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不同群體的分類及其特點

第一章 群體的分類

如果是同族人組成的大眾群體,從精神層次上來說要比不同民族的個人組成的群體高些,這是因為他們在同一文化習俗的影響下獲得了共同特征,經過多年的相互影響,最終才形成了一個民族。

環境差異導致了文化差異,也導致了民族的氣質分化,它對群體性格有著重大影響。這是一種決定性力量,限製著群體性格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一條基本定律:民族精神是最強大的,相比之下,群體的次要性格並不十分重要。

一、兩大群體類別

我們在前兩卷論述了大眾群體的一般特點,也了解了群體行為的一般心理特點,但仍有待說明的是,群體也有不同類型,在一定刺激因素的影響下,群體各自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我們先用幾句話來談談群體的分類。

不同民族的人組成的群體完全不同,如果是一個由各個民族組成的群體,我們就能看到群體的原始形態——一群素不相識的個體相互打量評價,並保持著警惕心理。要團結這樣一個群體,唯一的共同紐帶是首腦,如果這名首腦德高望重,這個群體就能迅速團結起來,反之則不可能。數百年以來,野蠻人不斷進犯羅馬帝國,這些野蠻人的來源就十分複雜,他們中有高盧人,有日耳曼人,也有斯拉夫人,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小部落,因此我在這裏把他們作為此類人群的典型。

如果是同族人組成的大眾群體,從精神層次上來說要比不同民族的個人組成的群體高些,這是因為他們在同一文化習俗的影響下獲得了共同特征,經過多年的相互影響,最終才形成了一個民族。他們有時也會表現出某些一般群體的特征,但這些特征也帶著深深的民族影響。

在某些特定影響的作用下,這兩種人群都有可能轉變成有機的或心理學意義上的群體。我們把這些有機群體分為以下兩類:第一類我們稱之為異質性群體,成員個體性格各不相同。

這類群體也可分兩種:一種是無名稱群體,比如在街頭糾集的群體或某種突發因素導致的人群集會;另一種是有名稱的群體,比如陪審團、議會等。

第二類我們稱之為同質性群體,成員個體有共同的特點、追求或信仰。這類群體亦可粗略分為三類:一是派別相同,如政治派別、宗教派別等。這類群體是由抱同一政見或有同一宗教信仰的個人構成的。

二是身份團體相同,比如大家都是軍人,或都是出家修行的僧侶,或都為同類工作的勞動工人等。

三是根據階級劃分的,如無產階級、工人階級、中產階級、農民階級等。

接下來,我們簡單地談談指出這些不同類型的群體特征。

二、異質性群體

1.構成方式

本書用了大量筆墨分析異質性群體的特點,我們先來看看該群體的構成方式。

這種群體的成員性格特點是不相同的,比如有的人利欲熏心,有的人好色如命,有的人慷慨豪爽,有的人吝嗇小氣。

他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比如有的人是廚師,有的人是鍾表匠,有的人是醫生,有的人是記者,有的人是工程師……他們的智力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的人才華橫溢,而有的人愚昧無知。鄉村莽夫與天才科學家都有權在同一時間在埃及欣賞金字塔。

總而言之,異質性群體魚龍混雜,有著形形色色的社會成員,是由不同性格、不同職業、不同智商的人構成的。雖然異質性群體中的大致構成差不多,但不同異質性群體表現的集體心理與成員個體心理也還是有著本質的差別,個體的智力也受這種差別的影響。前麵我們已經論述過,個人智力在群體中不起作用,無意識的情緒支配著每一個群體成員。

而其中一個基本因素,即民族因素,能使不同的異質性群體在心理和行為上幾乎完全不同。比如一個中國人組成的群體,和一個由英國人組成的群體肯定完全不同,黑人群體與白人群體表現出的群體特征更是明顯不同。隻要看上一眼,我們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一個東方人與一群西方人區別開來。

2.群體特點

除外貌特征外,各個民族間的最大差異是文化差異。正是這種文化差異形成了民族的性格特點,彼此之間習慣不同,思想方式不同,信仰不同……因此形成的民族性格,是人們行動最強大的決定因素。這種民族性格的作用在群體中會更加鮮明地表現出來。

在特定文化環境中形成的群體——當然,這種情況相當罕見——由不同民族組成的群體,他們的感情和思想方式完全不同,這會使群體之間的差異變得十分突出,無論他們的利益多麽一致,也無論他們是否有同一宗教信仰。

社會主義群體總試圖在大型集會中,把每個國家的工人代表集合在一起,期待共同為全人類幸福的努力,而最後卻總是以分歧而收場。

拉丁民族的群體就是集權與獨裁統治的信奉者,無論發生了什麽事,都無一例外地求助於國家幹預。不管這些人多麽開放或多麽保守,但在實現自己目標的時候,常常期待國家機器助其達成目的。

與此相反,由美國人組成的群體就不拿國家當回事,他們隻相信個人的主動精神才能為自己實現目標。同樣是為了爭取某種公平,中國人會上訪,而美國人則選擇遊行。

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精神符號,法國人的群體追求平等,英國人的群體熱愛自由,德國人的群體則特別看重紀律。

正是這些差異解釋了為何有多少個國家,就有多少種不同形式的政治信仰和民主主義。

由此可見,環境差異導致了文化差異,也導致了民族的氣質分化,它對群體性格有著重大影響。這是一種決定性力量,限製著群體性格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一條基本定律:民族精神是最強大的,相比之下,群體的次要性格並不十分重要了。

我們前文說過,群體的狀態是一種原始狀態,而支配群體的力量也類似於野蠻力量,至少是向這種原始的野蠻狀態的回歸。但當一個民族有了自己的性格之後,該民族就獲得了結構穩定的集體精神,這使得人們擺脫了缺乏思考的群體力量支配,從野蠻走向文明。

民族因素之外的異質性群體,則分為無名稱的群體和有名稱的群體,前者如臨時街頭團體——它們也許會有臨時性名稱,如果邁克爾粉絲團、某某旅遊團等,但這和有名稱的群體,如精心組織起來的議會和陪審團相比,則缺乏責任感;而後者則以發揮責任感為目的,這使得它們在行為在上有著絕對的天壤之別。

三、同質性群體

同質性群體可以粗略地從派別、身份團體和階級來區分。

有一個詞叫黨同伐異,由此可知派別的力量。派別是最基本的同性質群體劃分,也是同質性群體組織過程的第一步。而劃分派別的是信仰,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隻要他們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相同的政治觀念,便可劃為同一派別,無論他們是教師、公務員或商人。

第二種同質性群體是身份團體,被共同的信仰聯係在一起。

與派別群體不同的是,身份團體由職業相同的個人組成,因此他們還有相似的修養和比較接近的社會地位,如軍人和僧侶團體。

第三種同質性群體和派別有所不同,讓他們結合在一起的不是共同的信仰,也不是因為身份相似,而是因為某種共同利益、生活習慣以及幾乎相同的教育,這就是階級。比如我們常常說的無產階級、工人階級、中產階級等。

以上三種群體一旦形成,他們就有了明確的使命,因此成為一個特定的組織,與本書談的群體特征迵異。因此本書隻討論異質性群體,關於同質性群體則放在另一本書《革命心理學》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