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微表情辨謊的原理
一旦真實情緒產生,一定會有所表露,當然不一定僅僅限於麵孔表情的變化,還可以通過身體動作、姿態(詳見《微反應》一書),以及所使用的語言來進行判斷和分析,最終接近真相。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什麽都分析。你能夠在別人臉上看到的表情,很有可能是偽裝出來的假表情,或者是訓練有素的“殼”,分析這樣的表情隻能讓自己“奮不顧身地跳進別人特意挖好的坑裏”。我們需要分析的,隻能是在有效刺激之後引發的生理表情和情緒表情,絕不要分析社交表情。
3.5.1 生理表情、情緒表情和社交表情
人類的表情可以分為三類:生理表情、情緒表情和社交表情。
1.生理表情
生理表情包括舒適、疼痛、關注和失神四大類。這四大類表情完全由生理刺激引發,形態明顯且具有同一特征。當然,它們後續都會引發相關的情緒。
(1)舒適
當刺激源引發生理舒適的時候,人會閉上雙眼,且閉眼的時候眼球上翻(在閉眼的時候能夠看到這一動作)。同時,眼輪匝肌眶部沒有用力擠壓。
在此過程中,眉毛可能不動,也可能輕微上揚,順帶提上眼瞼(但眼瞼仍然處於閉合狀態)。眉毛的動作幅度與舒適度(享受感)成正比。
如果刺激源力度很大,比如大音量、快節奏的音樂,或重口味的美食,或強刺激的氣味、觸覺,會引發眉頭向上揚起的形態,同時配以上下嘴唇向內被牙齒同時咬合的動作。這一種舒適表情的本質是需要抵抗的悲傷,是由生理痛苦所間接引發的舒適享受和過癮。眉毛扭曲的程度越大,嘴唇咬合的力度越大,越享受。
通常伴有深吸氣。
(2)疼痛
當刺激源超越某一分界值,大腦接收感覺器官信號並評估為傷害性感受時,就會產生疼痛表情。身體上,深吸一口氣,同時肌肉繃緊進行抵抗和防衛。臉孔上,由眼輪匝肌眶部和瞼部同時發力,將眼睛閉合,形成強烈擠壓褶皺。疼痛的程度與閉合幅度成正比。除非是無法堅持的疼痛,否則大部分程度的疼痛都會保持眼睛不完全閉合,這也可能源自自然界中獵物被撕咬時,仍然抱有抵抗和逃脫的意圖而留存下來的形態特征。
在劇烈收縮肌肉閉合雙眼的同時,疼痛表情還會存在三個特征:咬牙、水平咧嘴和上唇提升、下唇下拉。上下牙在咀嚼肌收縮時用力咬合在一起,咀嚼肌隆起。提上唇肌組向上提升上嘴唇,降下唇肌向下拉下嘴唇,所以上下牙都會露出來,且越疼痛露出的麵積越大。頸闊肌麵部收縮,將嘴角保持在水平位置,與提上唇肌組和降下唇肌形成平衡,使嘴角呈水平方向向兩側拉伸。頰肌收縮,與眼輪匝肌、提上唇肌組共同作用,將臉頰的皮膚擠壓堆起,黑眼球下半部被下眼瞼遮擋。
通常,伴有深吸氣。
上述兩種生理狀況所引發的表情,形態一定是極其飽滿的——非常爽的享受、非常難受的痛苦,以及非常糾結的複合形態。例如,吃到美食或聽到美好音樂的享受表情,用力拔河或者受傷疼痛的痛苦表情,以及沒有負擔和偽裝的性**的扭曲表情。
這兩類表情還會出現在很多情境當中:
舒適:適度按摩時的享受,小酌微醺的美妙,疲憊時洗熱水澡的溫暖和鬆快,等等。
痛苦:刺骨的寒風引發的表情,滾燙的開水潑灑在身上激發的表情,全力衝刺800米之後難以呼吸的表情,內心的痛苦無處宣泄的忍耐表情,等等。
複合:重度按摩時的表情,文身時的表情,唱重金屬搖滾樂時的表情,等等。
