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刻刻保持焦慮
在職場,如何時時刻刻保持著焦慮,又不讓自己的身心過分受摧殘?聽上去是一個挺擰巴的議題。焦慮是必要的,但焦慮是有負麵因素的,如何用好、管理好焦慮,其實在職場上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曾國藩說:“日中則昃,月盈則虧,故古詩‘花未全開月未圓’之句,君子以為知道。”這句話是說,如果如日中天,這個日頭下一步就會缺損;如果月上中天,滿月之後也會虧損,所以好的狀態,並不是一直非常滿、非常好,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
為什麽這種不滿的狀態,反而是特別好的狀態?曾國藩之後又這樣說:“自仆行軍以來,每介疑勝疑敗之際,戰兢恐懼,上下怵惕者,其後恒得大勝。”自從我開始帶兵打仗以後,每當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能戰勝,覺得很恐懼、很擔心,出現這種狀態的時候,往往我能得勝。“或當誌得意滿之候,狃於屢勝,將卒矜慢,其後常有意外之失。”與之相反,當我屢戰屢勝,覺得自己已經是常勝將軍了,自己跟我的團隊都非常驕傲,往往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大敗。
曾國藩的秘訣都是所謂的家常話,我的作用是給大家指出哪些家常話是真知灼見。這些真知灼見,如果你能身體力行,就會產生跟別人不一樣的效果,就能成就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
我認為,最圓滿的人生狀態,不是得到一切,而是滿足現狀,滿足在路上。在整理《曾文正公嘉言鈔》的過程中,梁啟超通常不太會補充自己的看法,但是在這則下邊,梁啟超按捺不住補了一句:“處一切境遇皆如此,豈唯用兵?”意思是,曾國藩說的這個道理,適用於一切境遇,不隻是用兵打仗。
想起我在協和學醫時,老教授們反複強調的一點,是《詩經》裏的八個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種焦慮感,其實是成事人的助推劑。但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你覺得這是很好的一輩子嗎?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輩子,想想都悲催。但隻有長期“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才能抑製住自己走捷徑的衝動,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一點。
在曾國藩的這個觀點之後,補充四點。
第一,世界上沒有“容易”二字
認為容易的,一定會敗得很容易。為什麽我不能一勞永逸?為什麽我不能認為容易?因為,無常是常。並且,世界上存在很多人,這些“很多人”,很有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世界上每天還會產生很多新人,這些“新人”,也會是你的競爭對手。
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躺在所謂的成功、所謂的護城河,躺在這些巨大的優勢之上一勞永逸,就會發現自己的優勢在快速消失。一定要記住,世上沒有“容易”兩字,如果想做一生成事的修行,就不得不經常保持焦慮。
第二,成事,不是一直快樂的
我想各位一定要清楚,其實成事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快樂、爽,隻是一時的;相反,你應該長期感覺到的是,一直焦慮,一瞬間牛×。
拿我自己舉例,我有快樂的時光,但多數是焦慮的。在協和的時候,那些教授說,你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把自己當成患者和死神之間最後一道防線,你要充分地去了解這個世界上關於這種疾病的一切知識,等等。就在這種教育下,我一直擔心自己是不是知道得足夠多,自己做得是不是足夠好。
