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朝有個性的文人是非常多的,上篇寫的徐渭算一個,這篇寫的李贄更是個性十足的剽悍狂人。說到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李贄算是文人中死得比較傳奇的。他入獄後,就準備死了。苦於監獄看得緊,找不到自殺的工具。這一天,機會終於來了,剃頭師傅幫他剃頭,剃完頭後,趁剃頭師傅轉身的一刹那,李贄迅速奪取師傅的剃頭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自己的脖子上抹去。頓時,熱血四濺。不過,他畢竟太老了,已經75歲,或者剃頭刀多少天沒有磨了,根本不是那麽快,未一刀致命的李贄拖延了兩天,才最終淒慘死去。他選擇自殺並不是害怕受審定罪,入獄前,他已經重病纏身,曾寫詩明誌:誌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願早一命歸黃泉。自殺後未死,侍者問起自殺動機,他倒是坦然。侍者問曰:“和尚痛否?”以手書其手曰:“不痛。”又問曰:“和尚何自割?”書曰:“七十老翁何所求!”遺言也說的非常之瀟灑:倘一旦死,急擇城外高阜,向南開作一坑,長一丈,闊五尺,深至六尺即止。既如是深,如是闊,如是長矣,然複就中複掘二尺五寸深土,長不過六尺有半,闊不過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未入坑時,且閣我魄於板上,用餘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換新衣等,使我體魄不安……即安了體魄,上加二三十根椽子橫閣其上……使可望而知其為卓吾子之魄也。周圍栽以樹木,墓前立一石碑,題曰:“李卓吾先生之墓”。李贄絕對是一個性格巨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非常酷的一個人。
作家李敖在《李敖快意恩仇錄》裏曾寫道:“人物中我偏好‘性格巨星’式,像東方朔、像李贄、像金聖歎、像汪中、像狄阿傑尼斯(Diogenes)、像伏爾泰、像斯威夫特(Swift)、像蕭伯納、像巴頓將軍(Gen.GeorgePatton),我喜歡他們的鋒利和那股表現鋒利的**。”李贄出生在福建泉州,祖上經商,但是到了李贄父親李白齋這一代,家裏光景一日不如一日了。但是李白齋是個俠士,樂善好施,結果家裏更窮,甚至把老婆的首飾都拿去典當了。李贄是長子,底下還有7個弟弟妹妹。李贄的母親在他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也促使他養成了孤僻獨立的性格。不過,我們現在發現,李贄的命似乎不好。嘉靖三十一年,26歲中福建鄉試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授河南共城教諭,這是一個離家千裏之外的無名小官職。挨了4年,終於升任南京國子監博士。不過,幾個月後,父親在泉州死了,按照禮法規定,回鄉守製。由於當時倭寇盛行,回家途中十分曲折,半年後才趕回家鄉。服喪期滿,他帶領家室到北京,一方麵是為了避亂,一方麵希望在京城謀個一官半職。可是,在北京呆了兩年,才混到一個南京國子監教官的閑職。然而,到任第一天,他次子突然染病身亡。沒過多久,祖父又死了,按照規定,又要休官守製。你可以想象,官沒有當幾天,時間全花在了路上。萬般無奈之下,一家幾口人走到河南,實在是苦不堪言,李贄無奈把妻子和3個女兒留在河南,並置了幾畝地,讓妻女自食其力。但是,等他4年後來找她們,女兒已經餓死兩個。若不是朋友們資助,後果更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