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0:表演會克製住微反應嗎

反複通讀這本書,再加上背熟《微表情》,到時候按照你們分析人的規則來進行相對應的表演,是不是說謊就天下無敵了?

不可能。

即使是最優秀的演員,也是按照劇本的設定進行表演的。

即使是最狡猾的騙子,也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實施詐騙的,但他們會比演員更敏銳,因為他們麵對的對手是鮮活的,而不是劇本中的另外一個角色。

即使是最有城府的腐敗官員,也是按照此前貪腐過程中無數遍打磨過的說辭來進行掩飾的,隻要麵對證據,就無法再繼續自圓其說。

如前所述,如果不用刺激源進行幹擾,小學生也可以把作文背得繪聲繪色。想要用表演來對抗行為分析,必須知道表演過程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刺激源,以及麵對每個刺激源最合理的表現應該是什麽,然後通過強大的大腦記憶和無數遍的排練,把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眼球的轉動,每一次肌肉的舒張,每一個身體姿態的變化,以及表情、言語都細細掌握熟練,方可實現。

你會發現,演員所使用的劇本,其實就是告訴演員,在接下來的表演中會遇到哪些刺激源(劇情),應該怎麽表演最合理,所以優秀走心的演員可以演得惟妙惟肖。他們之所以能夠表演得富有感染力且逼真,是因為都接收並實踐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係,也就是融入角色感受,醞釀劇中情緒,由內而外地表演,而非公式化地刻板演出。演得真,是因為真的有情緒,所有的表情動作和聲音都是在恰當的情緒支配下自然流露的,而這些情緒,是演員根據劇本需要,提前在頭腦中用共情或虛擬情境醞釀出來的。所以,他們不是理性地在控製自己的動作和表情,事實上也沒有人能做得到。

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是非常優秀的演員,一旦沒有了劇本,心裏再多些與切身利弊相關的牽掛,那麽一切演技預案都將崩塌。

當然,為了混個臉熟的演員可能每天都在進行著理性表演,也覺得自己演得不錯,深受大批粉絲喜愛。這種情況其實不在我們的討論範疇之內。

?實驗案例

演技能否對抗微反應

我們進行了一個實驗,請被試在自然鬆弛可以任意掌控的情況下,進行重複表演,看看是否能夠通過理性控製而將三次表演完美重複。

我們架設了攝像機,拍攝被試的每次表現,並在後期回放比對。

實驗過程中,我們依次展示三張照片,每次展示一張。要求被試在看到第一張之後,設定一套表演預案,要表達的內容很簡單:“這姑娘很漂亮!”對於被試的表演預案風格沒有任何限定,鼓勵每位被試使用自己最擅長控製的表演風格,誇張也好,內斂也罷,隻要被試三次表演都一樣即可。

如果被試能做到,就證明微反應的理論可以被表演克製。

如果被試在做好充分心理準備及有表演預案的前提下仍然做不到,那就證實了我們的理論假設——表演無法對抗心理應激微反應。

我們所使用的三張圖,前兩張是幾乎一樣的美少女圖像,第三張則選用了具有明顯差異的內容,比如醜陋的動物、令人惡心的麵孔、使人感到疼痛的畫麵等。

實驗結果非常能夠說明問題,87個被試,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三次表演完全一致,雖然隻說一句話。即使控製力特別好的人,也會在第三張圖出現之後,出現明顯的反應延遲,注視時間加長,表情肌肉變得僵硬少動,呼吸控製加強。

這個實驗試圖說明的道理,就是刺激源的變化會嚴重影響被試的反應模式,越是差異大的刺激源,越能破壞被試試圖建立的表演預案。

綜上,在麵對一個表演能力很強的人時,我們手握兩把利劍。第一把是刺激源的掌控權,我們可以通過多角度、多節奏地實施刺激源來破壞表演預案,不給行為人留寬裕的表演空間和反應時間。第二把利劍是基線特征。不要忘記,我們可以通過層層疊疊的刺激源設置,獲取行為人的行為基線特征,也就是他們真實的情緒行為特征以及社交行為特征。在這樣的前提下,即使行為人的大腦非常發達,控製住了自己的所有應對行為,他還是無法還原真實情緒支配下的基線特征。

簡單點說,演也演得不像。

這也就是為什麽即使是優秀的演員,也無法用演技來對抗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