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在草原大道中奔馳

前幾天,主要在農耕區及農耕區與牧區交融地帶考察,11日開始,進入草原文化地域。

上午7:50分,考察團從銀川西夏區出發,汽車先是順著賀蘭山走勢向南行進一陣,上高速,向阿拉善盟首府巴彥浩特疾馳。穿過三關口,不久看見蒼蒼茫茫的騰格裏沙漠。騰格裏蒙古語意為“天”,比喻茫茫流沙如渺無邊際的天空,沙漠內沙丘、湖盆(422個)、鹽沼、草灘、山地及平原交錯分布,山地大部為流沙掩沒或被沙丘分割的零散孤山殘丘,有肉蓯蓉、鎖陽、苦豆籽、梭梭、白刺、沙竹、籽蒿、油蒿、蘆葦、芨芨草、鹽抓抓、紅沙、珍珠、麻黃、沙冬青、霸王、藏錦雞兒、合頭藜、優若藜、刺旋花、灌木、艾菊及叢生小禾草等生長。騰格裏沙漠是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交融地區,也是草原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古道鹽道以及黃河水道交錯相連的重要路網區,文化意義巨大。

2015年2月3日——10日,《絲綢之路》雜誌社組織實施了“環騰格裏沙漠大考察”,重點考察草原絲綢之路及其與絲綢之路北道、靈州道關係;這次從固原沿清水河北上銀川,算是對考察靈州道考察的一些補充。

到巴彥浩特,參觀善博物館,考察玉石文化。下午14:00點,向阿拉善右旗進發。這段路程有530公裏,是奔向此次考察終點馬鬃山最為辛苦的路段之一。汽車與賀蘭山並行,向北80多公裏,15:14分,到蘇海圖、吉蘭泰分岔處,轉頭向西,進入荒漠草原地帶。根據2月對這段路考察,最強烈感受,古代先民將沙漠中的零星綠洲連綴成往來遷徙、交流的遼闊通道,雖然沒能留下綠洲絲綢之路那樣明顯的古城古驛遺址,但散布在賀蘭山、陰山、曼德拉等地的岩畫可昭示他們的行跡。岩畫分布帶從騰格裏沙漠南緣向南延伸,一直到甘肅景泰、靖遠;那是草原文化深入黃土高原的最南地帶。當然,曆史上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交流碰撞非常頻繁。十六國時期,匈奴大舉進攻北方,陝西、山西、河北等地農田廢棄,長滿蒿草。渭水流域空無人居,虎狼出沒。西安市成為阿拉善和鄂爾多斯的延續,變為草原。前秦開國君主、氐族人苻堅自稱大秦天王,人們請求驅逐猛獸,他竟然說:“這些野獸饑餓了,等到他們滿足的時候,就不再吃人了!”

日本探險家野村榮三郎曾從河北、內蒙古等地穿越沙漠戈壁到達西域,其《蒙古新疆旅行日記》記載旅途見聞頗為詳細:他離開張家口不久,在黃花坪看到了長城和烽火台。當時路途多牛車、駝隊。1908年,鹽每斤7文,牛肉每斤20文,羊肉每斤16文,最好的茶每斤40文,蔥每斤6文,駱駝每峰50兩銀子。他帶著奈良泡菜,用小米換牛奶。書還提到一個叫馬泥圖的地方,我懷疑與羅布泊邊緣的馬迷兔應為同一個蒙古語詞。他還記載,還有雲雀很多。今年2月,我們進行環騰格裏沙漠考察時,路上經常有大群大群雲雀雲團樣翻卷升空。而荒野連著荒野、岩山與道路同行的境況,也大致相同……汽車一路馳騁,經蘇海圖、阿拉騰敖包、巴彥諾日公、曼德拉蘇木、沙林呼圖格路口,黃昏時分,到達雅布賴。沙浪像音樂。黃昏,古道,想家。

是日上午10點多,徐永盛從武威出發,先期到雅布賴鹽湖及周邊考察後,已往巴丹吉林鎮等候。天高地闊兮雲飛揚,誌同道合兮幹一場!

大部隊於19:23經過雅布賴山,隻能向南眺望。20:08分,經過雅布賴鎮,走S317線。南望鹽湖,一片模糊。穿過古老荒原,到達阿拉善右旗,已是深夜22點多。

這天全部行程628公裏,耗時10小時。這也是大家坐在車上的時間。好在考察團員各抒己見,交流地理、影視、考古等方麵知識,也不覺疲憊。

吃完“燜麵”,滿天星鬥,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