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2月日,曼德拉岩畫

環騰格裏沙漠考察至此,已經跑了大半圈。除密切接觸傳統、現代路線及長城、要隘、烽火台、關口等文化遺址,所經區域還有另外一種文化遺存——那就是散布在騰格裏沙漠南緣、東緣及北緣的陰山、賀蘭山、黃河沿岸三大岩畫群,它們堪稱中國西北古代藝術畫廊,對研究古代遊牧民族社會發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術史、交通史等等都具有極高價值。正如考古發掘和研究證實,歐亞大陸的北部存在著一條古老的交流通道,承載物質與文化交流使命的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廣袤區域上的遊牧民族。中國北方草原自古以來就是遊牧民族活動的曆史舞台。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北方草原相繼居住過東胡、羌、月氏、匈奴、烏桓、鮮卑、、回紇、突厥、黨項、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他們在懸崖峭壁和荒草之間創作的岩畫生動地記錄著遠古以及近代經濟、文化、生活的情景和自然環境、社會風貌。

有位漂亮的年輕作者白雪瑩,爺爺是蒙古族人,解放戰爭中,隨部隊南下,渡兩大河流,定居廣州。這個紐帶,不但把草原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海洋絲綢之路串聯,也將南北兩個係統的中國岩畫對接起來。我發到微信中,文藝評論家白曉霞博士留言說:青海互助土族白姓可能就是元代蒙古族軍人後裔。大千世界,每個個體都是滄海一粟,但濃縮的文化信息卻延伸到很遠。

因為考察主題和時間關係,此次隻計劃考察曼德拉岩畫,但有必要將其他區域相關岩畫自南向北做一簡單梳理:

騰格裏沙漠南緣、白銀市境內有靖遠吳家川岩畫,平川區境內白楊林黃河岩畫和野麻黃沙岩畫,景泰縣正路鄉彭家峽岩畫。吳家川岩畫分布區是遊牧民族向南在黃土高原深處留下的重要蹤跡;寧夏境內賀蘭山岩畫群,包括位於青銅峽西南20多公裏賀蘭山南端廣武口子溝砂石梁子山的廣武岩畫,位於衛寧北山的照壁山(又名大麥地)岩畫,蘇峪口岩畫等。意大利岩畫專家聖索尼說:“賀蘭山有許多非常漂亮的岩刻,而且有些和我們國家的很相似,比如說鹿和母子鹿。”國際岩畫委員會執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陳兆複這樣評價:“賀蘭山岩畫最突出的內容是人麵像。這種人麵像岩畫雖然在中國北方南方都有,可是沒有像賀蘭山那麽集中,這一特點在世界岩畫界也是很突出的。”

陰山山脈橫亙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中南部,東西綿延千裏,南北草原廣闊,北狄、匈奴、鮮卑、突厥、回鶻 (紇)、敕勒、黨項、蒙古等北方許多遊牧民族相繼在此生活,創造出燦爛的古代文化。公元5世紀,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後旗、烏拉特中旗、磴口縣境內陰山發現岩畫,並在《水經注》中作了詳細記述。20世紀30年代未,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也發現幾幅岩畫。後來國家普查發現陰山岩畫分布在153個區點上,共有53000餘幅。阿拉善右旗岩畫比較豐富,現已登記岩畫點達53處2萬多組數十萬個個體,以曼德拉岩畫最具代表性。此次經過曼德拉山,因此將對這裏岩畫的考察列入計劃。

2月9日要從西向東穿越騰格裏沙漠與巴丹吉林、亞瑪雷克沙漠之間的荒漠地帶,晚上趕到武威。其中有些無人區,任務艱巨。張文彬兄給軍政寫一份從巴彥浩特到民勤的詳細路線圖。早晨9:02出發。先向北馳騁。天氣有輕微沙塵,接近地麵的空間顯得混濁迷蒙,越往上越清晰,感覺四周形成圓環狀巨大圈套,讓人不由得想起鮮卑族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其中關於“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情景描述與眼前所見非常切合。

遠處兩道山,遠看像是平貼在地平線上,近觀,才顯雄偉壯闊。過查哈爾灘,向左拐入S218,到查哈爾灘收費站,向西拐上內蒙古S218省道向西北方向行進。

兩側荒灘有白刺,再遠處為紅色沙丘。走不遠,到達異常冷清的蘇海圖收費站。“蘇海”蒙古語意為“紅柳”,蘇海圖就是有紅柳的地方。我們下車,向兩邊眺望,看不到一棵紅柳,滿眼都是綴飾著星星點點枯黃草垛的青石灘,寂寥得讓人產生幻覺,便由著寒風任性地吹。