更奇怪的是,這三類表情形態非常相似——眼瞼閉合,眼輪匝肌收縮,頸闊肌收縮導致嘴角向兩側水平方向拉伸,降口角肌收縮導致嘴角向下拉伸,降下唇肌收縮導致下嘴唇下移。這樣的表情,大家隨便參與一下或者觀察一下上述情境中的人們的麵孔就能看到。每一個表情都能比較直白地映射行為人的真實感受和認知評估,因為這是由他們的生理狀態改變引發的表情。
(3)關注
關注表情的兩個特點是:皺眉+眼瞼的被動運動,視線對刺激源的關注。視線的關注是非常容易獲取的指標,但是,皺眉+眼瞼的被動運動很容易和厭惡或者憤怒表情的眉眼組合混淆。
當厭惡的時候,眉毛皺起的同時,眼瞼閉合的運動幅度會比被動運動值更大(本人基線低於3/4),尤其是下眼瞼也會向上運動,虹膜露出中段,同時多伴有上唇提升。
當憤怒的時候,眉毛皺起的同時,眼瞼不是僅僅隨著壓力下移,而是會在外側向上下分別擴張。同時,多伴有上唇提升。
(4)失神
失神表情的兩個特點是:上眼瞼自然垂落至瞳孔上邊緣位置,視線凝滯。凝滯和關注略有不同,一是沒有對焦,二是有可能會有運動,但一定是隨著頭部(麵部)的轉動而產生的隨動,不會是主導運動。如果出現揚眉動作,同時上眼瞼邊緣還是停留在瞳孔上緣的位置,那麽就更加可以確定為失神。失神一般出現在沮喪、醉酒的時候。(詳見本書第10章)
2.情緒表情
情緒表情的每一種都有著獨特的器官形態組合特征。微表情也符合這些特征,隻是形態幅度和持續時間上比較微小,容易被人所忽略而已。
人類擁有六類基礎情緒。非常多的科學證據表明,人類的情緒表情可以跨越地域、種族、社會、教育、年齡、性別等差異而具有同一的特征,它們依次是:驚訝、厭惡、憤怒、恐懼、悲傷和愉悅。
這六種基礎情緒有很多程度相對較弱的變種,列舉如下:
驚訝就是驚訝,鮮有變種;
厭惡的變種可以包括惡心、反感、討厭、鄙視、不喜歡、輕蔑、不屑一顧等;
憤怒的變種可以包括急眼、生氣、暴躁、發脾氣、不高興、嚴肅、威嚴等;
恐懼的變種可以包括害怕、擔心、憂愁、不安、惶恐、尷尬、憂愁、顧慮、忌諱等;
悲傷的變種可以包括難過、沮喪、低落、失落、愧疚、後悔、無奈、委屈、鬱悶等;
愉悅的變種可以包括滿意、得意、開心、喜悅、興奮等。
這些情緒表情的具體形態就是本書的重點,將在後文對應的章節中進行詳細的探討。一旦掌握了相應的表情形態特征,就可以準確地得出情緒屬性。情緒屬性對於判定謊言和行為人的真實認知與感受至關重要!
3.社交表情
社交表情是在意誌的主導下所刻意做出的表情,其目的是輔助內容表達,讓對方理解或信任自己的意圖。所以,社交表情隻能表達其社交意圖,而無法用來判斷其真實認知和感受。
由於從小在各種社交情境中的觀察和模仿,再加上很多以情緒表情為藍本演變為約定俗成的表情表達,人們會使用大量社交表情來進行輔助表達。
社交表情有兩大特征:一是沒有刺激源作為前提,是行為人主動做出,且其表意與語義匹配;二是多為單個器官的運動,或者多個器官的運動組合,卻不能同步,且幅度不相匹配。簡單地說,社交表情是故意做出的不標準的情緒表情,因為是沒有情緒的故意仿製,所以做不到真正的情緒表情那麽標準。
比如,故意揚眉,隻眨一隻眼睛,抿著嘴笑或者嘟著嘴唇但眼睛卻沒有動作,隻有撇嘴一個動作,等等。
社交表情千差萬別,且都是行為人刻意為之,不能作為分析真實情緒的依據。最誇張的社交表情,大概可以用“擠眉弄眼”四個字來形容。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有個人在擠眉弄眼地表達著某種“誠懇”,你會不會用認真的心態和細致的技術來分析他的表情?
