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中國放衛星的人
發射任何一種航天器都必須用不同推力的火箭把它送上天。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衛星、飛船都是用長征係列火箭發射的,其實,這種長征係列火箭還有一個名字——任新民,中國火箭之父!可以說,那些矗立在發射場上的長征係列火箭,都是他的孩子。這位世界級的火箭發動機專家,獲得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我們的小火箭
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航天科學家。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生於安徽省寧國縣,父親是一位私塾教師,家庭雖然貧寒,可當教師的父親,對任新民學習一點不含糊,專製的家長教育方法,一點沒有使任新民少吃棍棒之苦。小小的他,十一歲就在父親的教育下小學畢業。接著,父親又帶他去考取宣城中學。那時,中國戰亂頻頻,十四歲的任新民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他發現,光是跟著熱血青年喊口號,不能拯救中國,學好文化科學知識才能實現救國理想。強烈的求知欲,使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化工係。1945年6月,考取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研究生。1948年9月,被美國布法羅大學機械工程係聘任為講師。
1949年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遠在大洋彼岸的任新民歡欣鼓舞,經過種種艱難險阻,於1949年8月回到了祖國懷抱!
年輕的共和國多麽渴求人才呀!不久,任新民派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任火箭武器教授會主任。接著,調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任**發動機設計部主任,從此,他與中國火箭結下了不解之緣。
五十年代初期的中國,完全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一窮二白!國家經濟一窮二白!人民生活一窮二白!科學技術一窮二白!許多中國人連火箭導彈什麽樣都不知道,好說歹說,蘇聯答應借給我們一個小小的導彈頭看看。
一個深冬的夜晚,滿洲裏火車站冰天雪地!任新民和他的學生,站在凜冽的北風中,期盼著蘇聯那列火車的到來!
直等到後半夜,一列黑色的軍列,哐哐當當!徐徐駛入人們的視線!
列車一停,大家迫不及待地上去打開蒙布——一顆小小的P-2導彈頭!別看這個小小的家夥,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剛興起的一門新的軍事應用武器,有了這玩意,外部列強就不敢欺負咱。
任新民如饑似渴帶領他的團隊開始了P-2導彈的仿製工作。
能把彈頭送多遠?擊中什麽目標?關鍵是用什麽樣的火箭把它送出去。所以說,火箭發動機就是導彈的“心髒”,是導彈仿製中的重要關鍵技術。擔任**火箭發動機設計的任新民,先後克服了材料、工藝、設備及推進劑等方麵的重重困難,終於在1960年下半年仿製成功P-2導彈的**火箭發動機。1960年12月,成功地發射了中國製造的兩枚近程彈道導彈。
經過五年多的艱苦奮鬥,終於在1970年4月24日,用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而使中國掌握了研製多級運載火箭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技術,揭開了中國航天活動的序幕,長征運載火箭光榮地載入了中國航天史冊!
我們的大火箭
中國是個大國,領空領海無比廣闊,近程導彈不能擔當保衛國防的任務,我們必須掌握中、遠程彈道導彈技術。要實現這一突破,火箭推力是關鍵,任新民又進行加大**發動機的試驗。
兩年後的一天,中國第一枚中程彈道導彈飛行試驗開始!
人們屏著呼吸,隨著口令員的報數:·····5、4、3、2、1——起飛!隻聽“轟!”的一聲巨響,火箭沒有隨著“起飛”的命令跟著起飛,而是炸成了滿天的碎片!
試驗失敗了!
任新民撿起導彈碎片,流著眼淚,默默地回過頭去!
大家望著這位年邁的科學家,想起他為中國火箭所付出的艱辛,懷著崇敬和沉重的心情,默默地跟在他後邊。
任新民把導彈殘骸一直抓在手裏,腦子裏始終是那一團衝天的火光!問題到底出在哪?······是不是**加注過量,告成這次試車失敗?中遠程彈道導彈到底用什麽做推進原料呢?他想到了液氫液氧,特別是火箭的第三級,采用常規推進劑還是采用液氫和液氧?任新民提出自己的見解:“盡管氫氧方案的關鍵技術多,難度比較大,研製周期長,但能提高運載能力,而且又是今後航天技術發展必須要走的路,這個台階遲早得上。”
經過反複論證,最後領導決定:發射通信衛星的運載火箭第三級采用液氫液氧,並將這一運載火箭命名為“長征三號”,1983年5月,全係統試車獲圓滿成功!
長征三號的重大技術關鍵和縱向耦合振動問題(國外文獻稱為POGO)的解決,標誌著中國在大型運載火箭結構與液路係統動態特性研究方麵,取得了重大進展,它把試驗通信衛星送到距地麵36000公裏的赤道上空,與地球自轉角速度相同,不僅為中國今後大型運載火箭的研製積累了新的經驗,還帶動了國內相關技術學科的發展。
這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晚上,任新民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周總理稱他是“中國放衛星的人”。
這位中國放衛星的人,不僅將中國衛星放得越來越高,1990年4月,用他的“長征三號”火箭,成功地將美國休斯公司研製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入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實現了中國運載火箭國際商業發射零的突破,贏得了良好的國際信譽。而任新民本人並沒有把這些讚譽當回事,問:“前三十年我們走過來了,後三十年幹什麽?如何幹?”
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巍巍眺望的不是自己那美麗的夕陽,而是中國航天的未來!
——致敬!火箭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