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表情是否誠實

誠如第1章中所列舉的那些圖片,飽滿的表情和常見的表情會被大多數人快速識別,從而判斷出表情者的心境。曆史上確有腦功能損傷者無法識別表情的案例記載。年齡不超過3歲的嬰兒,也無法識別所有的基本表情。但心智正常的少年以及年齡更大的人群,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常見表情,都不會存在識別障礙。

然而,在識別表情含義的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多障礙,這些困難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類是對複雜表情的含義確定,如第1章中最後一部分圖片,那些表情非常眼熟,但普通人卻不能準確地判斷表情者的心境,有感覺,但不清晰、不確定。第二類是自控能力強的心理高手所表露出來的表情,不論是麵無表情還是逼真的表演,都具有非常大的迷惑性,不易識別。

克服第一類困難,需要具備拆解複雜表情特征的能力;克服第二類困難,除了要能夠拆解並熟知臉上細微變化所屬的表情特征,還多了一步,那就是分辨真假。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情緒引發的表情為真,思維控製的表情為假。

情緒主導的表情,是真表情。情緒越是飽滿,它所導致的變化通常也就越明顯,意義也就越容易被確認。要想分辨表情是否表達了真實的內心感受,就需要特別注意這種由情緒引發的真表情。

總結:有情緒,就一定有表情;有表情,卻不一定有相應的情緒作為支撐。因此,情緒的產生是整個研究體係的基礎,而如何分辨真假表情,是整個研究體係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