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的生命
序
望塵子
近一段時間比較忙,落下的大量業務工作壓迫著我,一份15萬字的書稿尚在整理之中,但一接到應坤兄的文稿,我卻不敢怠慢,連天加夜地閱讀。
我與代應坤先生,是在2008年秋的一次朋友聚會中上認識的,他雖年齡長我幾歲,但熱情大方,待人坦誠,幾次碰麵後,咱倆便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這幾年來,他因為工作的關係,因為家庭的原因,人在北京注冊,卻不得不北京——安徽兩地跑,來去一陣風,甚是辛苦,咱倆一年也難以見上兩麵,但彼此的信息還是暢通的。
應坤兄一開始是從事教師職業,幾年後,改行到鄉鎮人民政府,後因考取律師資格,又走進法律服務行業,所以,他的社會閱曆比較豐富。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厚實的生活積澱,多情善感的性格,一顆孜孜不倦追求文學繆斯的心,便催生出《怒放的生命》這部厚實的作品集。
收入本集的作品,分為散文和小說(包括閃小說)兩類文學體裁,其中散文86篇,小說55篇,這些作品不能說篇篇精品,字字珠璣,卻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語言幹淨,流暢,樸實,有行雲流水之感,比較突出的有《人生驛站》、《我的熱情,你永遠不懂》、《那年那月的那場雪》等。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語言是構築篇章的磚石,為文者,如果連駕馭文字的能力尚不具備,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意義,建議還是從基礎學起吧。
二、感情真摯,動人心魄,堪稱勵誌佳作。文貴真,貴情,尤其是散文。當今的散文,無病呻吟的多,胡編亂造的也不少,讓人一看就沒有閱讀的興趣。應坤兄的散文,以飽蘸**的筆觸,寫自己,寫家庭,寫親人,寫朋友,寫熟悉的人,不能說篇篇耐讀,但一定是篇篇給人以深思和感動,有些篇目催人淚下。《尋尋覓覓的鳥》記錄了作者30年來的心路曆程:戰馬般左衝右突,“一路騰躍嘶鳴,卻顧不得舔舐一下身上的血”;如礦石般“把自己最大限度地開采,不停地兜售”;如孤鳥般“勞勞碌碌,卻找不到棲息的枝頭。”《那年冬天》則以白描的手法,把饑餓年代的貧困家庭,以及貧困家庭中的苦難孩子,描寫得細致入微、形象生動,讀後讓人噓唏不以,堪稱勵誌教育的佳作。
三、多角度多側麵地展現人物性格,寥寥幾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酒癡》中的候大勇,《酒殤》中的巴高,《鐵拐李》中的李善誼,人物塑造都是比較成功的。
四、文章短小精悍,微言大義;著筆自然,收筆利落,無枝枝蔓蔓,這可能是報刊喜歡刊登這些文章的主要原因。文短,寓意不一定淺,從所要表達的內容和主題看,比起一些動輒幾千字洋洋灑灑的小說,毫不遜色。
盡管應坤兄對文學創作虔誠而執著,但因為不是專業作家,文中有待提高的地方還是存在的。少數作品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淺於發掘,拙於構思,疏於含蓄的問題,但總體瑕不掩瑜。願應坤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文學的道路上邁出新的更大的步伐。
信馬由韁,一孔之見,是為序。
2012年8月6日 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