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民勤沙井文化遺址,休屠王2

近年來,韓國金姓人士也常常到武威尋根問祖。

這裏順便談一下金玉問題。匈奴人崇金,休屠王鑄祭天金人。我推測,匈奴人所祭之天,當指“祁連山”(匈奴語,意為天)。《山海經》載:“姑藏南山多金玉,亦有青雄黃,英水出焉。”姑藏南山指武威之南的祁連山,盛產黃金和美玉。休屠王鑄金人,是否從姑藏南山采金?姑藏南山是青海鄯州,當年那裏的羌人是不是也前來挖掘金玉?羌族與匈奴會不會因為搶奪資源發動戰爭?橫亙在涼州與鄯州之間的姑藏南山有沒有天然通道呢?有!史料明確記載了張掖守捉道。史念海先生曾論及。西漢時,武威郡在其下轄張掖縣故城址(在今武威南境祁連山麓、張義堡一帶)設張掖守捉,控製涼州、鄯州之間的大道。經由此守捉,青海與河西走廊相通。史載,737年,孫誨、趙惠琮矯詔令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出擊吐蕃。希逸發兵自涼州南入吐蕃境兩千餘裏,與吐蕃大戰。此次崔希逸行軍即走此道。

因此,古代涼州與青海的主要通道就是張掖守捉道。2011年7月,我曾拜詣天梯山,到過張義堡。那裏有一片盆地,正在山口位置,適合建縣屯兵。

參觀完博物館,就結束這一天的考察。按照計劃,次日參觀完皇娘娘台遺址,就要去山丹。

2011年7月22日上午,我和武威文化工作者胡鼎生先生造訪過皇娘娘台新石器文化遺址。胡鼎生的朋友李自珍駕駛越野車在坎坎坷坷的沙路一路狂奔,顛得人喘不過氣來,他得意地說:“拜詣文化的路,必須留下深刻印象!”那次,我們隻看到茂盛的玉米地和鄰近荒灘。明天,或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皇娘娘台,亦稱尹夫人台。尹夫人是西涼國王李暠的妻子,在李暠創建的西涼政績中,授注著她許多心血和智慧,為此有人把西涼政權稱為“李尹政權”。尹氏,是天水郡尹文之女,後來隨父移居姑臧(今武威),她姿質秀麗,好學多才。東晉義熙十三年(417)二月,李暠卒,其子李歆繼位,尹氏被尊為太後。不久,李歆起兵攻打北涼。尹氏從人民生息和民族團結的願望出發,勸阻李歆,但遭拒絕。晉元熙二年(420),西涼被北涼沮渠蒙遜所滅,李歆戰死。尹夫人被沮渠蒙遜擄來國都姑臧,在西漢末年竇融所築的台基上為她修建房子,讓她住。沮渠蒙遜還為兒子沮渠茂虔娶尹氏女兒為妻。李淵係西涼國王李暠“十六世子孫”,為紀念祖先,在姑藏尹夫人台基礎上修建一座大寺院,名叫“尹台寺”。詩人岑參曾登臨此台,作《登涼州尹台寺》詩:“胡地三月半,犁花今始開。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台。清唱雲不去,彈弦風颯來。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7月15日清晨,涼風習習,在一家小店裏吃武威著名的“三套車”。飯菜上來前,我鄭重其事請劉學堂教授代表考察團向大家重申考察紀律,務必保護好文物和文化遺址。

大家欣然接受。

資料顯示,皇娘娘台是中國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齊家文化遺址之一,1957~1975年曾進行四次發掘,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銅器、卜骨、骨器、玉器等。其中的刀、錐、鑽、鑿、環等30件紅銅器和一些銅渣,是中國迄今成批出土年代最早的紅銅器。石器有斧、刀、鑿、鐮、鏃、紡輪、刮削器等各種生產工具,種類很多。骨器有針、鑿、錐、鏃、義、珠,還有牛、羊、豬、狗、鹿等獸骨,種類也較多。卜骨數量很多,但較原始,與殷商時期差別較大。另外還有石璧、玉璧、玉璜、綠鬆石珠、粗玉石片、紅銅器、陶器和豬下顎骨等,個別男性身上集中放置有80多件玉璧。

皇娘娘台遺址屬於齊家文化,也摻雜馬家窯文化和馬廠類型文化。這些出土文物證明,中原地區進入商代以後,河西尚滯留在銅石並用時代,周人入甘後,才開始與中原文明融合。

我們渴望見到皇娘娘台遺址,有朝聖的感覺。但是,給我們帶路的同誌卻不知道具體地址,他不斷打電話求證、尋找。我很納悶。當年,做生意的散人李自珍都能找到郊外的著名文化遺址,文化部門的人竟然不熟悉?

走走停停,經過一段塵土飛揚的大路,汽車顛簸如醉漢,緩慢移動許久,才看見了依然油綠的玉米地、廢棄磚窯和殘破土牆……皇娘娘台呢?(圖0-5)向導請大家下車,穿越一道深溝,走過去。我們在鏟車推過的地麵上撿到了陶器碎片。上了土坡,前麵是堆積成一道道逶迤小山般的瓦礫和砂土。南邊最高處是祁連山,低處是參差樓影。鏟車的轟鳴聲從四處隆隆傳來。

找不到皇娘娘台遺址碑。不知被埋了,還是毀了。偌大的涼州,竟然容不下一塊石碑?大家感歎一陣,黯然離開。

瓦礫堆掩蓋的武威皇娘娘台文化遺址給大家心裏蒙上了一層陰影。汽車上了高速,向山丹馳騁。綠色田地很快退出視野,兩邊盡情呈現大片大片戈壁和荒草灘。

祁連山灰蒙蒙的,毛了一陣雨。車內鴉雀無聲。葉舒憲先生仔細查閱地圖。其他幾人或打盹,或沉思,或者悵然望著窗外。

為了打破沉悶氣氛,我提議大家介紹一下各自專業領域內的探索成果。劉學堂、安琪先後演講。

當晚,易華先生寫了一篇文章《救救皇娘娘台遺址》,新華網、每日甘肅網發表後,各大網站瘋轉,說明人們非常關注文化遺址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