可惜的是,在目前全球範圍內的研究機構中,並不是所有學者都能弄清楚社交表情和另外兩種表情的區別,更多的研究恰恰是針對社交表情的識別和分析,已經麵世的表情識別軟件,也隻能識別故意表演出來的表情,對單一微小的表情幾乎不能識別,對複合的微小表情組合就更加無能為力。這在邏輯上做不到基本的自洽,是非常讓人唏噓的狀況。
4.錯誤的研究範例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係希勒爾·阿維澤爾(Hillel Aviezer)等人,在2012年11月30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科學》(Science)上。此文的觀點是,如果缺乏相應的身體語言,人們其實無法單純通過“察言觀色”來準確地判別他人的心情。
此文一出,引起一番轟動。因為是發表在頂級科學刊物上的研究成果,被很多人認為“理所當然”是正確的。更有甚者,一些科研機構開始利用此文吹捧自己、打壓對手。一篇供學術同行進行評議的“一家之言”,成了權威和武器,很是熱鬧。
這項研究通過Google選取了專業網球運動員在賽場上**時刻的照片作為實驗素材,探究被試在辨識真實而強烈的人類表情時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因為在頂級職業網球賽事中,運動員在關鍵賽點上的表情往往會由於強烈的情緒而扭曲。
介紹到這裏,我們可以發現此文的本質是一篇關於表情識別的研究,而非針對微表情的分析和推導研究。二者都占了“表情”的字樣,但其研究內核和研究方法卻千差萬別。
該文通過實驗發現,觀看一張張完整的運動員手抓球拍站在賽場上的照片,被試可以輕易辨別出他們的情緒,但若隱去運動員的身體,隻留一張張糾結的麵孔,參與實驗的被試卻無法確定他們的情緒究竟是高昂還是沮喪。若僅僅隱去運動員的臉部,保留其身體部分,人們還是能夠準確地判斷他們此時是得分還是丟球。更有趣的是,研究者移花接木,將照片中的勝利者和失敗者、勝利者和性**者等不同狀態的人進行頭身分離、互換麵孔,結果發現,同一張麵孔的表情被識別為積極還是消極,完全取決於它安在哪個身體上。
由此,文章得出結論,人們錯誤地認為關於情緒的信息來源於麵部,而事實上身體的表達才更容易讓人準確把握行為人的情緒。
這項研究其實和微表情沒有任何關係,即使是表情識別,也是針對最劇烈的表情的識別研究。但因為它的“殺傷力”略大,所以我們會明確指出這篇否定表情判斷情緒效力的文章存在如下謬誤:
(1)單向表達不應作為研究素材。如何能保證賽場上的運動員所流露出的“強烈的表情”沒有表演成分?越是商業化的賽事,運動員們需要表現的東西就越多,因為牽扯到很多商業利益。無論表現得高傲還是謙卑,無論是艱難還是輕鬆,理論上都存在“表演給觀眾和讚助商看”的可能性,不應作為識別和分析真實情緒的研究素材。當然,用體育比賽中的畫麵來進行研究,比用公開演講更加靠譜一些,因為激烈比賽的時候,人的確會減少對社交行為的控製,但絕不意味著就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你完全沒有辦法證明這種表情到情緒的對應關係。即使假設運動員所做出的表情都是沒有任何雜質的,那麽它們就應該歸屬到生理表情的範疇裏,三類生理表情形態本就具有大量交集,分辨不出來是正常的。這是對研究對象不明確而導致的錯誤結論。
(2)能夠在性**的時候拍攝錄像或照片的人,在出現性**的時候是什麽心態?完全自然的投入和享受嗎?會不會誇張或者抑製?這樣的素材怎麽能夠用來作為替換比對的研究對象?針對這種比對的識別數據沒有任何說服力。
(3)作者認為他們所比對的幾類表情——興奮、痛苦、性**等——使得被試很難準確識別和區分,進而推導認為,連如此飽滿的表情都難以識別,更何況是那些普通的表情呢?但其實作者僅僅是研究範式符合規則而已,而對自己所研究的對象卻沒有基礎了解。
所以,該文作者比對的看似差別很大的樣本,其實都是具備相同形態特征的生理表情,被試識別度低也是很正常的結果。據此認為表情不能有效傳遞情緒,則是無知者無“謂”的表現了。
真正研究情緒和微表情的機構,應該對這篇Science上的論文加以批評,因為它連最基本的表情分類都無法弄清楚就貿然下結論。可惜,更多的機構和學者個人還是以引用和供奉為主,這一怪現象值得深思。
3.5.2 微表情破解“為什麽要說謊”
綜上,人們的麵孔上動態顯示的表情可以分為三類,如圖3-4所示。
圖3-4
一旦你能夠看到生理表情、情緒表情和社交表情之間存在矛盾,或者生理表情和情緒表情所代表的意義與行為人的語言表達之間存在矛盾,就可能意味著對麵的行為人在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
不過,知道是否說謊其實不是最重要的,知道為什麽說謊才是非常重要的分析目標。
在《微反應》一書的最後一章,我們詳細探討了為什麽心理應激微反應可以辨謊。最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麽是說謊?