在麥肯錫,我們有一個不成文的說法,就是隻有你夢見在解決客戶的問題,隻有你擔心客戶的問題比客戶擔心自己的問題還多的時候,你才能成功,你才能成為一個合夥人。所以在麥肯錫接近十年的時間裏,我一直是把客戶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甚至當成比自己的痛苦更大的痛苦,把客戶的管理問題當成自己日常中最重要的問題。在這麽一種憂患意識下,在這麽一種焦慮感的陪伴下,才沒有出太大的問題。
第三,如何長期有焦慮感,而沒有焦慮症
焦慮感是不得不有的,是重要的,是某種成事的重要基石。但是這麽焦慮,這麽長期焦慮,怎麽能避免焦慮症?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認為有效的措施,能讓焦慮感相對少一些,不太影響自己的身心和生活。
比如,扯脫。什麽叫“扯脫”,怎麽扯脫?“扯脫”,就是把自己從自己焦慮的事情上拉開,像把一張皮和一塊肉撕開。怎麽做?跑步。三千米不夠,五千米,五千米不夠,十千米,跑得慢了不夠,跑得再快一點。當然,跑步有可能是有危險的一種活動,各位要做好相關的檢查,穿好相關的鞋,用好合適的姿勢,以及在跑步之前要做好放鬆,之後要做好拉伸,等等。
還有什麽有效?喝酒。喝酒至少能讓我放鬆,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這些事不敢幹,如果還能有點放鬆的方式,我想還是保留一點喝酒的習慣。不是酗酒,至少能夠喝一點,放鬆一下。
還有什麽有效?讀讀雜書,和好朋友聊聊天,和家人喝喝酒。我媽盡管有千般不是,盡管我媽也覺得我有千般不是,但是我倆至少還能分一瓶葡萄酒,這已經很幸運了。有這麽一個八十歲的老母,還能跟我分一瓶葡萄酒,然後她罵罵我,我罵罵她,把酒分完,我已經很開心了。
還有什麽有效?有很具體、哪怕很窄的一個愛好。比如,我的導師郎景和,他除了愛好做婦科手術之外,他還愛好書道和收集鈴鐺。他的辦公室裏堆滿了各種各樣、世界各地的鈴鐺。他喜歡寫寫書法,我們會探討一下他寫的字、我寫的字,他會拽一張他寫的字給我,我會拽一張我寫的字給他,兩個人互相吹捧一下,焦慮症能稍稍好一點。
除了扯脫之外,另一個我認為能夠避免焦慮症的方式,是樹立無我的三觀。
要把事情放在個人之前,放低自己,放大事情本身。我們立一個更宏偉的誌向,立一個讓世界更美好的誌向,便把這件事放在自己之前。如果說在做事的過程中,永遠第一位想的是我、我、我、我、我,焦慮感容易越來越重。如果你把成事、把一個更高遠的目標擱在自己之前,你會發現,焦慮感相對容易控製在一定水平上。你會覺得,我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這件事成了固然好,不成,我也隻能說我盡力了。無常是常,“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有這種無我的心態,焦慮感就不會有那麽重。
第四,盡一切可能,保持你的睡眠良好
小時候一直認為睡眠是一種浪費。一個人,一輩子,每天要睡五六個小時,一輩子很可能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但是後來我發現睡眠其實不是浪費。
雖然我們不知道睡眠背後到底是什麽樣的科學基礎,但是睡眠很有可能在幫我們消化、分析、清除信息。一些有用的信息,它會重新組織;一些沒用的信息,它會打掃幹淨;一些負麵的情緒、負麵的能量,它會相對消除。我經常問一個人,你睡覺睡得好不好?如果他睡覺還好,基本上他心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如果睡覺不好,那就應該提出非常明確的警示。
至於如何把睡眠搞好,這又是一個挺大的議題,但是請各位注意自己的睡眠質量。從我自己來看,做了這麽多年管理工作,哪怕白天有再大的煩心事,我晚上出現失眠的情況,一年不會多於兩次。在這麽繁重的工作和寫作過程中,能保持相對好的精神狀態,睡眠幫了我大忙,希望我的睡眠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依舊保持一個好的狀態。
最後的最後,如果已經臨床被診斷有焦慮症了,希望各位不要諱疾忌醫。不要怕去看醫生,哪怕是心理和精神科的醫生,如果你有忌諱,去看看神經內科也是好的。過去三年,我每年都去在舊金山舉辦的世界醫療大會,非常明顯地看到,除了現在已經證明有很好療效的一些藥,已經有十幾種、二十幾種跟精神相關的藥在研發當中。所以希望各位,如果真的覺得焦慮感已經自己不能控製,已經對自己的情緒和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那還是要去看看醫生,吃一點藥。
焦慮感是成事、持續成事、持續成大事所必需的。但需要管理好焦慮感,不要讓它嚴重到成為焦慮症。