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真相時刻一:身體的顛覆性破壞
歌手陳嘉樺(SHE組合裏的Ella)曾在一個母親節的時候發長文坦言自己遭遇的產後尷尬。生產過程導致她子宮和**脫垂,由此帶來的尿失禁問題,影響了她的工作和生活。Ella在長文中說:“我打噴嚏、原地跳躍、跑步等都會出現尿失禁,不是失禁一點,而是整個護墊都濕掉,然後褲子也濕掉,這對我而言是很大的困擾。”最後她通過手術徹底解決了這個困擾。在長文的最後,她鼓勵女性,在產育過程中有困難和沮喪一定要尋求幫助。
Ella的這篇長文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討論,雖然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覺得“老一輩沒有好的醫療設備不是都好好地過來了”,但很多媽媽受到鼓舞,獲得了共鳴。
其實啊,我們總在操心要如何坐月子,但比坐月子更值得你操心的是,在家就可以做的盆底肌修複。事實上,漏尿隻是產後後遺症中很普遍的一種,此外還有脫發、**下垂、**鬆弛、痔瘡、恥骨聯合分離、腹直肌分離……產後你的身體變得脆弱,有很多難以言說的尷尬,你要相信這不是你“矯情”,也別總是“忍忍算了”。
女性因為生產所遇到的種種麻煩、痛苦能被看見,可以被討論,這是時代的進步。我們不需要諱莫如深,也不需要過度焦慮。以現在的醫療水平,大部分產後身體問題都是“紙老虎”,積極一點就可以解決,還有很多可以“不治而愈”的,隻需要你以放鬆的心態來對待。
子宮脫垂、**脫垂,是經曆懷孕生娃的過程後,盆底肌的支持力量變弱導致的。
要是孕產婦還有慢性咳嗽、長期便秘、肥胖等情況,那可真是雪上加霜,腹腔壓力會更大,就會把脫垂的器官一再往下壓。
不過,好在大部分盆腔器官脫垂治療起來並不難。症狀輕微的,靠盆底肌鍛煉就可以恢複啦。
如果有較嚴重的子宮脫垂,有些醫生會放置子宮托。如果像Ella那樣嚴重的,就隻能做懸吊手術來解決問題。
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充分休息+盡早鍛煉。
順產媽媽在生娃幾天後就可以開始做盆底肌鍛煉,剖宮產媽媽需要遵醫囑。那要怎麽做呢?其實很簡單,凱格爾運動就可以。
《盆腔器官脫垂的中國診療指南(2014)》中指出,凱格爾運動必須使盆底肌達到相當的訓練量才可能有效。可參照如下方法實施:每次持續收縮盆底肌不少於3秒,鬆弛休息2~6秒,連續做15~30分鍾,每天3組;或每天做150~200次。持續做8周以上或更長。
現在有很多凱格爾運動的小程序,選一個幫助你記錄運動頻次和時長,同時也可以提醒你保持運動習慣,因為它在公交上可做、走路時可做,任何你想做的時候,都可以做起來。
產後尷尬事1:漏尿
漏尿是盆底肌損傷的一種,稍微咳嗽、打噴嚏、跳躍、提重物等,褲子都會濕掉,這種現象在產後很普遍。
凱格爾運動可以說是整個孕期及產後隨時可做的運動,做的時候除了自己,沒人可以察覺到。你可以利用空閑時間,比如等紅燈、等電梯時,做-一做。凱格爾肌如下圖所示。你可以想象你在憋尿,讓自己的凱格爾肌像水母那樣收縮、舒張。
凱格爾肌
好消息是,這種“壓力性尿失禁”隻是暫時的。等2 ?6 個月後,你的**和盆骨器官就會慢慢調整回原來的位置,再配合上凱格爾運動(噢,萬能的凱格爾運動),大部分媽媽的漏尿情況都會消失。
現在,很多醫院在產後42 天檢查時都會提供盆底肌測試,醫生會根據損傷程度,從輕到重給出鍛煉、電刺激、生物反饋等治療方案。
產後尷尬事2:痔瘡
很多人從孕期便秘開始受到痔瘡的折磨,生娃時又由於用力導致脫肛,再加上產後運動量變少、食物太精細等誘因,整個孕期和哺乳期都在和痔瘡戰鬥。
一般來說,因為分娩而產生的小痔瘡如果平時不痛,並不需要特別處理,生活中注意飲食均衡、運動適量就可以。如果出現長期疼痛、大便帶血的情況,則需要就醫。
產後尷尬事3 :腹直肌分離
懷孕時,為了給一天天長大的胎寶寶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媽媽腹部兩側的腹直肌會被拉開並向兩側分開。生產完隨著激素水平回落,腹直肌分離的情況會逐漸消失。
在產後42天檢查的時候,請記得檢查腹直肌分離情況,因為很多產後運動,特別是要用到腹肌的,都需要腹直肌恢複才能進行。
如果產後3~6個月,腹直肌分離的情況還沒有消失,那就需要進行一定的治療了。你可以在家裏先簡單自查,自查的方法是,仰臥平躺,放鬆身體,兩腿彎曲,頭肩微微抬高的同時,把手放到肚臍上方,指尖下壓,感受腹部肌肉的間隙。如果發現肌肉收縮時,有兩個手指以上的間隙,那就是腹直肌分離還沒有恢複好。
產後尷尬事4:腰酸背痛
產後出現的腰酸背痛,主要是孕激素在作祟。在孕期,激素讓韌帶和關節都變得能適應增大的子宮,並為分娩做準備。更何況,孕期腰腹部肌肉承擔了更大的壓力,高負荷運轉10個月,腰酸背痛也是在所難免的。
(再強調一次,打無痛分娩針不會直接引起腰酸!)
所以,腰酸背痛隻是暫時現象,等身體慢慢恢複就好。更需要警惕的是,因為不熟練的喂奶動作、不停彎腰抱娃換尿不濕等,加劇了腰酸背痛。這時候,你需要的是一個高度合適的尿布台和一個給力的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