汽車在蘇海圖荒灘裏疾馳。公路兩側有兩道不知名的一帶遠山,如道牙子一般平鋪,冷靜如同地執行戍守任務的古代將士。從蘇海圖收費站前行約35公裏均為平緩的公路,公路兩側的亂沙灘如魚群般越起。有時,公路右側荒灘上散布著疙疙瘩瘩的羊群,像童話裏虛構出來。隨著汽車快速移動,沒過多久,羊群又如白色棋子般散落在戈壁灘上。再走一陣,羊群消失,兩山逼近,公路兩側,荒原、沙山、青石山構成三層不同境界,沙丘如長城,伸向遠方。

中午11:08,到達阿左旗西北部的巴彥諾日公蘇木。巴彥諾日公蒙古語意為“富饒的山梁”,北鄰烏力吉蘇木、西與阿右旗、甘肅省接壤,是阿拉善盟“三旗一縣”跨省交通要道的金三角地區,主要植物有紅砂、珍珠、綿刺、蒙古扁桃等。其北部有亞瑪雷克沙漠。

經過巴彥諾日公,汽車拐上S317省道(巴彥諾爾公至山丹)向西北方向行駛。荒灘上布滿沙生植物,形成遼闊的天然牧場。有片沙漠荒原,長著黑柴之類植物,遠處有駱駝遊**。更遠處是一列孤獨的山巍然獨立,仿佛在修行。,阿拉騰敖包鎮是阿右旗的一個鎮子。我們購買的內蒙古地圖冊上,將雅布賴山西北的阿拉騰圖雅錯標為“阿拉騰敖包”,讓我們搞不清方向。當時軍政就發現了問題,我還不承認,說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地圖冊怎麽可能有差錯。

阿拉騰敖包蒙古語意為“金敖包”,以牧養駱駝、白絨山羊、蒙古綿羊為主,有巴(彥浩特)額(肯呼都格)、額(肯呼都格)塔(木素)公路過境。

大家在這裏看到了阿拉善右旗的第一個喜鵲窩。

離開鎮子不遠,看到有名為“塔木素”的路牌,指示右拐86公裏。這是張繼煉、張文彬兩位朋友都提到的地方。塔木素全稱應為“塔木素格布拉格”,蒙古語意為“豐碩的泉”。 塔木素東連阿左旗,南接阿拉騰敖包、曼德拉、雅布賴、阿拉騰朝克4個蘇木(鎮),西鄰額濟納旗,北接蒙古國。

前麵出現波濤般翻滾的紅色沙漠,兩邊幅員很廣。經過一處名為夏日噶廟、巴深高勒鹽湖的指示牌。在S317省道73公裏處。向南20公裏處。夏日噶廟又名沙日格廟,建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再走一段路,上高坡,境界陡然開闊,無邊無際。實際上我們已經被柏油路帶進巴丹吉林沙漠。向南望,遙遠的天邊隱約有覆蓋白雪的山體逶迤,那就是騰格裏沙漠的邊緣。沙濤更大,風更緊,將殘雪吹聚到枸杞、黑柴等沙生植物根部,為剛硬無情的沙漠增添些許溫柔。我們站在兩大沙漠之間的空曠野地,陽光清澈,冷風犀利,試圖將這難得美景與壯闊感受刻骨銘心。從蘇海圖、巴彥諾日公、阿拉騰一路走來,兩側遠山時近時遠,約束荒原,而到這裏似乎放任縱容,讓荒沙盡情飛舞,盡情舒展,盡情瘋狂。若以南北遠山為道牙,以整個荒原帶為路麵,該是阿拉善荒原上最壯闊的大道了!

