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選擇了當全職媽媽,你可以怎麽做
在2019年年底發布的一份中國家庭孕育方式報告裏,一組數字引發了廣泛的討論:90後年輕媽媽不上班的比例達到了誇張的79%,而95後全職媽媽的比例竟然達到了82%。
讓媽媽全職帶娃,通常來說,是一個家庭綜合權衡之下的選擇,它是由很多現實因素促成的:家裏沒有老人幫忙,請保姆太貴,孩子上幼兒園前缺乏社會托管機構的支持,爸爸的收入比媽媽高很多……
總之,做全職媽媽,不管是寄托了你自己人生理想的選擇,還是無奈之下的妥協,做出這個決定時,你應該先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支持。
讓家人認可全職媽媽也是一份工作
有個美國人專門算過老婆全職在家的勞動工資,包括采購、清潔、做飯、老公的工作助理等,如果按市場化的價格折算,大概是7萬美元一年,約合人民幣49萬,相當於月薪4萬元。
而在我們“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認知裏,把全職媽媽等同於不用工作,靠爸爸賺錢養家,對女性來說非常不公平。全職媽媽本身是一份工作,承擔著維持家庭運轉、撫養孩子、照料老人等繁重的辛勞。
事實上,雖然讓媽媽回家是一個家庭的選擇,但其中難以消解的負麵部分,比如媽媽放棄事業上升通道和收入、缺乏社交的孤獨感、被家務淹沒的無意義感等,絕大部分隻能由女性獨自承受。
所以,在你選擇做全職媽媽時,一定要和家人,尤其是和你的丈夫,有充分的溝通,確保他對這件事完全理解,認可全職媽媽也是一份職業,隻不過服務的對象是自家人。更重要的是,媽媽全職在家,不代表爸爸就可以當甩手掌櫃,在家務和育兒上完全放手,這是一定要守住的底線。
全職媽媽的時間規劃
莉莉當年生下大寶後麵臨的現實,一是家裏沒有老人幫忙,二是老公收入不錯但工作很忙。於是她回家了。
大寶養到2歲,二寶又來了。終於等到老二也上小學,她想重新看看工作機會時,已經不知不覺全職在家十年了。
有個名詞叫作“工斷女”,指的就是工作履曆出現斷層的女性,特指因結婚生孩子而中斷工作的媽媽們。在我們目前的職場文化裏,很難認同全職媽媽的勞動價值,十年的斷層之後,職場已經對莉莉關上了大門。
而元元給自己做了一個兩年的全職計劃:第一個階段是孕期,在家接一些文案私活,看看母嬰號學習;第二個階段是孩子出生後的大半年,基本上就是看孩子、做家務,有點空閑時間也是趕緊翻翻書看育兒知識;第三個階段就是最後的過渡期,先逐步斷奶,開始刻意“溜號”讓孩子適應,然後提前兩個月接婆婆過來,磨合育兒代溝。
元元花了三周時間順利上崗,從服裝編輯跨界母嬰號編輯。工作後,她每周末會凍好輔食,工作日早上在公交車上想好工作選題和計劃,爭取晚上能按時回家,和老人、孩子一起完成這個適應的過程。
這個叫元元的媽媽就在我的團隊工作,她從一個完全的母嬰行業新人一路成長,現在已經是獨當一麵的部門負責人。從回家做全職媽媽到複出職場,她一直保持著清醒的時間規劃。
當你做出做全職媽媽的決定時,心裏要有一個初步的設想,你的全職媽媽是階段性的還是長期的呢?孩子上學後,白天有了一些空閑時間,你打算怎麽安排呢?這些事情是應該有個規劃、做些準備的。
從大環境上來看,大部分全職媽媽在孩子上學後,還是希望能回歸社會的。就算真的徹底不工作,你可能也需要做一些能和社會發生聯結、證明自己社會價值的事情,那可能是什麽呢?
在家庭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錨點
這個錨點,就是找到自己能夠付出熱情、獲得價值感的事情。
每個人的性格、能力、愛好都不一樣,有些人確實能在家庭生活裏實現自己的價值,還有些人通過做全職媽媽而在生活裏習得技能,拓寬了人生的可能性,找到了再次出發的跑道。我在這幾年的創業經曆中,遇到很多這樣的媽媽,她們當中,有的像我一樣開始寫作,有的自我鑽研成了收納、插花高手,有的因為給孩子講故事特別好聽開始當主播……
不管是健身、閱讀、烹飪,還是育兒,在互聯網時代,你在職場生涯和自我成就上的選擇可以更為個性和多元。任何一件事做到極致,能產生交換的價值,這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變現。全職媽媽不一定非得用賺錢來證明自己,更重要的是,眼前的生活到底有沒有辦法給你帶來成就感,能不能給你一個自信、自洽的精神麵貌呢?
這個問題,你也許不用現在想,但答應我,一定要盡早想。
我想了很久,覺得不能同時兼顧好事業和家庭。
梅琳達·蓋茨在自傳《女性的時刻》裏提到,懷上第一個孩子後,她決定放棄工作,回家帶娃。當時,她的丈夫比爾·蓋茨非常吃驚,作為整個微軟學曆最高的女人,梅琳達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工作。即便如此,她仍然沒有信心可以做到“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