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2月10日,烏鞘嶺北緣的長城

早晨,徐永盛夫婦請大家吃三套車。

用餐地還是去年玉帛之路考察時的老地方。感慨萬千。

去年7月,我們費了一番周折找到皇娘娘台遺址,竟然在水泥垃圾堆積的垃圾灘中看不到保護碑。大家無限惆悵。葉舒憲師的一腔情,易華兄的一行淚,一篇文章,引起反響。據說武威市領導高度重視,計劃將皇娘娘台建遺址公園。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團的一次調查活動能有此效應,也算是為地方做了貢獻。否則,若開發商在遺址上建起高樓大廈,那時候再有媒體呼籲就更麻煩,損失更大。

到皇娘娘台遺址,工地冬休,圍欄門緊鎖。我們從外麵張望。但願遺址公園能早日落成。

之後,拜謁鳩摩羅什塔、大雲寺。對鳩摩羅什,我崇拜有加。我在長篇小說《野馬,塵埃》中多有表現,這裏不再贅述。

大雲寺則是首次拜謁。大雲寺位於涼州城東北隅,原為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國王張氏宮殿。前涼王張天錫升平年間,舍宮置寺建塔,名為宏藏寺。690年,武則天令天下諸州各置大雲經,遂改為大雲寺,後又改名為天賜庵。宋、西夏時期稱為護國寺。聞名遐邇的西夏碑——即《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就是天民安五年(1094)為重修寺院感通塔而立。1383年,日本僧人誌滿遠渡重洋來朝拜大雲寺,並主持募化重修。1927年4月23日武威發生8級地震時,大雲寺嚴重損壞,唯有古鍾樓巋然獨存。古鍾樓上懸有高226米、重約5噸的唐代大雲銅鍾。據乾隆二十五年(1761)重修大雲寺碑記稱此鍾“若銅、若鐵、若石、若金,兼鑄其中,真神物也。如響震之,則遠聞數千裏,發人深省,為郡脈之一大助也。”銅鍾呈黃色,上飾3層18格圖案,最上層為翩翩飛翔的飛天,頭戴花冠,耳飾明月,身纏彩帶,手托果盤;中層飾身穿盔甲、手持武器的天王力士;最下層飾五彩雲紋龍。

因鄰近春節,快到上午10點,我們共同撞鍾10下,祈福。

1980年,文物部門從別處搬遷來建於明代正德元年的火廟大殿和原山西會館的清代建築春秋閣及兩廊,置放在鍾樓後麵空地。另外還有一些殘碑。其中《建築設計圖碑》和《補大二壩漏水碑》引起我注意。前者將設計建築物及周邊空地、林地等刻劃、記載的清清楚楚,以防地界糾紛;後者字跡不清,但可推測出乃是水管理憑證。環繞騰格裏沙漠考察,我們感觸最深刻的就是水源。沙漠裏沒有河流,隻有水井、濕地成為人類生存與交往的支點。而古代涼州乃是騰格裏西部重鎮、河西走廊的東段門戶,滋養它的石羊河發源於祁連山,北流到民勤,匯聚成瀦野澤(後稱休屠澤、百亭海、青土湖等)。

不管是綠洲還是沙漠,水源都決定著生存基地和行動路線。

參觀完畢,告別徐永盛等朋友,我們開始東返。汽車沿金色大道行駛。幾天前的一場大雪使南邊祁連山和東邊的烏鞘嶺都顯得靜謐安逸。路邊田野也在沉睡中,喜鵲窩不斷出現,喜鵲戛戛飛著叫著,清脆可愛。經過東河鄉、榮興村、達家寨、河東鄉、黃羊鎮、李憲村、唐溝、郭家窩鎮、土塔、吳家井、永豐堡等一些鄉村,到八步沙收費站。過站前,我們看到路北邊山包上有座疑似烽火台,過去察看,果然是。烽火台下有羊道,再往北是蘭新鐵路線。

過了八步沙,就是大靖馬路灘鄉。烏鞘嶺及其山脊間的漢、明長城在雪野上飛舞。武威地處河西走廊東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軍事設施密集。根據最新文物普查結果,甘肅省境內漢長城從蘭州市永登縣樹屏鎮上灘村開始,經天祝、古浪、涼州、民勤,從民勤縣紮子溝林場處分作兩條:其一,沿石羊河,經民勤縣重興鄉、阿喇骨山、東湖鎮向西至民勤縣紅砂梁鄉,之後向西南進入金昌市金川區常寧鎮,沿金川區北部草原邊緣,進入龍首山北坡,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再進入張掖市山丹縣,經甘州、臨澤,沿黑河北岸,再經高台,入金塔,沿黑河東岸向北至肩水金關遺址,過黑河後,沿黑河西岸向南至金塔縣航天鎮營盤村,再向西至金塔縣沙棗園子,進入玉門市,經玉門、瓜州、敦煌,沿疏勒河流域,止於敦煌市灣窯盆地廣昌燧(亦稱“灣窯墩、西井子墩”);其二,經紮子溝林場,向西至永昌縣喇叭泉林場,經永昌縣河西堡、金川峽、聖容寺、水泉子進入張掖市山丹縣,過走廊蜂腰地帶的峽口到山丹縣雙壕子結束。