說謊行為是“認知與表達不同”的概括。要想確定一個表達是謊言,必須找到和證明行為人的主觀認知與其表達內容不同,這就是辨謊的內在邏輯。“認知”和“表達”兩個要素缺一不可,並且必須存在矛盾,謊言才存在。
找到了認知和表達的矛盾,就找到了謊言。
1.情緒的本質
情緒的本質是動物進化出的一種生存機製,在進化的過程中被不斷積累和強化。因為情緒可以為一些遠古人類常常麵臨的問題提供簡單解決方法,如產生恐懼並決定逃離,或者產生憤怒並決定戰鬥,等等。情緒機製是動物對外界刺激進行認知和評估後,所產生的行為驅動力。它有著最簡單的邏輯,就像最直爽的莽漢一樣,想到什麽就做什麽,根本沒有顧忌。
因此,每一種情緒都有著特定的作用,注意,是對人的“原始狀態”有著特定的作用,而對於現在生活在複雜社會規則下的人的決策,則往往沒有積極意義,因為社會規則的本質是製約。所以,我們通過了解情緒的作用機製,可以逆推行為人的認知評估和感受。
◆驚訝,是意外且關心,希望加強信息搜集;
◆麵對負麵刺激,先判斷一下實力比對;
◆刺激源不如自己的,厭惡地遠離或驅趕;
◆刺激源和自己差不多厲害的,憤怒地進攻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刺激源比自己厲害的,恐懼地逃跑或躲藏;
◆刺激源已經造成損失且不能挽回的,就此放棄努力;
◆如果麵對的是積極刺激,那就愉悅甚至高興得興奮起來。
動物們進化出的這種簡單機製,就能保證它們適應環境並生存和繁衍下去。人類仍然保留強有力的情緒機製,情緒一旦產生,可以引發強大的行為驅動力,包括對社交行為的幹預。所以具體到表情上,如果你看到行為人的麵孔上出現了某種情緒(微)表情,則意味著對應的情緒已經產生,在謊言模型中,情緒所代表的認知評估和感受就是“為什麽說謊”。
例如,最常見的一組對話如下:
“你怎麽最近老是躲著不見我呢?”
“哪有!你現在是老板的得力助手,每天忙到腳朝天,我是不敢打擾你。”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我們把對話的直白程度提高,但從語言就已經可以判斷出個大概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類型的對話可能會更加隱晦,從字麵上無法判斷其真假。這時,如果對方出現了厭惡類的表情,則說明他是因為“看不上”而不想見你;如果對方出現了憤怒類的表情,則說明他是因為“利益被威脅”而對你有敵意;如果對方出現了恐懼類的表情,則說明他是因為“實力差距”而不敢招惹你;如果對方出現了悲傷類的表情,比如無奈或者沮喪,則說明他已經心灰意冷於現狀;如果對方出現了愉悅類的表情,則說明他在替你考慮,不想給你添麻煩,希望你越來越好。
同樣的言語,配以不同的情緒動力,意思可能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需要通過識別行為人的表情來判斷原因,而不是僅僅聽他說的話。
2.情緒的順序
在研究人類基本情緒的過程中,對人類的基本情緒有過很多種分類,獲得最廣泛認同的是本書所采用的六類:驚訝、厭惡、憤怒、恐懼、悲傷和愉悅。
保羅·埃克曼是前輩學者中被引用次數最多的一位,也是奠定本研究方向的重要學者。他通過自己的實證驗證了達爾文先生的一個遠古猜想:人的情緒是具有共通性表現的。這六種基本情緒分別是驚訝、厭惡、憤怒、恐懼、悲傷和愉悅。保羅·埃克曼先生的原著當中還包括第七類基礎情緒,叫作輕蔑,但後期也自行訂正為六類。
這與我們的觀點相同,輕蔑應當是厭惡類情緒中的一種極端表現,因為二者本質相同。
六類情緒之間其實是有內在的順序的,其排序依據是行為人受到刺激之後的認知評估,也就是把刺激源與自己的“實力”進行比對而產生的不同結果。
驚訝是中性,因為那一瞬間還沒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
判斷出是負麵刺激之後,不如自己的就厭惡,跟自己差不多的就憤怒,比自己厲害的就恐懼,已經造成損失且無法挽回的就悲傷;
判斷出是積極刺激之後,符合預期的就滿意,超出預期的就得意,大大超出預期的就開心。
按照這個順序來理解情緒和刺激源之間的關係,就能特別準確地把握行為人的心理狀態。
3.情緒和表情的因果邏輯關聯
情緒的產生和刺激源之間存在完整的邏輯關聯,這個邏輯關聯就是行為人對刺激源的認知評估。
首先,我們能夠看到的是肌肉的運動和麵部器官形態的改變,這些運動和形態變化具有共通性的規律,因此可以得出行為人所產生的情緒屬性和程度。之所以判斷應激產生的情緒表情是準確的,是因為情緒表情的每一組肌肉運動和形態都有原始的生理意義,是進化生存需求所致。
然後,每一種情緒都對應著一類認知評估和感受,這就是行為人內在的主觀判斷,對刺激源的判斷。
所以,不論行為人用言語和其他的社交行為表達的是什麽,他的應激反應中包含了重要的信息,他的微表情所映射的真實認知和感受,能夠幫我們做出最為準確的判斷,結合與刺激源之間的因果關聯,就能破解很多行為人“不能說或者不願說的秘密”。如圖3-5所示。
圖3-5 通過表情分析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