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鋼琴:樂器之王 家族傳承

對於男人,我隻推薦兩種樂器。第一是上篇中說的吉他,吉他是個人的,一個男人必須有自我的個性;第二就是這篇中要闡述的鋼琴,它是家庭的,鋼琴是樂器之王,就如男人是一家之主。“琴聲如訴,最好的時光,最燦爛的風霜,而或最初的模樣,都從琴鍵中緩緩流淌起來。琴聲如訴,過盡千帆之後,歲月把心跡澄清,是在身隔滄海之時,沉澱所有的波瀾壯闊。在琴音的懷抱中甘甜休憩—純美的鋼琴聲、訴盡無限的愛戀……”——若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庭,若家庭再擁有一台鋼琴,於我們男人,何嚐不是一種幸福呢?

為什麽喜歡鋼琴?是因為鋼琴是家族的,又是華貴的,少了份功利心。

我們的周圍,學樂器的應該很多吧。但是很多小孩子小時候被家長逼著學古箏,去拉小提琴,功利的味道太濃了。我看過一場古箏比賽,覺得那些小孩子仿佛遭受酷刑一樣,搖頭晃腦,而且為了增加所謂的難度,兩隻小手就在古箏弦上狂飆,雖然音樂算是不壞,但是內心沒有得到安寧的美感享受,音樂被演奏得如此猙獰,我覺得已經違背了音樂的本質。

鋼琴不同,鋼琴是舒遠而寧致的。它往往隻是表達一種情懷,適合一個人獨自傾訴,也適合一家子靜靜的聆聽。雖然鋼琴也有比賽,但是確實也很少聽到孩子彈鋼琴彈到崩潰的。

我懷念那小學伴隨我們6年的一台舊鋼琴,語文老師王玉才邊彈鋼琴邊教我們唱《讓我們**起雙槳》,同學們一如海水般清澈的眼神。多年以後,我看到一張圖片,一個墨爾本藝術家,把自己的鋼琴改裝成車,一邊行使一邊演奏,所有的造型和神韻都像極了我那多年不見的老師。不禁淚下。

在世界各國的成千上萬種古今樂器當中,鋼琴被眾多的音樂家們譽為“樂器之王”。除了由於它的體積最大、內部結構最複雜,優良全麵的性能和廣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樂器無法與之相比擬的,更主要是它與生俱來的恬靜和貴族。

“在所有樂器中,鋼琴最像機器。它簡直就是一種機器,人用手操作的機器。其尊容談不上優美,故此畫家們很少讓它入畫。然而人機結合,人機相遇,它忽地靈通了!能彈了。彈貝多芬,如哲人之沉思雄辨;彈肖邦,如吟詩;彈德彪西,如作畫。它竟兼有了詩人、畫家、哲人、鼓動家的功能。尼采、托爾斯泰、阿道爾諾們愛之,彈之,當然不是沒有緣故了。”;

“想想看吧,世無鋼琴,我們也就沒有莫紮特的二十幾部鋼琴協奏曲了;也就沒有貝多芬的奏鳴曲了;沒有肖邦的那些鋼琴詩了;德彪西的‘鋼琴畫’也就不可得而賞之了。那人間將是何等的荒涼、寂寞!”辛豐年先生在《鋼琴文化300年》中的論述,我想是最直觀地闡釋了鋼琴為什麽能稱為樂器之王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隨著幾百年的演變,現代鋼琴主要分為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我們見到的音樂會常用的大三角鋼琴,最重的可達79噸。迄今為止最昂貴的鋼琴是一架1888年生產的斯坦威(steinway)牌三角鋼琴,1980年在紐約以18萬英鎊的高價被拍賣。

立式鋼琴價格便宜,占用空間小,成為家庭的購買對象。在歐洲及美國,鋼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鍵盤樂器,它背後總是藏著溫情。《致愛麗絲》背後的小愛麗絲的鄰居雷德爾老爹,他是個善良的人,他愛畫畫,愛聽音樂。每到春天,他就騎著馬到森林裏去,秋天帶著一大捆畫回來。他把賣畫的錢都分給了小愛麗絲這樣的窮鄰居,而他即使再窮,家裏還要剩下一架破鋼琴。

雷德爾老爹病了,他臨終的願望就是,看一眼森林和大海,看一眼塔希提島,看一眼阿爾卑斯山。在那個寒冷的聖誕之夜,青年音樂家貝多芬隨著小愛麗絲來到了老畫家的身旁。他輕輕地打開了老畫家的那架舊鋼琴的琴蓋。他坐在這架舊琴前,心中似有一種神秘的**湧起,他的手指輕輕的按動了琴鍵……那一刻,小愛麗絲、貝多芬、雷德爾老爹,在鋼琴的旋律中,他們就是世界上最近的祖孫三代。貝多芬在這架舊琴前,就如一個巫師一樣,實現了雷德爾老爹最後的願望。

許多年過去了,貝多芬從沒忘記過這個冬天的夜晚。他的心靈常被一種難以名狀的感情纏繞著。終於有一天,他憑著準確的記憶,寫出了那首曲子,他的心情才稍微平靜了一些。他難以忘懷那位善良、美麗的小女孩愛麗絲。他不假思索地把這首鋼琴曲題名為《致愛麗絲》。

我想,這些故事都是我們無法抗拒的。因此,無論如何,作為男人,為你的家人添置一架鋼琴吧。無論誰去彈奏,都能帶你夢回初戀、夢回家園、夢回那生命的朝露,以及那一幕幕的似水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