當兵,立誌報國。”
鬆妹兒緊緊抱住搗搗神的肩膀放聲痛哭,街邊的人都為之拭淚,最後由婆婆扶住鬆妹兒與搗搗神告別,踉踉蹌蹌的走回了家。
自從趙藥神巴兒給鄧國強出計謀斷李氏宗祠的水,取得了圍剿李繼五的重大勝利後,鄧國強覺得這位軍醫不僅醫術高,而且還有軍事謀略,便對趙藥神巴兒非常器重。當即在龍口就給藥神巴兒兌現了十個銀元的獎勵。
藥神巴兒從來沒有得到這麽多錢,十個銀元是他趕轉轉場賣江湖藥幾年都無法得到的收入,他非常高興。他當軍醫生活穩定,人又貴氣,收入又高,就死心塌地地跟定了這個主兒。他不僅僅是把軍醫的事情做好,還充當了鄧國強的內侍,他對鄧國強的衣食起居都照顧得有條有理。他對鄧國強越好,以心換心,都是江湖中人,鄧國強對他則是更加倚重。就幾個月時間,在川東的東奔西突中,鄧國強封藥神巴兒為他的副官,軍餉提高了一倍。
當了官,又有了錢,藥神巴兒想好了隻要部隊再到了謀道一帶,他是要抽時間去龍洞溝看望戌妹兒的。就在這節骨眼兒上,部隊要開往上海遠行了,做好了的心裏計劃卻落了空。他不知這一去什麽時候回來,更不知還回不回得來。雖然他把鄧營長獎給他的十個銀元給戌妹兒帶了去,心裏覺得還是欠戌妹兒的人情太重,始終內疚不已。
要出川了,趙副官在醫藥方麵做了充分的準備,特別是他把那治五癆七傷的齊嶽山還陽草托人采了,碾成粉劑,製好,一包一包地發給每一個戰士,作為戰場上受傷後止血之類的備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