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人方略
那麽,為什麽李德林的位置會被蘇威取代?這反映出隋文帝怎樣的用人思想呢?
其實,李德林之所以被蘇威取代,固然有一些具體因素,但是,在所有的具體因素背後,還有兩大隱性因素非常重要。
第一,李德林是關東人,屬於原來北齊的範疇;而蘇威是京兆武功人,屬於原來北周的範疇。而在隋文帝心中,顯然更信任出身關中地區的北周係統官員。
事實上,這樣的地域傾向性不僅在隋文帝身上存在,在隋文帝的重要謀臣高熲身上也同樣存在。李德林和虞慶則發生衝突,他無條件支持虞慶則,李德林和蘇威發生衝突,他又無條件支持蘇威。他的這種支持恐怕不僅僅出於政治見解,還是門戶之見。虞慶則和蘇威都是他推薦的人,都是關中人,都是自己人,而李德林是外人,這就是黨同伐異。以此言之,隋朝君臣確實有器局不夠闊大的弱點。
第二,李德林更多地考慮基本政治原則,而蘇威則偏重於具體的行政工作。換言之,李德林是思考型官員,蘇威是辦事型官員。在思考型和辦事型之間,楊堅更喜歡辦事型的。因為楊堅本身自視甚高,是權力欲望非常強的人。他最需要有人把他頭腦中的藍圖變為現實,而不是也長出一個頭腦,跟他一起思考,甚至跟他辯論。
這樣一來,蘇威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雖然在當時就有人批評蘇威過於苛碎,但是,隋文帝還是不為所動,反而對他賞識有加。因為他覺得,他跟蘇威這樣的關係,才是最為典範的君臣關係!
這樣看來,隋文帝的用人政策就有他狹隘的一麵了。這種狹隘,不僅表現在地域上,也表現在思想和心靈上。
不過,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總的說來,隋初的四貴還都是相當不錯的大臣。特別是居於核心位置的高熲和蘇威。兩個人都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前麵所講的隋朝各項製度,其實都傾注了這些人的心血。
據史書記載,高熲即使在夜裏也經常思考公務,他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在枕邊放一個粉盤,以便夜裏想起什麽事來,記到粉盤上,以免早晨忘掉。這樣一心為公的大臣,正代表著隋朝初年的政治元氣。
另外,這四個大臣雖然各有特點,但他們都是政治上的後起之秀,在北周並沒有什麽勢力,是隋文帝把他們提拔到各自的崗位上來的。因此,他們對隋文帝非常忠誠,這無疑有助於加強皇權。
事實上,不光大臣政治熱情高漲,隋文帝自己的勤政程度也是罕見的。當時,官員楊尚希看到隋文帝“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就勸他說:“周文王以憂勤損壽,武王以安樂延年。願陛下舉大綱,責成宰輔,繁碎之務,非人主所宜親也。”周文王因勤於政務折損壽命,武王因安享帝位延年益壽,希望陛下您列舉出政務大綱,就交給宰相去做吧。那些煩瑣的小事,不值得您來親自操持啊。
隋文帝也許有點管得太多太細了,但是,和魏晉南北朝時期那些荒唐的皇帝相比,勤政又是他難得的優點。有這樣一個孜孜不倦的皇帝,再有這樣一些忠誠勤勉的大臣,對於曆經南北朝混亂政局的老百姓而言,隋朝當然是一種嶄新的氣象。那麽,帝國的發展又將鋪開哪些新的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