接下來是鑲嵌在沙漠中間的連續長坡,前方遙遠的雅布賴山清晰可見。我們心情像野馬般馳騁。路邊沙丘間,幾峰白色和棕色駱駝成為孟根布拉格蘇木的天然移動酒旗。孟根蒙古語意為“銀子”。這是隻有一條街道的驛站式小鎮。小鎮寂靜得出奇,盡管天氣很好,也幾乎看不到行人。路邊的房屋後麵堆積著八九層破損輪胎,形成一層掩體式黑牆。勒勒車,木輪,駱駝,卡車,輪胎,交通工具的更替遙遠而漫長,但在沙漠小鎮似乎隻是彈指一瞬間。

已經下午13:05,我們決定在孟根午餐。藍底黃字、蒙漢雙語“和平餐廳”牌子下,留有手機號碼。這些細節反應出沙漠公路驛站客店的現實情況和經營特色。不過,這次女主人堅守崗位,她打電話叫來丈夫郭世棟,一起做飯。他們的小孩子與狗娃玩耍,很投入。

軍政在沙發上睡著了。我們請來郭世棟,采訪他。郭世棟33歲,是民勤人。他67歲的父親郭祥年講過爺爺拉駱駝逃荒的往事。以前生活困難時,駱駝客帶著孩子逃荒,從民勤出發向東穿越騰格裏沙漠,去左旗、中衛,大致路線經前井、中井、頭道湖、二道湖、再到中衛,總計要半個月。

郭世棟複員後曾在酒泉工作8年,他的姐夫曾在這裏放牧、做生意,因為這個親戚關係他和妻子一同跟著出來。在孟根開飯館,開小超市,為過路司機賣輪胎。除了經營這些,他還打工,比如路上翻車的,就幫助人家裝車、卸車,一年也可掙六、七千元;再就是給蒙古族人打工,比如幫他們給羊飲水等,每次有10元收入。去年,全部經營收入有12萬左右。

小孩在民勤上學。孩子隻能如候鳥一樣來去。父母親在那邊照顧小孩。想孩子的時候,就打個電話。快過春節了,他在堅守幾天就回家過年。

孟根是鎮政府所在地,鎮上有200多人,多為蒙古族,因為退牧還草,政府對他們補助,蒙古族有些人家還養羊,日子過得也不錯。說到生意,他形容自己和司機的關係,如同魚和水的關係。聽說這條路要改道,他們必須跟著路走。原來修建的這些房子,隻能當垃圾扔掉。

孟根鎮周圍山脈屬於雅布賴大山餘脈。傳說有一隻羚羊上到雅布賴大山被摔死,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發生,老百姓請了一個道人,把雅布賴山主峰拔長35公裏,才形成現在的雅布賴山脈。雅布賴蒙語意為“走”,郭世棟以及很多同類生活模式的現代驛站服務群體,與古代因道路改變而不得不遷移或轉行的人們一樣,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鏈條中。雅布賴——“走”生動傳神地概括了駱駝客、司機、小飯館經營者等群體的生存狀態。

我們交流時,進來三位過客。他們是阿拉善右旗人。其中一位男子因正對著我,“直視不諱”,好像查看敵情的古代士兵。我衝他笑一笑。他也友好地地點點頭,仍然“直視不諱”打量我們。用完餐,我讓楊文遠聯係他們,合影留念。一位蒙古男子直言不諱,拒絕。楊文遠講了一個故事:兩隻螞蟻在沙漠裏相遇,互瞪一眼離開。其中一隻螞蟻邊走邊想:在茫茫沙漠裏偶遇,就這樣離開實在不甘心。於是,它返回追上另一隻螞蟻,微笑問好。他們成了朋友。蒙古人爽快答應:走,照相去!合影後,一位蒙古人邀請我們同行,到右旗去吃羊肉。

我真想爽快答應,但考察任務還沒完成啊。

曼德拉岩畫在召喚呢!

陽光通透明媚,照耀古灘,亮得煊赫刺目。孟根距離曼德拉山大約14公裏。盡管身體頗感疲憊,但心情的激動程度絲毫不減。

即將到達曼德拉山,大片石頭山突然出現在眼前。這時,楊文遠也猛然發覺用過午餐忘了買單。軍政將我們送到曼德拉岩畫保護站,讓我們參觀,他返回孟根買單、致歉。

常年駐守阿拉善右旗曼德拉山岩畫保護管理站的是魏政鴻與老伴。履行完購票、登記手續即往山裏走去。沿途流沙中有兩處院落遺址,退牧還林政策實行後,牧戶已經遷往別處。魏政鴻說原主人每年都要來住幾天。念舊啊。

經過一道沙溝,就到曼德拉山腳,**疊加的多層岩石前,立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麵對古代藝術聖殿的門,我們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