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我是一個將軍
跳繩,中國最經典的兒童遊戲之一。其曆史悠久,已逾千年,唐稱“透索”、宋稱“跳索”、明稱“白索”、清稱“繩飛”,民國以後才稱“跳繩”。唐李百藥《北齊書》載:遊童戲者好以兩手持繩,拂地而卻上跳,且唱曰“高末”(《北齊書·卷八·帝紀第八》,中華書局,1972年11月)。另,清彭蘊章撰《鬆風閣詩抄》中有句雲“白光如輪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輪中”(清同治年間刻本)。
和打珠子、跳皮筋不同,跳繩沒有性別之分,男孩女孩都喜歡玩,有時還一起玩。 跳繩有許多花樣。同步雙腳跳,是最常見的,還有單腿輪換跳躍,顯得活潑一些。彈簧跳,雙腳並攏,每次落地隻能用前腳掌站立,像富有彈性一樣。雙跳,跳起一次時,要讓繩子從腳下過兩次,跳一兩個可能不難,要一直這樣跳下去,可能會叫人手忙腳亂。還有腳尖和腳跟輪換落地,讓繩子通過,粗看好像不曾跳起一樣。“花跳”,甩繩時,雙手交叉,左右交換,有難度,搞不好會打絞,但很好看。還有原地跳,跑跳、向前跳、退後跳、障礙跳、轉圈跳等。
跳繩分單跳、雙跳、混跳等。
單人跳,一般以計數為主,即一次能連跳多少個不失誤,或者在規定時間比如一分鍾內,能跳多少。
雙人跳,也比較普遍。甲為主跳,乙可跳進一起跳,亦可跳進跳出。出入形式有麵進,即麵對麵地跳進;有背進,即背對主跳鑽進;從前進,即從前麵跳進;從後進,從主跳的背後鑽進。腳法和單跳相同,可以跳出很多花樣,甚至可以出現兩人三足跳。
雙人跳,最重要的是配合一定要默契,當然,水平也要基本相當,一強一弱,一生一熟,是無法取得好成績的。
雙人跳常用的童謠:
(甲)我是一個將軍,誰來跟我當衛兵?(乙)我來跟你當衛兵。(甲)你是誰?(乙)我是一個小姑娘,(甲)請你跟我滾回去[1]!
由羅時漢提供。乙根據謠詞內容跳進跳出,如果是個男生,則回答“我是一個小學生”。 跳繩總體而言,是個集體項目,混跳即多人跳,是最常見的形式,人數不限,兩人甩繩,其餘人依次跳進跳出,若有人動作不成功,便罰其下場甩繩,其餘人則從頭再來。
混跳的童謠很多,甩繩的,跳繩的,大家一起唱,過一人,唱一句,愉悅歡快。一般十句為一輪,也可反複念唱,直到有人出錯。唱得最多的是這一首:
一麻子跑,二麻子攆,三麻子撿到三分錢,四麻子買,五麻子吃,六麻子欠得涎直滴,七麻子撿了個手榴彈,炸得八麻子團團轉,九麻子回去告法官,十麻子回去挨扁擔。 欠,qiàn,方言,心有所欲;想念。武漢話“欠”,表意很豐富,既可指對食物的渴望,如欠吃欠喝,也可指對人物、事物的思念,如欠某個人,欠到哪裏去玩,甚至還可以將“欠”字強加給對方,如“欠死你”。涎,音xián,唾沫,口水,也有讀作“cán ”的。 最後兩句有唱作“九麻子抱倒個鹹鴨蛋,十麻子回去喝稀飯”的。麻子,一作“毛子”。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買藥,四兔子熬,五兔子死了,六兔子抬,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九兔子坐在地上哭起來,十兔子問它為麽事哭?九兔子說,五兔子一去回不來!
這首謠歌的產地可能不是武漢,但曾在武漢廣為傳唱。光緒二十六年,北京會文書院的美國傳教士何德蘭(Isaactaylor headland)編纂了一本名叫《孺子歌圖》的童謠集,這本書選登了童謠一百多首,中英文對照,還有許多精美的兒童生活照片,其131頁上刊登的童謠《大禿子得病》與《大兔子病了》有點類似,今錄之:“大禿子得病,二禿子慌,三禿子請大夫,四禿子熬薑湯,五禿子抬,六禿子埋,七禿子哭著走進來,八禿子問他哭什麽,我家死了個禿乖乖,快快兒抬,快快兒埋”。
混跳還有一種玩法:三個小朋友分別跳進繩圈,進一個,唱一句,都跳進去以後,再分別從繩圈中出來。可一組人重複玩,也可分組比賽。謠詞如下:
我是火車頭,我是火車廂,我是火車尾,車尾到了站,下,下,下!
由王鋼提供。
跳繩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運動,同時,還是一種優美的形體展示,有氣質和有底蘊的人,會將簡單的跳法融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主要參考書目:
朱介凡編著:《中國兒歌》,台灣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年12月。
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歌謠研究會《歌謠》第1~3卷(1922年12月17日~1925年6月28日、1936年4月4日~1937年6月26日出刊)。
武漢市蔡甸區文化館編:《蔡甸民間歌謠集成》,內部資料,1998年刊行。
桂琴甫搜集、整理:《新洲縣古今民間歌謠》,手寫稿,1986年。
朱天民編撰:《各省童謠集(第一集)》,商務印書館,1923年第1版。
黎錦暉、吳啟瑞、李實搜編:《中國廿省兒歌集》,中華書局,1923年10月第1版。
張正藩、王祖佑搜編《湖北民歌集》,漢口新昌印書館,1932年7月。
朱建頌輯注:《武漢民間歌謠》,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 羅時漢著:《白沙洲蘆家》,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彭翔華編著:《武漢民間童謠輯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