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凍結反應的原理

肉食動物生存要吃肉,弱的就被吃掉。一個要追、要打,一個要躲、要逃。

捕獵者和被獵者都對運動的物體特別敏感。這是在長期的生死鬥爭中進化出的一項強大的本領。動物敏銳的感覺器官,可以綜合通過聲音、視覺、氣味甚至空氣的流動來感受物體的運動。唯如此,捕獵者才容易觀察到逃離的對象,被獵者才容易觀察到快速逼近的獵手。

青蛙大概是這項進化的極致物種,它們的眼睛能夠發現飛行或跳躍中的小昆蟲,精準地計算其軌跡並準確捕獲,但由於它們的眼睛不會關注靜止的昆蟲,所以就算給它的周圍擺上若幹新鮮的死蒼蠅,它們還是會因為不能食用而餓死。

一頭羚羊正在烈日炎炎的大草原上悠閑地吃草,突然感覺空氣的流動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同時還夾雜著些許肉食動物的腥氣撲鼻而來。這時候,它一定會停下所有的動作,將頭抬高(大部分感受器官都集中在頭部),盡量用眼睛、鼻子、耳朵和身上的每一根毛發來判斷:

有沒有危險?

危險來自什麽動物?

它們有多少?

它們的速度有多快?

它們距離自己還有多遠?

我們的群體能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需不需要逃跑,還是要戰鬥?

往哪裏跑不會中埋伏?

……

這麽多的問題,需要在1秒鍾以內判斷出個大致結果(對於動物來說,更多的判斷不是使用大腦思考),否則就可能讓自己葬身敵腹。

經過逐代的進化,人類也積累了這種本能的反應。在感覺到可能有危險的時候,立即減少動作,保持靜止的同時收縮肢體,這就是凍結反應。凍結反應的過程,一方麵是躲避危險;另一方麵也是集中所有感官和神經係統進行信息搜集、信息判斷。在快速對局麵做出分析和判斷後,再采取相應的行動。

這件事情實在很不容易,在那一刹那會消耗掉神經係統的全部能量。神經係統的高度集中會使得身體運動短暫失控,一方麵是因為神經係統無暇顧及;另一方麵過多的運動會增加神經係統的負擔,不必要的動作可能會在情況未知的時候闖禍。不動可以將未知情境中的變化可能性降至最低,最容易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最容易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策。如果自己亂動,則無形中將變數和可能出現的負麵刺激以幾何級數增大,需要處理更多的未知變化,反而增加了自己的負擔。

所以,不動比動更安全。

凍結反應再細分,可以分成“驚”和“怕”兩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