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內心的情緒一定有外在表現嗎

內心的情緒一定會有外在表現,因為這些內在的神經係統狀態和外在的表現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不像思維那樣可以純粹地保留在大腦中而不露痕跡。

人體所有肌肉的運動都有生理作用,臉上的肌肉運動也不例外。比如:皺眉,除了可以表示憤怒、懷疑、痛苦之外,還可以間接將眼睛的上下眼瞼部分閉合,影響視覺係統的信息接收方式,如圖3-1;抿緊嘴唇,除了表示不高興之外,還可以在喝苦口藥水的時候阻止本能向外吐出的欲望,如圖3-2。也就是說,我們司空見慣的臉部表情,除了能夠表達意義之外,還直接或間接具有生理方麵的作用。有的生理作用現在仍然有效,有些已經從遠古時代有效進化成今日的本能。

圖3-1

圖3-2

以威脅的表情為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提升上唇露出犬齒的動作並不是人類特有的生理活動,很多野生動物在搏鬥之前都會把嘴張開,露出尖利的牙齒。這樣的麵部(動物確實也有臉啊)動作,本質上就是我們所說的表情。如圖3-3所示。

圖3-3

當然,人的表情可以表達更豐富的表意。例如:在友好會談之前,先彼此微笑,據理力爭的時候,則常見雙眉緊皺;在聽說模範夫妻突然離婚的消息後,睜大眼睛表示“怎麽可能”;遇到自以為是的人侃侃而談時,會不經意地撇嘴一笑(用比較學術的話說,是單側嘴角上提)以示輕蔑;在發生衝突的時候,怒目而視,甚至破口大罵;看恐怖電影的時候,倒吸一口冷氣的同時,眼睛睜大,一股寒意穿透脊梁;送別已逝斯人的時候,傷心的人雙眼黯淡無神,為了強打精神,還得將眉頭提升。

所以我們要在此明確兩個問題:

1.有情緒是否一定會有表情?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著重強調的前提是,真的有情緒產生。

在不需要抑製或偽裝的情境下,情緒一定會引發比較飽滿的表情,能夠充分表達情緒的質和量。

在現代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交往會遵循很多社會準則,所以隨意的情境不多,很多時候情緒的表達都要受到約束和限製。在這樣的情況下,表情就會比較隱晦,甚至出現“麵是心非”的偽裝表情,如同人人戴著“社交麵具”一樣。不過,與麵具不同的是,人的臉不可能保持完全的靜止不動。

在有情緒產生的前提下,臉上的任何一個細微動作都受命於神經係統的指令(死人是不會動的),都具有特定的意義。或者,用我們帶有職業病特征的說法,是具有分析價值。即使麵沉似水,眼睛的輕微移動也能表達出當事人的內心狀態(詳見第10章)。

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隻要有情緒出現,就會引發麵部的表情。這些表情可能很簡單,也可能很複雜,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定包括真實的情緒反應,還可能包括經過加工和控製的偽裝表情。

2.有表情是否一定說明有情緒?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一定。

從出生開始,多年的積累會讓人可以隨意做出各種常見的表情,對於演員而言更是容易,好的演員甚至可以在2秒鍾之內精準地控製某一隻眼睛默默流出眼淚。

因此,僅僅觀察到表情,並不能確認行為人內心產生了相應的情緒。在心理測試過程中,為了能夠最大限度通過觀察表情的細微變化來確認內心狀態,必須添加一個必要的步驟——有效刺激。有效刺激是指根據被測試人的具體狀況,設計刺激源,有效引發被測試人的真實情緒。真實情緒一旦產生,就會通過表情表達出來,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過濾假的,捕捉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