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永遠在成長路上

大家好,我是豬妞。

這是我的不知道第幾部長篇單行本,因為從《三年十一班》以後,出版順序和連載順序就不一樣了,更不用說還有《一見如故》這樣戰線拉很長,比《蕁麻》早開連載但至今依然在連載的。按寫作順序大概是第二十部。

《蕁麻》算校園甜文,稍稍寫出了點懸疑的感覺,剛開始連載時讀者們猜了挺長一段時間誰是男主角,小葉出場存在感很強,隻不過是凱昕的心動對象而且還表現得花三花四看起來不守男德,讓人不敢輕易相認。

其實原因就是我厭倦了“作者像給豬配種一樣指定男女主角快馬加鞭地確定關係,然後瘋狂發糖發刀”的寫法,想嚐試模擬一下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逐漸認識逐漸了解,過程中有猜測有誤會,可能兩情相悅也可能自作多情,就像曉曉說的“我們誰能做到上帝視角、勝券在握”,就像追更的讀者在中間章發出呐喊:“瘋了!男的也太難懂了!”

這本書最初的版本是第三人稱常規寫法,然後改編成劇本,視聽語言的表現力比文字強太多,節奏和懸念感都更勝一籌。於是我在想,怎麽讓小說不輸劇本?一條敘詭的康莊大道在我麵前展開了,嘻嘻。

不管是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情感,還是女主角自我認知的偏差,都是隻有文字可以對讀者造成的誤導,鏡頭前一覽無餘。也許有人會嗤之以鼻,玩這種小伎倆有意義嗎?會有不一樣的代入感,小說裏“我”自稱是個胖子,大家可能將信將疑姑且看下去了,代入胖子的視角去跟進這個世界中的種種發展;劇集裏擔當女主角的演員必然苗條漂亮,大家會擱淺在“你哪裏胖?你不要‘凡爾賽’了吧!”的質疑裏停滯不前。

有趣的是,直到連載最後一章時大家仍不相信她是個胖子,懷疑是不是其實在旁人視角裏是個豐滿有肉的美女?在我想象裏她是真的平胸、有小肚子、大腿有點粗粗這種身材啦,不是什麽“所有肉肉都長在該長的地方”的尤物,想塑造的就是個正常人,生活中說自己胖時不會被朋友質疑“你是在‘凡爾賽’”,反而會提出一些減肥建議的類型。

臉是很可愛的,故事裏老師光看臉就特招了沒參加過藝考培訓的她,開學第一天凱昕也問過是不是拍過廣告,雖然沒拍過,但她就是那種日化用品廣告裏常用的“溫馨家庭的可愛寶寶”童星臉,與此同時胖胖身材的缺點也很明顯。

招生老師可能認為這種情況減減肥就行了,但那種十全十美的好事哪能常有,有些人不幸也是減肥苦手。不過曉曉有了廣播台的實踐經曆將來往播音方向發展也會有一番天地,不用擔心。

但我主要想表達的是每個人都可以揚長避短自得其樂,同樣是半杯水,與其關注少掉的半杯水不如關注擁有的半杯水,心情完全不一樣,不要糾結這些才是王道。說實話生活中真沒遇到過能稱得上難看的女孩子,通常就算有缺點隻要化點妝穿對衣服也能規避。女生真的對自己要求很苛刻,明明非常亮眼卻常常貶低自己的長相,經常對照魔術濾鏡下的網紅挑剔自己。

在這個故事裏,曉曉因為是社交恐懼障礙患者格外放大了這些特質:害怕負麵評價、關注消極反應、為自己設定高標準、回避社交情境讓他人代勞,生活中的女孩子或多或少也有些輕微的類似表現,大家可以學著用“暴露+認知重構”的方式學著鍛煉自己去改善。

說回小說本身,第一人稱敘事也有第一人稱的弊端:無法自誇。所以在這裏要使勁誇一誇曉曉,就是可愛!肥而可愛!穩重點來說另一個弊端,描寫要符合曉曉的心境——曉曉沒喜歡上你,你隻能帥得平平無奇,所以第一次對葉堯外貌的直接渲染出現在他和凱昕撇清關係之後,比較晚了,在此之前一直是葫蘆娃……男主角真慘。

總之,外貌也好,戀愛也好,都不是最重要的。曉曉在大一這年為了融入新生活做了很多努力,嚐試著克服社恐、參加社團,學會參與小組討論完成自己的分配作業,和社團朋友們一起工作一起出遊,開始自己很不擅長的運動——羽毛球和長跑,把廣播做出了自己的風格,為了台詞課的期末成績自薦,最後連看似不可能的競選都在葉堯的搗亂下完成了,也正是在這些努力中更讓人看見她的閃光點,如果一整年都宅在寢室躲著不見人,恐怕不會有這樣的收獲。所以,首先要解決自己的人生問題,感情問題也會隨之迎刃而解。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看見了周圍很多人對她的影響,為首的是葉堯,但也不隻葉堯,更有帶她結交朋友的凱昕、在社團裏格外照顧她的部長、公平公正以身作則的台長等,就像長跑考核,這個班級因為有了出色的領跑人才能全員合格。這個係列的書有三本,都短短的——和《一見如故》相比,《雀翎》和《麥秸》是其他女生做主角,有一個模糊的共同主題,所以叫“成長第三定律”,成長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

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已經被推倒了,那麽曉曉會怎樣影響大家呢?敬請期待後續的故事吧。

我們下本書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