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李清照:錯看男人,寂死江南1

(一)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醉花陰》據說是李清照寫給離別後他男人的,詞境淒苦,有點像鄭智化的歌。後人看李清照,從詞中就能讀出她一生的悲劇。一代詞宗,“文章落紙,人爭傳之”的李清照,最後竟死無所終,具體的死亡日期和地點,湮沒無聞。

中國文人的最大不幸,不是生錯了時代,就是生錯了地方,而身心疲憊、神勞力絀的李清照,既生錯了時代,又生錯了地方,而且經曆她生命中的三個重要男人,也是一個比一個差。

李清照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男人當然是她的父親——李格非。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曆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家中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李清照母親也是書香門第,其父王珪則是翰林大學士。不過,天有不測風雲,生下李清照第二年,王氏就得了一場大病撒手人寰。幸運的是,不久進門的後娘也是十分賢良之人,後娘也姓王,爺爺乃是仁宗期的重臣王拱辰, 這位繼母對清照視同己出,無半點嫌棄,悉心照料,因此,清照的童年幾乎沒有太多的心理陰影。

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她沒有沾染官宦子女的臭毛病,賢良淑德,才華無雙。

嚐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如夢令》就是她十六歲前的作品。

對於女兒的詩才,李格非同樣頗為自得,沒事就拿出女兒的作品給同僚或者名家賞析。也就是在這一階段,李清照寫出了《如夢令》(嚐記、昨夜)、《雙調憶王孫》、《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這樣的傳世之作。

據說有一次,名譽京城的著名文士晁補之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如夢令》被給一些士大夫聽,眾人聽後無不擊掌稱妙,皆問是何人所作,當得知是李格非16歲女兒所做,全場皆驚。

也許,幸福都是短暫的,父親李格非帶給李清照的是一個良好的詩書環境,但政治上屢遭牽連,也給李清照的纖弱身體中注入了悲劇的因子。

李格非以文章受知於蘇軾,眾所周知,蘇軾也是王安石新政的反對派,以蘇軾為首的反對派被稱為“元祐黨人”。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李格非卷入朋黨之爭中,在右相蔡京的唆使下,宋徽宗下令將“元祐黨人”一共309人的名字刻碑,李格非名列第26位,這就是著名的“元祐黨人碑”。“元祐黨人碑”碑文稱,奉聖旨,309人及其子孫世世代代不得為官;皇室子女也不得與309人的後代通婚;已經締結婚約的,也要撤銷;309人的一切作品統統作為禁書予以銷毀。4年後,1106年,文德殿的“元祐黨人碑”被雷擊碎裂,宋徽宗擔心老天爺這樣的發飆和警告,派人銷毀全國各地的“元祐黨人碑”。

不過,這一回的政治災難,讓李格非的仕途在有生之年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而李清照亦深受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