同時,在金塔縣肩水金關以北,有一條烽燧線沿黑河東岸進入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在漢長城沿線部分縣區還存在支線,或與主線匯交,或相對獨立存在。

甘肅省境內明長城主線起自嘉峪關關城以南討賴河北岸,經嘉峪關市,入酒泉市肅州區,在肅州區闇門墩處分作兩道:一道向南複向東入高台,在高台紅山嘴一帶消失;一道向東北經金塔縣入高台縣,經高台縣、臨澤縣、張掖市甘州區、山丹、永昌,至永昌明沙窩墩,第二次分作兩道:一道向西南入民勤,一道向東北入民勤。兩道長城在民勤縣紮子溝林場匯合後,入武威市涼州區,在涼州區土塔村鏵尖旮旯處,第三次分作兩道:一道向東經涼州區、古浪、景泰,止於景泰索橋黃河邊;一道向東南入古浪,經天祝、永登、蘭州市西固區、皋蘭、蘭州市安寧區、蘭州市城關區,止於城關區鹽場堡。

另有一道起自永靖鹽鍋峽鎮水電站大壩南側山崖下,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入蘭州市西固區,經西固區、七裏河區、城關區、榆中、皋蘭,沿黃河東岸向北延伸,複入榆中,又入靖遠,至平川區空心樓,再入靖遠,經黑山峽喜鵲溝入寧夏中衛。

甘肅境內還存在“固原內邊”,起自陝、甘、寧三省交界的杏樹灣烽火台,經環縣入寧夏同心,經同心、海原入靖遠,至平川區空心樓與前道長城相接。山丹還存在一道長城支線,自甘州區入境沿縣境北部山區延伸,入阿拉善右旗。永登縣城附近向西南延伸一條支線,入青海省樂都,與青海明長城相接。明長城沿線部分縣區還存在多條支線,或與主線匯交,或相對獨立存在。

古浪、大靖留存多處漢長城,明代修築長城,多以漢長城廢址為基礎,或直接將殘存漢長城修補、加厚,形成獨特的漢明雙層長城。2010年7月,時任古浪縣委辦公室主任的朋友王子藩曾陪同我考察,並且到了土門鎮。

即將進入大靖,金色大道將長城斬斷,直接穿越。因為雪野白茫茫一片,混淆棱角曲線,竟渾然不覺。大靖民權鄉人趙楷平校長又專程陪同我們回頭看了一次。趙楷平尕爺趙卷章是地方文化工作者,已於2014年12月去世。我們歎惋,趙卷章肯定帶走了很多活態資料。

趙楷平憨厚樸實,盡心盡力招待。席間介紹一些大靖曆史文化及自景泰到古代涼州路線:景泰—直灘鄉—裴家營鎮—大靖—西靖鄉—土門—黃羊鎮—涼州區。

大靖鎮南依烏鞘嶺,北臨騰格裏沙漠,曾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重要商品集散地。漢武帝時期稱“樸環”。1599年甘肅巡撫田樂、總兵達雲等集兵萬人打敗阿赤兔,取安定統一之意改為大靖。史載“民戶多於縣城,地極膏腴,商務較縣城為盛”,陝西、山西一帶商人有“要想掙銀子,走一趟大靖土門子”之說。現在,雙營高速(古浪雙塔—寧甘界營盤水)、金色大道和S308省道現橫貫全境,幹(塘)武(威)鐵路穿過腹地,依然發揮著“扼甘肅之咽喉,控走廊之要塞”的特殊地理作用。

出大靖城,我們沿S308省道前進,路邊與時斷時續的長城為伴。到沙河塘,看到一座巨大烽墩,農戶在北側挖出一個窯洞,裝雜物。世易時移,曾經莊嚴且具氣勢的軍事設施蛻變為家常用具,富於黑色幽默意味。與此相鄰的一個小建築——燒饃饃的墩墩子還在使用,不知道是不是戍守士兵傳承下來的灶台?燒饃饃能將水分降到最低,保存時間久,適合旅途攜帶。路上,還看到幾家院外都有這種設施。

我們從騰格裏沙漠南緣與烏鞘嶺、昌林山之間的荒沙灘間馳過。沿途兩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時見古城與墩台遺址。而長城始終伴隨。到景泰紅水鎮、S308省道214處西南約0.7公裏處的山上,有牆塢護衛的墩台遺址。後來據高啟安教授說那座烽火台叫“城門墩”,距此不遠,有漢代老婆子泉遺址。

汽車疾馳一陣,眼前豁然開朗,呈現出茫茫荒原,遼闊舒展。北邊,一帶晶瑩白色,那就是我們2月5日考察過的白墩子鹽湖。

一路下坡,心如野馬。過紅墩子、梁槽,下午15:32汽車轉到S 201省道。至此,完成對騰格裏沙漠的環形考察。傍晚18點返回蘭州,全程3600多公裏。

放下,放不下

能放下喜鵲、花草和詩文

放不下賀蘭山三關口長城尖冷的風

能放下堆積如山的憂傷和快樂

放不下體無完膚的長城與烽墩

能放下威風凜凜的戰馬

放不下枯荒無邊的沙漠

能放下不斷疊加的美景美人美事美夢

放不下穿越寒夜時的滿天星鬥

能放下烈性酒大塊肉

放不下契闊真性的朋友

能放下喧嘩與躁動

放不下百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