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散步:去森林深處享受孤獨

在喧囂而充滿欲望的城市裏,在每一個忙忙碌碌卻又一無所獲的日子裏,每當獨自仰觀浩瀚天空與茫茫黑夜的時候,內心深處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寂寥與孤獨。直到午夜十分,街道歸於沉寂。披衣站在陽台,看著城市的燈火依稀,心中就有散步的衝動。在那條兩旁都是銀杏樹狹長小路上,一個人,漫不經心靜靜徐行。散步,調節著我們的精神,在散步中孤獨,也是在享受孤獨。

把一生最後的時光用來散步、思考、寫作的,大概就是法國的盧梭了。盧梭在他的晚年是孤獨的。沒有兄弟,沒有朋友,也沒有愛人。“如今,我在世上落得孤零零—個人了。除了我自己再沒有兄弟、鄰人、朋友、社會”。正是在這種孤獨的狀態之下,他開始了另外一種生活,他投入到大自然母親的懷抱中,去尋找靈魂的庇護所。他常常獨自一個人漫步在巴黎的近郊,以采集植物標本為樂。在此過程中,他一邊回憶一邊寫作,終於為世人留下了他的最後一部著作《孤獨散步者的遐思》。

我們可以想象,遙遠的十八世紀的巴黎郊外,孤獨的盧梭每天走向森林裏的小路,仔細觀賞著森林裏的種種變化,每一朵花的開放,每一次小動物的出現都會讓他露出欣慰的笑容,從曉風吹起到夕陽西下。當世界所有的一切拋棄盧梭時,大自然沒有拋棄他。他在散步後紀錄,回憶平生經曆,談論精神改良與宗教信仰,追憶與一個殘疾小男孩的交往……如果沒有社會的拋棄,沒有世人的詆毀和詛咒,盧梭不會選擇孤獨,不會一個人蹣跚著走向森林的深處。但是,反過來想想,在孤獨的日子裏,誰又能說盧梭就是一點也沒有幸福呢?!

其實,古今中外,孤獨散步的人又何止是盧梭?不能在濁世裏苟且偷生的屈原,終究被放逐,放逐何嚐不是一種散步,盡管是被動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在散步的過程中,屈原一定想了許多許多,“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他做出死的決定,也一定是在散步中仔細斟酌的,亂世中的知識分子,唯以死抗之。文革中投湖自殺的老舍,又何嚐不是呢?

當然,散步並不僅僅是孤獨人的專利。豪放的蘇東坡也散步,看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並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沒有寫散步過程中的多少沉思,僅僅是散步自身的詩意和樂趣,就讓人沉醉。

我喜歡散步,大概在高中的時候就開始了。高三的時候,為了晚自習後能夠繼續看書,特地在外麵租了間房子,每次從學校下晚自習,都是跟當時的好友長貴一起在街上溜達一圈,有一次,一間廢棄的倉庫失火,消防隊員救火,我們甚至難得的輕鬆,作隔岸觀火之狀,心態頗有趣。每個星期,隻放半天假,那個半天,有時一個人,有時同長貴,一起到運河邊上散步,談理想,思考自己的人生,總是走的很遠。有一次,甚至不知不覺地走到我的家,於是邀請長貴到家裏,偷拿了父親的一瓶上好葡萄酒,在回來的路上,邊走邊喝,到了學校,已是傍晚,兩腮緋紅的進教室上晚自習。

工作後,家安置在瘦西湖畔,最美的就是屋後的風景。繞過小區的圍牆,一個人,走在石板路上,左邊是河,右邊是樹,一直走到保障河畔,看人在月色下遊泳,也有人垂釣,在唐城腳底下溜達一圈,從萬花園、傍花村那邊折回家裏,時間大概要有一個小時,這條路線沒有喧囂,安靜凝致,絕對是經典路線,我在不太繁忙的夜晚,總是其樂無窮地去散步,我人生中的許多決定,都是在散步中琢磨並定酌的。

最美的散步,莫過於在海邊。07年的8月,跟著妻子去青島,早晨睡不著,就一個人去海邊散步。海邊沒有人,隻有海鷗,以及海浪有規律的孤獨和鳴。這次散步,讓我的心靈得到太大的震撼。我感受到人的渺小和海的博大,同時,也感受到海的渺小,人的博大,也想通了一些事情。

散步確實是值得一輩子養成的運動習慣,在喧囂的世界裏,作為我們男人,做什麽都是在快節奏中,節奏快,讓我們喪失了太多靜下來細品人生的機會,我們的各方麵情感也變的越來越粗糙。無論時代怎樣發展,一個男人都需要在快節奏的環境下,選擇靜一靜,慢下來,所有的困惑,都會在散步中得以解決。

對於女人來說,如果一個男人沉靜,每天願意長時間陪你散步,他必然是不浮躁的,大值得你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